龔賢
龔賢(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豈賢,字半千、半畝,號野遺,又號柴丈人、鐘山野老,江蘇崑山人,流寓金陵,早年曾參加復社活動,明末戰亂時外出漂泊流離,入清隱居不出,他與同時活躍於金陵地區的畫家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等並稱“金陵八家”;與清初著名詩書畫家呂潛並稱“天下二半”。詩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體。著有《香草堂集》。► 0篇詩文
人物生平
龔賢出生於崑山一個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幼年隨家遷居南京。十歲前母親去世,十三歲開始習畫,與楊文驄同師董其昌。21歲左右在秦淮河畔參加了復社的活動,其時正值明崇禎末年,復社成員在這裡結社賦詩,講學論藝,挽救民族的危機。由於他正直不阿的人品,以及在詩,書,畫上的成就,龔賢在南京士大夫中顯露頭角。
南明弘光元年(1645),清兵攻陷南京,龔賢因野居北郊而幸免於難。這時,龔賢的生活非常貧困,為了生活他離開南京,途經揚州到泰州海安鎮擔任徐逸家的私塾教師,一住五年。龔賢早年喪妻,在泰州孤身一人。從泰州回來後,又在揚州住了幾年,約在順治十四年(1657年)再度婚配,並對這位夫人十分滿意。次年,便喜得貴子。在揚州除續弦之外,龔賢還做了兩次遠遊,1655年南下浙江,1657年北上京師。
龔賢再次返回南京居住,已年屆五十,戰亂洗劫後的家鄉呈現出一幅慘景。國破家亡,他舉起悲憤的筆寫下了《登眺傷心處》一詩:“登眺傷心處,台城與石城。雄關迷虎踞,破寺入雞鳴。一夕金笳引,天邊秋草生。橐駝為何物,驅入漢家營!”
在南京,龔賢一家幾經搬遷,最後定居清涼山,生活清苦,與人落落難合。他於屋前半畝空地上,築園栽植,命為“半畝園”。龔賢曾經請王石谷畫了《半畝園圖》,並題了長跋來描寫“半畝園”的景色:“清涼山上有台,亦名清涼台。登台而觀,大江橫於前,鍾阜橫於後。左有莫愁,勾水如鏡;右有獅嶺,撮土若眉;余家即在此台之下。轉身東北,引客視之,則柴門犬吠,仿佛見之。”又自寫小照,著僧服,手持掃帚,作掃葉狀,懸於樓堂,以示與清朝統治者格格不入,後人因此將他的舊居稱為“掃葉樓”。龔賢晚年幽居於此,賦詩作畫,教學。“憶餘十三便能畫,垂五十年而力硯田,朝耕暮獲,僅足餬口,可謂拙矣!”(《溪山無盡圖卷》跋語)。
定居半畝園後,龔賢仍與書畫界交往,除了與金陵畫家高岑、樊圻、鄒喆、吳宏等切磋畫藝,好友還有屈大均、呂潛、程正揆、王石谷、孫枝蔚、戴本孝、弘仁等。他的兩位摯友周亮工、孔尚任與他不僅有著志趣上的投合,還是他的主要經濟資助者。龔賢是周亮工家常客,周氏豐富的書畫收藏令龔受益匪淺。周亮工去世時,龔賢極為悲痛,他為周寫的輓詩中有“哭公獨我頭全白,在世人誰更眼青”的悲嘆。文學家孔尚任小龔賢30歲,兩人藝術志趣相投,相互欣賞。
康熙二年(1664)前後,龔賢的繼妻及其他親人相繼有八人去世,他受到沉重的打擊。人到暮年,日常生活依靠自己妹妹料理,“補衣煩老妹,依仗賴嬌兒”(王懋林《虎踞關訪龔半千半畝園》)。康熙二十八年(1689),龔賢病卒於南京半畝園,年約七十歲。在龔賢去世前,有一個顯然是頗有權勢的“豪橫”向龔賢強索書畫,龔賢貧病交加,再逢精神磨難,致使臥床不起,不久便含恨長逝。死後因貧不能具棺葬,喪事全憑好友孔尚任料理,並幫其撫養遺子。龔賢遺柩後歸葬龔賢祖籍江蘇崑山邑西之渡橋鎮。
病中的龔賢曾向孔尚任講了許多官場上令人痛恨的事。孔尚任十年後完成的名劇《桃花扇》,其中許多內容就是龔賢在南京的親身經歷。孔尚任曾作《哭龔半千》詩四首,其三曰:“尺素忽相投,自言罹大病。緣有索書人,數來肆其橫。問我御暴方,我有奚權柄?哀哉末俗人,見賢不知敬!鬱郁聽其亡,誰辨邪與正?”
