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蔡邕

蔡邕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人,東漢文學家、書法家。權臣董卓當政時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後漢三國時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10篇詩文

人物成就

文學
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其中代表作品為《述行賦》。全賦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辭俱佳,是漢末抒情小賦的力作。他小賦的題材多樣,他甚至用以表現男女情愛,風格大膽而直率。《青衣賦》就是相當感人的作品。在這篇言情小賦中,他真實地坦露了對一位出身微賤的美女的愛情,以真摯的感情,表現了人情與封建禮法的矛盾撞擊。蔡邕的散文長於碑記,工整黃雅,多用排偶,舊時頗受推重。

蔡邕收集漢朝歷史,沒有看見寫下來作後史。只有所作《靈紀》及十意,又補諸列傳四十二篇,因李傕作亂散失,大多沒有保存下來。所著、賦、碑、誄、銘、贊,連珠、箴、吊、論議、《獨斷》、《勸學》、《釋誨》、《敘樂》、《女訓》、《篆執》,祝文、章表、書記,共104篇傳於世。

蔡邕生平喜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將所藏之書載數車悉數贈給王粲,家存藏書還有四千多卷。《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其文集20卷,早佚。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二卷。丁紹儀《全漢詩·卷七》亦載其作品。嚴可均《全後漢文》卷69~卷80對其奏疏詞賦等作品多有收錄。

蔡邕詩歌現流傳有400多首。但由於當時戰亂連年,沒有保存原稿流傳下來,均由其女蔡琰,在曹操的救助下,憑藉驚人的記憶力默寫而來。

書法
藝術創造
蔡邕工篆書、隸書,尤以隸書著稱,其字結構嚴整,點畫俯仰,體法多變。靈帝命工修理鴻部門(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牆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作品行情
蔡邕因負盛名,所以後世把一些碑刻和論著附合成蔡邕名義的偽作也不少。據說其真跡在唐時已經罕見。

經學
熹平四年(175年),蔡邕有感於經籍距聖人著述的時間久遠,文字錯誤多,被俗儒牽強附會,貽誤學子。於是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任,奏請正定《六經》的文字。靈帝予以批准,蔡邕於是用紅筆親自寫在碑上,讓工人刻好立在太學的門外,這就是中國第一部石經“熹平石經”(又稱漢石經、一體石經)。後來的儒者學生,都以此為標準經文。碑新立時,來觀看及摹寫的,一天之內,車子就有一千多輛,街道也因此堵塞。

藏書故事

生平喜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因喜王粲的才學,遂將所藏之書載數車悉數贈給王粲,家裡所存藏書還有4 000卷。女兒蔡琰曾被曹操接見,曹操問及“聞夫人家先多墳籍”時,蔡琰回答稱“昔亡父賜書4 000餘卷”。精於書法,尤長於隸書,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20卷,早佚,後人輯有《蔡中郎集》。

後世紀念

柯亭
柯亭一名千秋亭,又名高遷亭。原為驛亭,地處一塊形若半島的平地上,三面臨水,風景秀麗。兩層樓建築,飛檐翹角,古樸典雅。南面正對古纖道,登樓遠眺,心曠神怡。近旁建有“漢蔡中郎祠”,為後人紀念蔡邕所設。辛亥革命前後,魯迅在故鄉紹興執教時,曾和周建人等一起到過“柯橋的柯亭”,憑弔古蹟和遊覽觀光。古柯亭遺址在今柯橋鎮中學內。 在鎮南,有一四面環水的“絕倭塗”。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柯橋獨山村出現了一位抗倭英雄姚長子。為了紀念這位抗倭義士,人們立祠於其獻身之地,易其地名“化人壇”為“絕倭塗”,並把前後兩座橋命名為“得勝橋”和“萬安橋”。後祠倒塌,在橋頭建立“姚先烈抗倭紀念碑”。該碑高6.5米,碑座呈正方形,碑身正面刻有姚長子像,背面鐫刻著他的英勇事跡,稱讚其“效死鄉梓,名垂千古”。紀念碑現為縣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之南即為著名的柯岩風景區。

