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傅山

傅山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傅山自稱為老莊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場合與作品中反覆強調、自陳:“老夫學老莊者也”、“我本徒蒙莊”、“吾師莊先生”、“吾漆園家學”。自覺繼承道家學派的思想文化。他對老莊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泰初有無”、“隱而不隱”等命題,都作了認真的研究與闡發,對道家傳統思想作了發展。► 3篇詩文

冒襄

冒襄

冒襄(公元1611-1693年),字辟疆,號巢民,一號朴庵,又號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皋縣(今江蘇如皋)人。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謚潛孝先生。冒襄一生著述頗豐,傳世的有《先世前征錄》、《朴巢詩文集》、《岕茶匯抄》、《水繪園詩文集》、《影梅庵憶語》、《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憶語》洋洋四千言,回憶了他和董小宛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是我國憶語體文字的鼻祖。► 3篇詩文

陳澧

陳澧

陳澧(1810-1882)清代著名學者。字蘭甫、蘭浦,號東塾,出生於廣州木排頭,世稱東塾先生,廣東番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六應會試不中。先後受聘為學海堂學長、菊坡精舍山長。於天文、地理、樂律、算術、古文、駢文、填詞、書法,無不研習,著述達120餘種,著有《東塾讀書記》、《漢儒通義》、《聲律通考》等。► 2篇詩文

商景蘭

商景蘭

商景蘭(1605~1676),字媚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明兵部尚書商周祚長女,抗清名臣祁彪佳妻。明末清初詩人,德才兼備,能書善畫。其妹商景徽亦工詩。著有《錦囊集》(舊名《香奩集》),收詩六十七首、詞九十四首、補遺詩三首、遺文一篇。陳維崧《婦人集》評曰:“會稽商夫人,以名德重一時......故玉樹金閨,無不能詠,當世題目賢媛以夫人為冠。” 《幼學瓊林》女子篇:“伯商仲商,時稱越秀;德蓉德蕙,輝映祁家。”► 1篇詩文

吳敬梓

吳敬梓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漢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序》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後卒於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詩說》七卷(今存四十三則)、小說《儒林外史》。► 0篇詩文

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0篇詩文

劉鶚

劉鶚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劉鐵雲[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鍊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後,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後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0篇詩文

閻爾梅

閻爾梅

閻爾梅(1603—1679)明末詩文家,字用卿,號古古,因生而耳長大,白過於面,又號白耷山人、蹈東和尚,漢族,江蘇沛縣人。明崇禎三年舉人,為復社巨子。甲申、乙酉間,為史可法畫策,史不能用。乃散財結客,奔走國事。清初剃髮號蹈東和尚。詩有奇氣,聲調沉雄。有《白耷山人集》。閻爾梅逝後,子孫私上諡號 ''文節''。其身為日月堂八世。► 11篇詩文

林古度

林古度

林古度(1580年~1666年)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字茂之,號那子,別號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詩文名重一時,但不求仕進,遊學金陵,與曹學佺、王士楨友好。明亡,以遺民自居,時人稱為“東南碩魁”。晚年窮困,雙目失明,享壽八十七而卒。► 3篇詩文

施閏章

施閏章

施閏章(1619—1683),清初著名詩人。字尚白,一字屺雲,號愚山,媲蘿居士、蠖齋,晚號矩齋,後人也稱施侍讀,另有稱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順治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舉博學鴻儒,授侍講,預修《明史》,進侍讀。文章醇雅,尤工於詩,與同邑高詠等唱和,時號“宣城體”,有“燕台七子”之稱,與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處“海內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學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學餘堂文集》、《試院冰淵》等。► 9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