個人成就
繪畫
龔賢是位既注重傳統筆墨又注重師法造化的山水畫家。其創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畫法為基礎,以宋初北方畫派的筆墨為主體,參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吳鎮及沈周等人的筆風墨韻,同時結合自己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和感受,形成了渾樸中見秀逸的積墨法,不同於清初以王時敏為首的“四王”所倡導的筆筆有古意的創作格法。作品多寫金陵山水,長於用墨。
龔賢喜用老辣樸拙的筆觸,沉著穩重,禿筆與尖筆兼用。禿筆,取之圓潤蒼勁,勾屋,皴擦,畫樹和點苔蒼老有力。龔賢用筆在主張“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準確、簡練而流暢有變化。畫家程正揆在贈龔賢的詩中道:“鐵乾銀鉤老筆翻,力能從簡意能繁”,這很好地點出了龔賢在用筆上的特點和成就。他提出筆法、墨氣、丘壑、氣韻作為畫家四要,主張作畫要中鋒用筆,並且要古、健、老、蒼,才能避免刻、結、板之病,頗為精闢。龔賢用墨,以層層積墨見長,雖不用潑墨,實具有潑墨煙潤淋漓的效果,頗有宋人的用墨特點。其畫山石樹木中鋒用筆,蒼勁古厚,並用積墨法作反覆皴擦積染,多至十幾層,墨色極為濃重,但仍有深淺、濃淡、明暗等細微變化,山石樹木往往渾融一體,僅在陽面或輪廓邊緣處留出些許高光和堅實的輪廓,效果強烈,具有渾厚、蒼秀、沉鬱的獨特風格,成功地表現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潤、幽深的特徵。龔賢作畫最善用墨,主張墨氣要厚、潤,他發展了積墨畫法,龔賢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種蒼潤的境界,他以乾筆作墨骨,再以層層皴染包潤之,令山林樹木呈現出鮮潤沉厚的墨韻,使畫面濕潤厚重之感,這種畫法適於表現江南濕意濃重的山水景色,同時也使龔賢的繪畫具有了一種深郁靜穆的格調。龔賢的畫法分兩類,世稱“墨龔”和“白龔”。他善用黑白對比的技法,前者濃密蒼茫,後者簡淡雅潔。他在《半千課徒畫說》中稱:“非黑,無以顯其白;非白,無以利其黑。”又如《平遠小景》圖(冊頁,紙本水墨)中所畫的房屋,簡潔明麗,在周圍筆墨的映襯下,潔白的屋牆似乎透出光亮。此處即用黑白對比的技法。
龔賢的山水畫非常重視構圖。他的畫視野開闊,氣象萬千。他的“三遠”構圖原則,發揮得淋漓盡致,出神入化。他往往提高視線的角度,“平遠”構圖,多採取俯視角度,這樣,視野開闊,平淡中倍增飄渺的感覺。尺幅之中,山河無盡。作“高遠”構圖,也是如此,先俯視,爾後眼光往上作仰視,真有下攬深谷、上突危峰的氣概。他十分注重上下的位置。他的山水畫一般很“滿”,但“滿”而不塞,常常用雲帶、流水作為空白透氣。從整個畫面來說,很有氣韻。這才是龔賢的筆、墨、丘壑渾然一體的韻,從而創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畫。他是當之無愧的“金陵畫派”的首領。
龔賢之子龔柱,字礎安,山水面目極似其父,只是烘染略少而已。
詩作