蔡邕蔡邕墓
主詞條:蔡邕墓
蔡邕墓位於河南省禹州,箕山入禹境之第一峰為逍遙嶺,其陰有漢中郎將蔡邕墓。嶺上有摩崖石碑一通,上刻漢隸體字,字大二寸,為蔡邕親書。此碑曾墜入潁河,現為白沙楊氏獲之。蔡邕,東漢書法家,以隸書著稱。結構嚴整,體法多變,長於碑記。

熹平四年(175年),靈帝詔蔡邕寫六經文字,部分由邕書丹於石,立太學門外,曰石經。蔡邕死葬於此。其東為白沙鎮,其北為白沙水庫,湖光瀲灩,景色一新,為旅遊勝地。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東安社區西安村夏莊自然村村北又有一蔡邕墓。

人物生平

生性至孝
蔡邕的六世祖蔡勛,喜好黃老之術,漢平帝時曾任郿縣令。父親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死後稱貞定公。

蔡邕對長輩非常孝順,他的母親曾經臥病三年,蔡邕不論盛夏嚴冬、氣候變化,都沒有解過衣帶,七十天沒有睡過覺。母親去世後,就在墓旁蓋一間房子住下守著,一動一靜,都遵守禮制。一隻兔子很馴順地在他的住宅旁邊跳躍,又有木生連理枝,遠近的人都覺得奇怪,前來觀看的人很多。他與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沒有分家,鄉里的人都稱讚他品行好。

師從胡廣
蔡邕少年時即博學多聞,師從太傅胡廣。喜歡文學、數術、天文,還擅長音樂。漢桓帝時,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權不法,聽說蔡邕的琴鼓得好,於是告訴桓帝,命令陳留太守督促他啟程。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師,假稱生病,返回家中。

蔡邕在家裡無所事事,品玩古董,不與時人來往。受東方朔《客難》及揚雄班固、崔駰設疑自通的啟發,於是汲取百家之言,肯定其中正確的而糾正不對的,創作了《釋誨》來警惕和自勉。

蔡邕校書東觀
建寧三年(170年),蔡邕被司徒橋玄徵召為掾屬,受到橋玄的厚待。出任河平縣長,又被召拜為郎中,在東觀校書,升任議郎。

初,朝廷認為州郡會相互勾結結夥營私,於是下令互為婚姻的家庭和兩州人士,不得互相擔任監察官吏。後來又有三互法,規定互為婚姻家庭和兩州人士不得互動為官,禁忌更加嚴密。選用官吏,非常不容易。天下十三州,有十一州的人都不能擔任幽、冀兩州的官職,致使二州的官職缺職很久都無人接任。蔡邕上疏建議靈帝廢除近禁,不要拘於時間與三互法,只要合適的就可以任用。但靈帝沒有理會。

密言七事
靈帝喜愛辭賦,又創作了《皇羲篇》,因此許多人是因為會作文章才得到任用。侍中祭酒樂松、賈護,引來很多無操行趨炎附勢的人,都在鴻都門學任職,喜歡講一些地方風俗、鄉里小事,靈帝非常高興,不按常理來提拔他們。而幾十個市井小民,謊稱自己是宣陵孝子,都被授予郎中、太子舍人的官職。當時常有雷霆疾風,傷樹拔木,地震、冰雹、蝗蟲為害。而鮮卑又侵犯邊境,百姓為勞役賦稅所苦。

熹平六年(177年),靈帝下詔自責,並下令群臣各自陳說可行的治理國家大事的措施。蔡邕上密奏陳說應該施行的七件事:

1. 明堂月令。天子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及季夏之節,居明堂迎祭五帝於郊。為了導引神氣,求福豐收。清廟祭祀,孝敬祖先,養老設教,告訴人守禮化俗,這些都是帝王的大業,祖宗恪守奉行的。而有關部門常因藩國有喪,宮內生育,以及吏卒病死,經常發生禁忌,缺而不行。只看到南郊齋戒祭祀,沒有廢缺,至於它祀,每有不同的說法,難道南郊卑而它祀尊貴嗎?孝元皇帝的詔令說:‘禮儀所敬,莫重於祭祀,所以全心全意親自奉行,是為了表達其肅敬之情。’而孝章皇帝元和年間的舊事,再次申明議修群祀,以祈豐年,前後詔書,用心誠懇。而如今以來,更換太史,忘了禮敬的大事,聽任禁忌的書流行,拘信小故,虧廢大典。按《禮》,妻妾生子,齋戒,不入側室之門,沒有廢掉祭祀的規定。至於說宮中有死喪的發生,三月不祭,是說普通百姓只有幾間房子,不少人住在一起,不便舉行祭祀。難道說宮廷廣大,臣妾眾多也可以不祭祀嗎?從如今起,齋戒祭祀的制度,應該按照以前典章執行,才可以說對災異的發生,作出了回答。

2. 臣聽說國家即將興盛,常常聽到好的建議。往內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治理情況,往外也可以了解百姓的情緒。所以先帝雖然聰明聖哲,還是廣泛徵求意見,詢問政治之所以得及其之所以失的原因。又因發生災異,尋訪那些隱居不仕的高士,重視賢良、方正、敦樸、有道的察舉。直言敢諫,不絕於朝廷。陛下主政以來,連年發生災異,沒有聽說下詔徵召賢能,真正應當遵循過去一些好的措施,讓忠心耿耿的大臣發揮敢想敢說的精神,讓《易傳》所說‘政悖德隱’的話不得流行。

3. 訪求賢能的方法,不只一種。有的人因道德修養好而著名,有的人因直言敢諫而被人稱道。如今,朝廷裡面的人,沒有因忠信受到賞賜的,反而常常因誹謗誣衊而被殺害。因此群臣閉口,不敢說話。郎中張文,以前一人敢於直諫,陛下採納他的意見,斥責了三司,群臣心悅誠服,平民百姓也高興。臣認為應該提拔張文擔任要職,用以勸勉忠貞之士,向海內宣揚,廣開賢明政治之路。

4. 司隸校尉、各州刺史的職責是督察不法,檢舉壞人,分清是非。幽州刺史楊熹、益州刺史龐芝、涼州刺史劉虔,各有奉公守法、痛惡壞人壞事之心,楊熹等檢舉劾辦的,效果最好。其餘有的不理不申,有的枉法曲斷,都不稱職。有的本人就有罪過或錯誤,與下面所應檢舉的相同。而法紀敗壞,無人揭發,公府台閣也默不作聲。五年詔令,議遣八使,又令三公采長史臧否考察人民疾苦,上奏陛下。這時奉公守法的人,欣然得志,為非作歹的人憂恐失色,怕得要死。但是,不知道這件事為什麼忽然停止了。從前劉向上奏說:‘決策猶豫不決的人,為一般小人大開方便之門;養成了優柔寡斷習慣的人,招來諂媚誹謗的壞傢伙。’剛剛聽到一點善政,轉眼之間就變了卦。枉使天下百姓猜測朝政,莫衷一是。應當追定八使,揭發不法的人和事,另選忠誠清白的人任職,賞罰嚴明。到了年終,要對三公評定好壞。讓百官知道奉公守法就是福,營私舞弊就是禍。這樣,災害的來源,也行就可以堵塞了。

