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彭定求

彭定求

彭定求,康熙十五年(1676年)狀元。字勤止,一字南畇,道號守綱道人,(今蘇州吳縣)人。康熙中會試廷對皆第一,援修撰,歷官侍講,因父喪乞假歸,遂不復出。幼承家學,曾皈依清初蘇州著名道士施道淵為弟子,又嘗師事湯斌。其為學“以不欺為本,以踐行為要”。生平服教最切者,尤仰慕王守仁等七賢,尚作《高望吟》七章以見志。又著有《陽明釋毀錄》、《儒門法語》、《南畇文集》等。歷任侍講時,曾選擇《道藏》所收道書的一部分及晚出之道書,竊以為精要者,輯編成帙► 0篇詩文

人物生平

彭定求23歲那年上,父親彭瓏出任長寧(今廣東新豐)知縣,彭定求在家侍養老母。過了三年,彭瓏被牽進一樁案子中,逮捕下獄。彭定求打算去長寧看望父親,臨行前,他去求同鄉楊雍建,楊雍建官為給事中,在家休養,彭定求求他給廣東省的大員寫封信,為父親說情,楊雍建見彭定求孝心至誠,就答應了。彭定求辭別母親上路,跋山涉水,40餘天抵達長寧,行程達4000多里。見到父親後,蓬頭垢面的彭定求抱著父親失聲痛哭,周邊的人莫不感動欷歔。彭定求四處奔走,為父伸冤,彭瓏終得開釋。

康熙十一年(1672)八月,彭定求赴省城江寧(今江蘇南京)參加鄉試。初九、十二、十五三場考試下來,彭定求名列二十名,成了一名舉人。

這年,彭定求年二十有八。

鄉試錄取名額,大省一般不過30名。彭定求鄉試名次偏低。在來年的會試中,彭定求又落榜了。

為官經歷

中狀元後,彭定求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不久,他得到一部《近思錄》,極為喜愛。《近思錄》是理學大師朱熹呂祖謙編纂的,輯錄了理學開山祖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的思想精華。彭定求早就熱衷理學,得到這部書後摹寫一遍,反覆研讀,奉為言行之準則。第二年春,彭定求上疏請假,回家看望老父,入秋後抵家,每天都侍奉父親,講論經義。彭定求剛剛入仕,卻已厭倦了官場,打算從此致仕,在家研習理學。他在家一住便是3年,後來在父親敦促下,才回京復職。不久,出任日講起居注官,給康熙皇帝講解經史,隨同他參加各種重大活動,筆錄於簿。接著,遷為國子監的副長官--司業,再遷為傳講,侍從康熙皇帝講經論史。

隨著職位的升遷,彭定求越來越厭倦官場生涯,期望辭官回家,研究理學。但是這樣做有違父命,他便屢屢請假。父親死後,他終於如願以償,辭官回家,潛心研究理學。

前後算起來,彭定求在翰林院不過4年。

理學思想

在理學上,彭定求獨樹一幟。

彭定求的老師湯斌之學,出於孫奇逢;孫奇逢之學,出於鹿善繼;鹿善繼之學,則宗王守仁的《傳司錄》。故彭定求的學術思想也很低於王守仁。

王守仁繼承發展了南宋陸九淵的"心學",把人心視為萬物的主宰,倡言"致良知",要人們用良心去體驗本來就存在於良心的倫理道德。王守仁的"心學"幾乎席捲了整個思想界。王學的興起是對程朱理學的強大衝擊。做為理學,陸、王與程、朱都倡言"明天理,去人慾"。但做為理學異端,陸、王和程、朱又有所不同。程、朱以"理"為主體,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現實的先驗規範;陸、王以心為主體,更多地與感性血肉相聯。王學成為明中葉以後的浪漫主義的人文思潮的哲學基礎。那些推崇程朱理學的人竭力貶斥陸王心學。結果在思想界出現了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鬥爭。

在這種局面下,彭定求試圖調和陸王心學與程朱理學。他著文說,王守仁極推崇朱熹,他的思想中有朱熹的成份。彭定求想把王守仁打扮成兼收並蓄陸氏心學與朱氏理學的人物。實際上這是彭定求思想的流露,他不困於門戶之見,雖出於王氏心學,但同時又兼采程朱理學的思想。

彭定求在家一住多年。康熙四十四年,皇上南巡命彭定求與汪士欽、徐樹本等校《全唐》,賞賜御書,傳旨垂詢病情。五十二年,康熙皇帝"萬壽節",彭定求入京祝賀。

彭定求的詩文

過淇縣懷同年高振聲給事

清代彭定求

杏林追數舊遊人,屹立朝陽一直臣。苦節偏能攖虎穴,孤忠肯憚拂龍鱗。

藁街授首天刑速,郿塢燃臍國典伸。今日淇西容隱遁,停雲冉冉感參辰。

湯陰謁岳忠武故里廟像

清代彭定求

忠武鄉閭駐轍過,柏陰森列更摩挲。辭家壯志憑孤劍,報國先聲震兩河。

北窖攀髯魂正遠,西泠埋骨淚偏多。天傾宋社殊難問,可奈乾坤澒洞何!

五人墓

清代彭定求

偶泛蓬舠繞郭來,摩挲墓碣久徘徊。重看俎豆登鄉社,尚想乾掫捍黨魁。

白刃爭攖千載烈,青雲並附九京哀。蕭蕭松柏凌秋爽,遺臭生祠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