龔賢是先以詩歌聞名於世的。客居海安、揚州時期,龔賢創作了大量詩歌,居揚州期間,在六年內作詩二百多首,是他一生中寫詩最多的時期,傳於後世的《草香堂集》共收詩203首,其中題畫詩僅8首。可見那時期他作畫不多,詩卻寫了不少。《草香堂集》中的詩大部分反映了他在海安、揚州時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狀況。他的詩很有特色,其好友方文在《喜龔半千還金陵》詩中贊他“更妙是詩篇,渾樸復雄放”;龔賢自己曾在《生日作》中謙遜地說:“餘生皆酒力,不幸以詩名。”郭沫若曾評龔詩曰:“半千的詩雖然不多,大率精煉,頗有晚唐人風味。”在揚州,喜愛晚唐詩的龔賢還著手進行中晚唐詩歌的匯集整理工作,這一艱巨工作持續了數十年,被好友周亮工贊為“中晚唐之功臣也”。
龔賢之詩作,一經開篇,則清逸之氣沁人心脾,極顯清疏淡雅之姿,如雲流水池,一氣呵成。其律絕句中鮮見用典,惟其《贈羅使君》一篇七古二十四韻中竟用了三十二個典故。窺一斑而知全豹,詩人腹笥藏書之富,非同一般。通常避而不用者,意在暢情而已。雖其譴詞造句似屬平易,然再經咀嚼,則有一種清新爽口之感。關鍵在於詩人抓住了現實生活中最富有詩意的景象和最觸動自己心靈的情節,以簡潔的藝術語言淋漓酣暢地表達無遺。這既是詩,亦是文,流暢似水,通俗如話,無詰屈聱牙之句,無冷僻難解之點。這表明詩人極具質樸的創作精神,從不故作譁眾取寵驚人之筆,這又恰恰與他的繪畫的藝術追求殊途同歸。
龔賢懂詩、愛詩、惜詩。他曾花費數十年的時間,以極大的毅力進行中晚唐詩的蒐集、選編工作。為此,他曾“大索天下”,覓得百餘家“多人未見本”(即未曾被收編入書的)主要靠自己出資刻印了七十四家。
人物年表
1619 已未 明神宗萬曆四十七年
龔賢一歲
是年冬,生於江蘇省崑山縣渡橋鎮。姓龔名賢,字豈賢。別號半千、野遺、柴丈、半畝、半畝居人、半庵、蓬蒿人、半山野老、客隱、東海隱士、鏡遺等。印章中又有半山、臣賢、柴么、柴僧、香叟、上元人、大布衣、江東布衣、野遺賢、鐘山野老、半山野人,半山野賢、半千丈、龔處士、清涼山下人、草香堂、安節堂、安寧等。龔姓乃崑山大族。祖父(名無考)仕明,官至長史。父名元美,亦仕明。生子數人,賢居長。
1627 丁卯 天啟七年
八月,明熹宗死。弟信王由檢即位,是為思宗莊烈皇帝。改元崇禎。龔賢九歲。在崑山。
1629 已巳 崇禎二年
太倉人張溥聯合諸文社,組成復社。開尹山(今江蘇吳江)大會,為復社第一次盛會。龔賢十一歲。隨祖父、父親遷居上元(今南京)。父元美續娶王氏。祖父與父親均遷官入川,從此音訊杳然。龔賢隨王氏留寓未行。
1630 庚午 崇禎三年
是年,張溥在南京開復社金陵大會。張溥、吳偉業此年開科中舉。龔賢十二歲,在南京。繼母王氏生弟名翰,字文思,號廓園。
1631 辛未 崇禎四年
是年冬,董其昌應召北上復任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次年抵北京。龔賢十三歲。在南京。是年始師從南京禮部尚書董其昌學畫。及後並受益於惲向、鄒之麟、李流芳、李永昌諸名畫家。自謂“餘十三歲便能畫”。約是年結識復社名士楊文(字龍友,同師董其昌)。
1632 壬申 崇禎五年
學者黃道周上疏言大臣惜除弊為名,行報復之實,思宗怒,斥道周為民。龔賢十四歲。在南京。約是年或稍後結識馬士英。