5. 臣聽說古時銓選官吏,一定要諸侯三年推舉一人,叫做歲貢。孝武皇帝時,郡里除選舉孝廉外,還要選拔賢良、文學之士。因此名臣一個接一個地出現,文事武功盛極一時。大漢的得人,只此數路而已。至於書畫辭賦,只算得小才,治理國家,就不見得有能力。陛下剛剛即位時,最先講求經術,處理政事的餘暇,看看文學作品,用以休息。如今走棋的遊戲,不是推行教化,挑選人才之本。而諸生唯利是圖,作文章的人很多。稍為高明一點的,也引用一些經訓勸喻的話;下等的湊合一些俗話俚語,與倡優調笑取樂差不多;有的剽竊他人的作品,假冒名姓。臣每每在盛化門奉詔,錄取比較好的,沒有被錄取的,也跟著安排工作。已經給了恩惠,不好回收,讓他們保住俸祿,已經夠意思了。不可再使他們治人和在州郡做官,從前孝宣皇帝在石渠閣會集諸儒生,孝章皇帝在白虎觀召集眾學士,通經釋義,這是偉大的事業文武之道,應該遵守奉行。至於一般的小能小善,雖說也有可取之處,孔子認為如果以之辦大事就會滯礙不通。所以君子應當立志辦大事。

6. 縣長的職務是治理百姓,都應當勤謹工作。給百姓辦了好事,這才算有功績。賞罰應該分明,而如今在位沒有什麼才能退下來的,大多被授以議郎、郎中的職務。如果才華好,不應讓其列入冗散人員,如果有罪過,自然應當判罪。難道認罪怕審訊,反要求調離,互相仿效,好歹沒有個標準之理?先帝典章制度,沒有這個規定。應該查驗真偽廢除乾淨。

7. 臣看見許多人以宣陵孝子為名被任命為太子舍人。臣聽說孝文皇帝下詔喪服三十六日,雖說是繼承皇位的君王,父子至親,公卿列臣,受恩至重都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服從詔令,不敢逾越。如今虛偽小人,本不是骨肉之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恩情,又沒有真正的祿仕,卻表現哀痛思念,這種哀情根據什麼產生的呢?他們聚集陵墓之旁,假稱奉孝,行為既掩飾不了他們的心跡,在義上又沒有根據。甚至還有不法分子藏在裡面。桓思皇后庭祭和升柩的時候,東郡有盜人妻的逃在孝中,原籍追捕,才服了罪。虛偽雜亂污穢,說也說不完。而且,先到的可以授官了,後來則被遣歸;有的常年在陵地,因暫時回去漏掉了;有的用人代理,也得到寵榮。紛爭怨恨,在大路上吵吵嚷嚷,不成體統。太子的官員,應挑選有德行的人,難道只用一些墳墓醜惡的人?沒有比這還不吉祥的事。應該把他們送歸田裡,揭發他們虛偽詐欺。”

奏書送上後,靈帝於是親自在北郊迎祥氣,舉行辟雍禮儀。又下詔把那些以宣陵孝子為名被任命為太子舍人的,統統改任丞尉。

同年七月,護烏桓校尉夏育上疏請求討伐鮮卑,而犯罪被處罰的護羌校尉田晏則通過中常侍王甫請求靈帝命自己為將討伐鮮卑,以此來贖罪,王甫也同意出兵。蔡邕上疏勸阻,但靈帝不聽。八月,靈帝派夏育、田晏、臧旻及南匈奴屠特若屍逐就單于等各率一萬多騎兵出擊,被鮮卑首領檀石槐下屬三部的大人打得大敗,損失慘重。

光和元年(178年),靈帝設定鴻都門學,在其中畫有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下詔州郡三公推舉徵召諸生。有的出任刺史、太守,有的入朝任尚書、侍中,有的竟封侯賜爵,士人們都認為與他們在一起是可恥的。當時,妖異的現象常有發生,人人驚恐。七月,靈帝下詔召蔡邕與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華、太史令單颺至金商門,入崇德殿,讓中常侍曹節、王甫問他們關於災異及消除變故所應當採取的辦法,蔡邕用心答覆。

