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中庸·第二十章》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出自《中庸·第二十章》解釋:要么不學,學了沒有學會絕不罷休;要么不問,問了沒有懂得絕不罷休;要么不想,想了沒有想通絕不罷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沒有明確絕不罷休;要么不實行,實行了沒有成效絕不罷休。猜您喜歡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中庸·第二十八章》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中庸·第二十七章》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第二十章》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中庸·第二十章》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中庸·第二十七章》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中庸·第四章》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中庸·第十章》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中庸·第一章》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中庸·第二十章》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中庸·第二十章》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第九章》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中庸·第一章》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中庸·第二十七章》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中庸·第二十二章》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中庸·第二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