1636 乙亥 崇禎九年
是年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國號大清,改元崇德。五月,改文館為內三院(弘文、秘書、國史),設大學士。書畫家董其昌卒。年八十二歲。龔賢十八歲。在南京。約是年與顧夢遊、方文、葛震父、楊日補、史弱翁、薛千仞、邢、邢典、吳偉業、梁以樟、梁以楠等名流相交往。又與范鳳翼、黃立明、薛岡等東林重要人士結詩社於秦淮。涉足文壇及政治活動。
1637年 丁丑 崇禎十年
龔賢十九歲。在南京。三月,作《山水圖冊》十二開,布哈拉國立美術館附屬拉布多可沃美術館藏。
1638 戊寅 崇禎十一年
逆案阮大鋮居南京,與革職巡撫馬士英同謀起用,南京復社人黃宗羲等作《留都防亂揭》,攻擊阮大鋮。黃道周劾嗣昌,被謫。龔賢二十歲。在南京。始見米芾《雲門圖》,大為傾倒。
1640 庚辰 崇禎十三年
龔賢二十二歲。在南京。賦《寄范璽卿社長》七古一篇。投身南京東郊棲霞寺,為覺浪道盛門下之記別居士,其法名為“大啟”。
1642 壬午 崇禎十五年
清兵於秋冬之際,分道入塞,破蘇州、趨真定,河間;入山東、破臨清諸州縣、袞州,略海州、贛榆、沐陽、豐沛。馬士英於崇禎五年流寓金陵,是年得周延儒支持,起任兵部右侍郎,總督廬風。龔賢二十四歲。在南京。山游山東,登泰岱,涉黃河而歸(見《草香堂集》中《登岱》、《適遠》二詩)。八月,作《山水》扇面,現藏美國佚名處。
1643 癸未 崇禎十六年
八月,清太宗死,子福臨嗣位,年六歲。是為世祖。改明年元為順治。龔賢二十五歲。在南京。作《仿巨然山水》軸,有跋。
1644 甲申 崇禎十七年
正月,闖王李自成攻占西安,建國號大順,年號永昌。三月攻占北京。明毅宗崇禎自縊於煤山。四月,南明福王朱由崧由馬士英、阮大鋮等擁立稱帝於南京,紀年弘光。五月,明將吳三桂拒絕李自成招降,引清軍入關。李自成敗走。清世祖鏇入主北京。國號“大清”,紀年順治。龔賢二十六歲,在揚州。孤身赴揚州謀生。賦《將之廣陵留別南中諸子》五律一首。
1645 乙酉 順治二年
四月,清軍破揚州,屠城十日,殺人八十餘萬。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歿於陣。
五月,清軍攻陷南京。弘光帝逃往蕪湖,被俘,次年被殺。閏六月,黃道周、鄭芝龍等奉唐王朱聿鍵於福州即帝位,改元隆武,是為紹宗襄皇帝。七月,清兵破嘉定、崑山等江南地。龔賢二十七歲。在揚州。三月望後八日,龔賢返南京時,觀陳洪綬、高岑、施霜等人畫作,鏇又赴揚州。龔賢時居揚州北郊,幸免於難。賦《揚州曲》二首,記破城後慘狀。
1646 丙戍 順治三年
是年,馬士英、阮大鋮被殺。楊文招兵於龍泉,奉隆武帝朱聿鍵圖恢復。兵敗被俘,殉難。龔賢二十八歲。在揚州。作《贈林古度》詩一首。
1647 丁亥 順治四年
是年,《大清律》成。巡撫土國寶興大獄,殺江南名士多人。龔賢二十九歲。在揚州。作《贈剩上人系中》五律一首。
1648 戊子 順治五年
龔賢三十歲。在揚州。春,王玄度至揚州。賢作詩《贈王玄度》。秋,應故交徐逸之聘,由揚州赴泰州海安鎮徐氏之柳莊,設帳教授其子徐凝。途中賦《訪徐俠士海上》七律一首。冬,赴揚州與顧與治、方文、紀映鍾等集會於龔鼎孳寓齋,並短期返白門。作書畫合冊二頁,現藏美國佚名處。
1649 己丑 順治六年