靈帝又特詔詢問蔡邕:“近來災異變故的發生,不知是什麼罪咎引起的。朝廷焦急,朕心裡也害怕。訪問群公卿士,想聽到一些忠言,他們都守口如瓶,不肯盡心。因為你經學功底深厚,所以朕特地問你,你應該闡明得失,指出為政的要點,不要唯唯否否,或者懷疑恐懼。全按經述對答,為了保密,要用皂囊封上。”

蔡邕於是上奏認為婦人、宦官干預政事,是怪異發生的原因之一,並彈劾太尉劾張顥、光祿勛瑋璋、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等人貪贓枉法,又舉薦廷尉郭禧、光祿大夫橋玄、前任太尉劉寵,認為可以向他們咨議朝政。靈帝在看了奏章後很是嘆息,在起身如廁時,奏章被曹節在後面偷看了,就向左右的人泄露了全部內容,致使事情泄漏。蔡邕奏章上認為應該廢黜的人,都非常恨他,企圖打擊報復。

遠避江海
之前,蔡邕與司徒劉郃不和,蔡邕的叔父衛尉蔡質,又與將作大匠陽球關係不好,陽球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讓人寫匿名誣告蔡邕、蔡質幾次因私事請託於劉郃,劉郃沒有答應,蔡邕於是懷恨在心。決心要陷害蔡邕,靈帝因此下詔給尚書,召蔡邕質問。蔡邕上疏為自己辯白,但他與蔡質還是被送入洛陽獄,有關部門認為應該將二人棄市。中常侍呂強憐憫蔡邕無辜,於是替他向靈帝求情,靈帝也想起了蔡邕之前奏章的話,於是下詔將他免死,與家屬被流放至朔方,不得因赦令而免罪。陽球打發刺客刺殺蔡邕,刺客被蔡邕的正義感動了,不為陽球所用。陽球又賄賂有關官員毒害蔡邕,受賂的人反而把訊息告訴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蔡邕因此平安無事,居住在五原安陽縣。

蔡邕之前在東觀,與盧植、韓說等修撰《東觀漢記》,正遭流放,所以沒有來得及寫成。他因此上書所著的十意,分別首目,附在書尾(《邕別傳》記載有《律歷意》、《禮意》、《樂意》、《郊祀意》、《天文意》、《車服意》)。靈帝愛憐蔡邕的才高,正好在第二年大赦,於是赦免蔡邕,準許他返回原籍,蔡邕自從放逐到被赦免,歷時九個月。

蔡邕正準備啟程回郡的時候,五原太守王智為他送行。酒喝足後,王智起舞勸蔡邕,蔡邕不理他。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本來很驕貴,丟了面子為賓客所嘲笑,就破口罵蔡邕說:“罪犯也敢輕侮我!”蔡邕振衣而去。王智非常恨他,於是密告蔡邕心放懷怨,誹謗朝廷。靈帝寵幸的人也都誣陷他,蔡邕害怕無法倖免,於是逃命江海,遠走吳會之地,往來依靠泰山羊氏,在吳地共待了十二年。

受卓所敬
中平六年(189年),靈帝去世,董卓任司空,專擅朝政,聽說蔡邕的名氣,於是徵召他,蔡邕推說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罵道:“我有滅人三族的權力,蔡邕就算驕傲,也是不過轉足之間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徵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只好應命,被任命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又被舉為高第,歷任侍御史、治書御史、尚書,三天之內,遍歷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為左中郎將,跟隨獻帝遷都長安,被封為高陽鄉侯。董卓的賓客部屬想讓朝廷尊崇董卓與太公相比,稱尚父。董卓詢問蔡邕的意見,蔡邕說:“太公輔周,奉命滅商,所以特號為太公。現在您的威德雖高,但相比尚父,我以為還不行。等到關東平定,陛下返還舊京,然後再討論此事。”董卓聽了他的話。