龔賢三十一歲。在海安鎮。是年海安大水,海堤潰決,柳莊被淹,龔賢曾作詩作畫紀文。
1650 庚寅 順治七年
龔賢三十二歲。在海安鎮。是年曾赴東淘與名流吳嘉紀、王鴻寶、季康等游。作《安豐吳高士》詩贈嘉紀。
1651 辛卯 順治八年
龔賢三十三歲。在海安鎮。作《王玄度五十贈以詩》、《嶺師以詩得罪配遠州將有生還訊息喜而賦之》二首。
1652 壬辰 順治九年
龔賢三十四歲,在南京。是年冬,辭別徐逸父子離柳莊,返江寧(今南京)暫住。作《海上徐逸招余讀書五年偶憶西歸書此志別》、《留別弟子徐凝》、《留別陸潮知己》、《別海安鎮》、《擬歸來》、《將至白門江上晚泊》、《燕子磯懷古》、《經故里》詩多篇。
1653 癸巳 順治十年
是年,吳偉業應召入京,道出蘇州虎丘,邀集江南諸郡各文社名士,舉行大會,到會者五百人(一作“近千人”)。龔賢三十五歲。在揚州。春,重赴海安柳莊一行,即轉揚州定居。作《列攢峰千萬笏》山水軸,軸上題詩為龔賢傳世最早之書法作品。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再到》五律一詩。
1655 乙未 順治十二年
龔賢三十七歲。在揚州。是年赴浙江之桐江。作《越江漁隱》一首。十月,作書畫合冊二頁,藏於美國新罕布夏州。作《詩畫(山水)長卷》,日本山口良夫藏。
1656 丙申 順治十三年
復社名士陳貞慧卒。龔賢三十八歲。在桐江。作《自藏山水》軸,行書長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1657 丁酉 順治十四年
龔賢三十九歲。是年曾赴北京,沿途作《適遠》、《登岱》諸詩。返揚州後續娶成家。作《盪子中年復有家》詩以自賀。作《山水冊頁》十二開。上海博物館藏。
1658 戊戌 順治十五年
龔賢四十歲。在揚州。是年生子名柱,字礎安。周亮工被詔逮下刑部複審,由福建往京師。道經揚州,龔賢慰之舟次。周氏賦詩紀事。
1659 己亥 順治十六年
龔賢四十一歲。在南京。是年剩上人函可卒於瀋陽戍所。
1660 庚子 順治十七年
清嚴禁士子立社訂盟。龔賢四十二歲。在揚州。作《墨筆山水》冊十二頁。
1661 辛丑 順治十八年
正月,清世祖死。子玄燁即位,年八歲,是為聖祖仁皇帝,明年改元康熙。龔賢四十三歲。在揚州 周亮工被赦,三月奔喪回南京,途經蘇州,值王士禎亦在揚州。龔賢為周氏題畫冊(《周亮工藏名家山水冊》)。作《山水》軸贈王士禎。
1663 癸卯 康熙二年
龔賢四十五歲。在揚州。十二月,有皖南之行,為中符六十之壽畫《山水》及題詩頁各一。作書畫合冊二頁,藏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景元齋。
1664 甲辰 康熙三年
清興文字獄。文學家錢謙益卒。年八十三。龔賢四十六歲。返回南京,居於半山園。方文作《喜龔半千還金陵》詩。作《墨筆山水》大屏(絹本),北京榮寶齋藏。作《墨筆山水冊》十頁。
1665 乙巳 康熙四年
龔賢四十七歲。在南京。寒食日,與方文、文及先訪清涼山。方文作《寒食日宿掃公房》詩。寒食後,與方文、文及先、湯燕生、王概、王左東遊謝公墩。方文作《靜鑒上人招同文及先、湯夫、龔半千、王左東、王安節諸子為謝么墩之游,掩留竟日賦此》詩一首。秋,與方文至清涼山掃葉樓訪掃葉人。作《登掃公樓》詩一首。方文作《同龔半千訪掃葉上人》詩。七月,作《 哭梁四以樟》詩一首。