初平二年(191年)六月,發生地震,董卓為此詢問蔡邕。蔡邕對他說:“地動,是陰盛侵陽,臣下不遵守國家制度引起的。前春天郊祀,公奉車駕,乘金華青蓋,爪畫兩箱,遠近都認為不合適。”董卓於是改乘皂蓋車。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學,對他非常客氣,一遇舉行宴會,往往令蔡邕鼓琴助興,蔡邕也有心出力。但董卓性格剛愎自用,蔡邕恨自己的話很少為董卓採納,對堂弟蔡谷說:“董公性格剛烈而容易作惡,終究不能成事。我想東奔兗州,但是道路太遠,不易達到,打算暫時逃到山東地區看看,怎么樣?”蔡谷說:“您的容貌與普通人不同,在路上走,看的人云集,這樣,想躲起來,難啊!”蔡邕才打消了這個主意。

無辜遇害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誅殺,蔡邕在司徒王允坐上,不知不覺說起董卓來,並為之嘆息,臉色都變了。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說:“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差點傾覆了漢室。你作為臣子,應該一同憤恨,但你卻想著自己受到的禮遇,忘記了操守!現在上天誅殺了有罪的人,你卻反而為他感到傷痛,這難道不是和他一同作為逆賊嗎?”並隨之將蔡邕收押交給廷尉治罪。蔡邕遞上辭表道歉,請求受到刻額染墨、截斷雙腳的刑罰,以求繼續完成漢史。士大夫大多同情並想要救他,沒有成功。太尉馬日磾聽說後,急忙前往對王允說:“伯喈是曠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漢朝的事,應當讓他續寫解決後邊的歷史,讓它成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誠孝順的名聲一向顯著,獲罪也沒有緣由,殺了他豈不是會喪失威望嗎?”王允說:“過去漢武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出毀謗的書,流傳於後世。現今國家中途衰落,政權不穩固,不能讓奸邪諂媚的臣子在幼主旁邊寫文章。這既不能增益聖上的仁德,又令我們蒙受毀謗議論。”馬日磾離去後告訴別人說:“王允大概不能長久於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國家的綱紀;寫作,是國家的典籍。廢棄了綱紀與典籍,難道還能長久嗎!”蔡邕於是死在了監獄裡。王允後悔了,想阻止殺他卻來不及了。當時蔡邕六十歲(《後漢書》誤作六十一歲)。群臣和士人沒有不為他哭泣的。著名經學家鄭玄聽聞蔡邕的死訊後,嘆息說:“漢朝的事,誰來考定啊!”兗州、陳留郡間都畫蔡邕的像來紀念他。

藝術成就

靈帝命工修理鴻部門(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牆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蔡邕因負盛名,所以後世把一些碑刻和論著附合成蔡邕名義的偽作也不少。據說其真跡在唐時已經罕見。

蔡邕的詩文

述行賦

兩漢蔡邕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時梁冀新誅,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貴於其處。又起顯陽苑於城西,人徒凍餓,不得其命者甚眾。白馬令李雲以直言死,鴻臚陳君以救雲抵罪。璜以余能鼓琴,白朝廷,敕陳留太守發遣余。到偃師,病不前,得歸。心憤此事,遂托所過,述而成賦。

余有行於京洛兮,遘淫雨之經

酸棗令劉熊碑詩

兩漢蔡邕

猗歟明哲。
秉道之樞。
養□之福。
匪德之隅。
淵乎其長。
渙乎成功。
政暇民豫。
新我□通。
用行則達。
以誘我邦。
賴茲劉父。
用說其蒙。
澤零年豐。
黔首歌頌。

酸棗令劉熊碑詩

兩漢蔡邕

有父子然後有君臣。
理財正辭。
束帛戔戔。
□夢刻像。
鶴鳴一震。
天臨保漢。
實生□勛。
明試賦授。
夷夏已親。
嘉錫來撫。
潛化如神。
其神伊何。
靈不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