1666 丙午 康熙五年
龔賢四十八歲。在南京。由半山園遷居聚寶門(今中華門)外長乾橋附近。賦《江上夜歸》五律紀之。周亮工是年來南京,任江寧(南京)糧憲。作《山水》軸,北京市工藝進出口公司藏。作《山水》冊頁。吳嘉紀、吳仁趾來訪,並同登清涼台賦詩。
1667 丁未 康熙六年
七月,康熙帝親政。是年,江南分為江蘇、安徽兩省。龔賢四十九歲。在南京。遷居城內清涼山下之虎踞關。以百金購瓦屋四、五間,就閒地築半畝園,蒔花種竹,以賣文賣畫、課徒為生,過著隱士生活。施潤章有《半畝園詩贈柴丈》詩紀之。周亮工有《半千移家》詩紀之。立冬後二日,作《仙人棲居圖》日本河井筌廬藏。
1668 戊申 康熙七年
龔賢五十歲。在南京。早春,方文來訪,作《虎踞關訪龔半千新居有贈》詩。作《山水》軸,自題“清涼山舍作”。作《山水》冊十二頁,藏上海博物館。作《書畫》冊二頁,藏美國佚名處。作《寒林飛瀑圖》軸,廣東省博物館藏。冬,方文作《題龔半千畫贈明府》詩。
1669 己酉 康熙八年
龔賢五十一歲。在南京。作絹本《山水》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仲冬望前一日,為周亮工所集《名人畫冊》作長跋。同日作《山水》冊頁一幅。十一月下旬,吳期沅至金陵,慰問周亮工罷官,周因此大會詞人高士袁重其、黃生、顧與田、姜綺季、王石谷、胡元潤、樊圻、樊沂、吳宏、張損之、鄒吉吉、夏茂林、胡竹君、陳中立、葉欣。高岑臥病,龔賢隱虎踞關,及王概、倪憲皆未能參加。
1670 庚戌 康熙九年
龔賢五十二歲。在南京。為子老仿石田作《古樹高山圖》軸。作《水墨山林圖》軸,日本繭山龍泉堂藏。作《仿巨山水》軸。
1671 辛亥 康熙十年
毀南京明故宮。文學家吳偉業卒。太倉人,年六十三。龔賢五十三歲。在南京。自辛亥元旦至暮春,作《山水圖冊》(《亦稱《辛亥山水冊》)十頁,書一頁。現藏美國堪薩斯城奈爾遜博物館。三月,作《綠柳新蒲野水寬》立軸,至樂樓藏。夏,作《長江茅屋圖》軸,有題有跋,中國美術館藏。
1672年 壬子 康熙十一年
學者周亮工卒。年六十一。龔賢五十四歲。在南京。春,作《山水》冊頁,有題詩。六月,周亮工卒,作《哭櫟下先生》七律四首。新秋,為寧翁胡祖台(道台)作《山水》軸,題《十年在郡餐杯水》七絕一首。美國王季遷藏。初冬,作《山水》軸,廣東香氏夢詩廬藏。初冬,作《水墨山水圖》,至樂樓藏。作《陶貞白隱居圖》,北京故宮博物館藏。作《設色山水圖》。作《宋大夫(宋琬)觀察西川返山中話別書此送之》詩一首。
1673 癸丑 康熙十二年
是年,詩人宋琬卒。年六十。詩人龔鼎孳卒。年五十九。畫家蕭雲從卒。年七十八。畫家髡殘約卒於是年。年六十二。龔賢五十五歲。在南京。作《歲歉多聞見五言題畫》。中秋前一日,為春道畫山水並題詩。作《朝樵通水棧》圖。十二月,作《千岩萬壑圖》卷。藏南京博物院。作《程職方(即程可則)之任桂林過訪山中》及《挽大宗伯兄(即龔鼎孳)》詩各一首。
1674 甲寅 康熙十三年
龔賢五十六歲。在南京 作《春日偶述》詩。四月,作《雲峰圖》長卷,並作長詩跋。美國堪薩斯市奈爾遜博物館藏。冬,為錫翁作《山水》三條通景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作《天半峨嵋圖》三條屏,中央美術學院藏。作《林夢高逸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1675 乙卯 康熙十四年
龔賢五十七歲。在南京。新秋,作《山水》軸。新秋,作《山水》卷,題詩五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秋,作《贈周燕及山水》冊二十開,題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重九日,作《水墨山水》軸,題詩。作《山水冊》十二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作《重山樓閣圖》軸,上海博物院藏。作《施潤章愚山講學一拂祠有詩遙和之》。
1676 丙辰 康熙十五年
龔賢五十八歲。在南京。三月初至夏,作《山水》巨冊二十四開,跋三頁。四月,作《秋山飛瀑圖》(綾本設色),有跋。長夏,作《山水》冊頁(畫十二頁,題詩十二頁,跋三頁),藏於美國佚名處。作《山水》冊十二頁,上海博物館藏。
1677 丁巳 康熙十六年
是年,畫家王鑑卒。年八十。龔賢五十九歲。在南京。臘八前二日,作《水墨山水》又名《蘆中泊舟圖》有題詩。藏首都博物館。約是年,又作仿米山水冊。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1678 戊午 康熙十七年
是年以形勢漸見緩和,開博學鴻詞科,征舉名儒。顧炎武被推舉,從此絕跡不至京師。龔賢六十歲。在南京。作《仿董源山水》軸。秋,作冊頁(畫十頁、書二頁),美國紐約市蘭克·卡羅藏。冬至後赴揚州小游。
1679 己未 康熙十八年
三月,博學鴻詞科考試,嗣取人中有陳維崧、施潤章、尤侗等。命修《明史》,徐元文等聘顧炎武,黃宗羲,不就。七月,京師大地震,波及地區有記載可據之州縣達一百三十七處。龔賢六十一歲。在南京。作《贈長翁山水》卷,藏天津藝術博物館。作《山水》長卷。作《詩畫》卷。
1680 庚申 康熙十九年
是年,畫家王時敏卒,年八十九。文學家魏禧卒,年五十七。李漁卒,年七十一。龔賢六十二歲。在南京。春二月,得宋庫紙一幅,開始作《溪山無盡圖》卷,至壬戌長至始成。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作《龔賢大振山水冊頁》十二開,上海博物館藏。作《山水》卷。
1681 辛酉 康熙二十年
龔賢六十三歲。在南京。長日至,作《春山結亭圖》軸,設色,自題七絕一首,上海博物館藏。
1682 壬戌 康熙二十一年
學者顧炎武卒。年七十。文學家陳維崧卒,年五十八。龔賢六十四歲。在南京。長日至,《溪山無盡圖》畫成,行楷書長跋。北京故宮博物館藏。重九日,作《山水》軸,日本私人藏。秋,為肅夫道翁作《澗屋聽泉圖》軸,有題詩上海博物館藏。冬至後,至揚州。值許桓齡邀於舊館受餐,以《溪山無盡圖》贈之。作《江村圖》卷,上海博物館藏。又為雲笠同學畫《山水》扇。弟翰是年以明經舉延試,授學訓導。
1683 癸亥 康熙二十二年
是年,詩人施閏章卒。年六十六。學者呂留良卒。年五十四。龔賢六十五歲。在南京。初夏,香雲漸來訪,談詩畫,感其知己,作《書畫合璧冊》各九頁(共十八頁)贈之,題有詩跋。日本大坂市立美術館藏。十二月,樊圻(時年六十八歲)作《歲寒三友圖》軸,龔氏為之題詩。於墨緣堂中作《墨筆山水》,榮寶齋藏。赴儀徵,作《論沈石田長跋》。
1684 甲子 康熙二十三年
是年聖祖第一次南巡,九月出發。十一月到江寧。詩人吳嘉紀卒。年七十七。文學家吳兆騫卒,年五十四。龔賢六十六歲,在南京。正月十五日,作《春泉圖》軸,題“野壁春泉一道飛”七絕一首,遼寧省博物館藏。春,為雲笠同學兄作《山水冊》八頁。初秋,作《松林書屋圖》軸,遼寧省旅順博物館藏。作《八景山水》卷,上海博物館藏。
1685 乙丑 康熙二十四年
龔賢六十七歲。在南京。春日,郡司馬朱雯過半畝園,問及未刻中晚唐詩,以俸助刻《朱慶餘集》,因作跋。作《索畫》詩二首,寄王石谷,求繪《半畝園圖》,圖成後致書謝,並贈以詩畫。霜寒日,作《木葉丹黃圖》軸,行書題“木葉丹黃何處邊”七絕一首,畫上另有高士奇題詩。續刻《中晚唐詩集》。
1686 丙寅 康熙二十五年
龔賢六十八歲。在南京。春,赴揚州。晤詩人錢錦樹於廣陵精舍,作《贈錦樹》詩二首。在揚州,題雲山閣聯。約是年夏天,為孔尚任作長卷,字畫皆佳。作《山水》軸,題“度越群峰有石樑”七絕一首。冬,作《山水》軸。
1687 丁卯 康熙二十六年
龔賢六十九歲。在揚州。四月,與杜浚(於皇)同往揚州。與孔尚任相晤。同月,應孔尚任之邀,參加春江社雅集於秘園。與會者有卓子任、李玉峰、張築夫、彝功、友一、杜浚、閔義行、吳綺、丘柯村、蔣易、查士標、閔麟嗣、陳昇霞、張諧石、倪匡世、李若谷、徐丙文、陳鶴山、錢錦樹、僧石濤等三十餘人。六月,作《山水圖》贈香雲漸,有跋。夏,作《水村圖》軸,有題詩,周懷民藏。作《野客高居圖》軸,榮寶齋藏。作《山水》手卷。冬,抱病回金陵,孔尚任賦詩贈別。
1688 戊辰 康熙二十七年
道學家朱用純(柏廬)卒。年七十二。龔賢七十歲。在南京。夏五,作《山水圖》軸,美國景元齋藏。作《名山亦自有仙家》軸,美國夏威夷火奴魯魯美術院藏。作《作畫難而識畫尤難》畫論。秋杪,作《山水》長卷及畫身外附題長跋《畫於眾技後最未》。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初冬,作《山水圖》冊,畫十六頁,書二頁。紐約大都會博物院藏。冬,為懶翁先生作《山水圖》,題“何處臨風吹玉簫”七絕一首。作《山水》冊十六頁,《龔半千山水冊》影印。作《半山草屋圖》軸,中國美術館藏。作《書畫合璧》卷,上海博物館藏。約是年,作《龔野遺山水真跡冊》,共十八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是年孔尚任僑居江寧,常與賢交往。有《虎踞關訪龔野遺草堂》詩紀之。
1689 己巳 康熙二十八年
正月,康熙二次南巡,至會稽,閏三月回。龔賢七十一歲。卒於是年。穀雨日,作《師董巨山水》立軸,並作《畫必綜理宋元跋》。美國火奴魯魯藝術學院。與方文再訪掃葉上人。方氏賦有《同龔半千訪掃葉上人》七絕一首。七月,孔尚任游金陵,訪龔氏,娓娓長談甚契,孔有詩紀之。龔氏應孔尚任之求,作《石門山圖》,未竟而病甚。由戴本孝續成。秋,以豪橫索書,病加劇,命徒救計於孔尚任,孔函答擬為謀一“降龍伏虎之法”。八月,龔賢病疫於半畝園。孔尚任作《哭龔半千》五律四首。孔尚任為之善後,撫其孤子,收其遺書,移柩於故里崑山渡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