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鄧顯鶴

鄧顯鶴

鄧顯鶴(1777-1851),字子立,一字湘皋,晚號南村老人,湖南新化人。生於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卒於文宗鹹豐元年,年七十五歲。少與同里歐陽輅友善,以詩相砥礪。嘉慶九年中舉,官寧鄉縣訓導,晚年應聘主講邵陽濂溪書院。鄧顯鶴校勘並增輯周聖楷所作《楚寶》;蒐集整理王夫之遺作,成《船山遺書》;編纂《資江耆舊集》及《沅湘耆舊集》;參預《武岡州志》、《寶慶府志》的修纂。湖南後學尊他為“楚南文獻第一人”,而梁啓超則稱他為“湘學復興之導師”。► 0篇詩文

人物貢獻

鄧顯鶴所編著的文、文獻書籍如《南村草堂詩抄》、《毛詩表》、《易述》、《沅湘耆舊集》、《楚寶》、《船山遺書》等著述。就他的影響,造就了近代歷史名人如鄒漢勛、魏源譚嗣同曾國藩、陳天華、毛澤東等偉人。其卓越貢獻有四:

第一,最早發現、推崇王船山的學術思想,率先組織大規模刊印《船山遺書》。而且是鄧顯鶴最早把王船山提到“當與顧亭林、黃藜洲、李二曲諸先生相頡頏”的崇高地位,使他在清末享有灼灼大名。

第二,熱忱與當時的先進名人交往,積極傳播進步思想。陶澍任安徽布政使時,就邀鄧顯鶴去編纂《安徽藝文志》,後任兩江總督期間,因鄧顯鶴向他宣傳王船山,陶因而為王船山隱居著書的“湘西草堂”親筆題寫“衡岳仰止”的匾額,以及“天下士,非一鄉之士,人倫師,亦百世之師”的楹聯。林則徐任湖廣總督期間,鄧與他經常有書信往來,林曾寫了《詠松堂讀書圖》的詩贈鄧顯鶴。當代知名之士與鄧顯鶴有密切往來的人有100多人。如曾國藩、左宗棠、魏源等名人。

第三,提攜後學英才。著名三湘三傑魏源、鄒漢勛、何紹基都曾為鄧顯鶴所賞識和器重,他們都曾向鄧顯鶴請教過學問,一輩子都以老師的禮節敬重他。特別是鄒漢勛,“孜孜為學時,無人知者,惟同縣人鄧顯鶴深異之”,招他校刊《船山遺書》而一舉成名。魏源也正是通過與鄧顯鶴、鄒漢勛等人的密切交往,而得到一條接觸船山著述的重要渠道而成為“師夷之強技以制夷”的名人。後來,鄒漢勛的孫子鄒代鈞,也就繼承了湖湘學派的進步思想,於1898年在新化創辦實學堂,造就了陳天華、楊源浚、羅元鯤等不少英才。

第四,一生從事文獻出版工作並著書立業,造就後代。鄧顯鶴在其故居——南村草堂共刊刻出版各種學術、文獻書刊四十多種、六百多卷;自已編著四百多卷。總計1000餘卷。如《南村草堂詩抄》、《毛詩表》、《易述》、《沅湘耆舊集》、《寶慶府志》、《武岡州志》、《楚寶》、《船山遺書》等著述。就這些著作影響,造就了近代許多歷史名人。這些著作原件已存湖南省圖書館、新化縣圖書館。開辦“鄧顯鶴紀念館”,把這些著作陳列出來,供人瞻仰學習,勵人上進,造就後代,那將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編撰生涯

鄧顯鶴從18歲起即編集,39歲時,已有《種草堂初集》、《相思草》、《北上集》、《觀海集》、《過江》上、下集等14種,約8000餘首。嘉慶二十三年,詩稿毀於火。後靜心追憶,又經歐陽輅刪輯,僅存300餘首,編為《湘皋詩存》5卷。後又成《南村草堂詩鈔》24卷、《南村草堂文鈔》20卷。陶澍以為:“湘皋之詩,導源於魏晉,而馳騁於唐宋諸老之場。雄厚峻潔,磅礴沉鬱,情深而意遠,氣盛而才大。”其文鈔,鄞人沈道寬比之全祖望《鮚埼亭集》。

數十年中,勤於問獻考訂編纂,用心收集前人詩文,以集成《資江耆舊集》60卷、《沅湘耆舊集》200卷;《沅湘耆舊集續編》100卷、《沅湘耆舊集小傳》20卷和《資江耆舊集小傳》4卷。

重刊明代周聖楷《楚寶》,並加增益考訂,刊成《楚寶增輯考異》40卷、《外篇》5卷,時人以為是書:“去取詳慎,於地理廢置沿革,尤多辨晰,所論斷皆有依據,足補前書所未及。”

與鄒漢勛校勘王夫之的遺書經部38種計180卷,刊行於世。考訂周敦頤《周子全書》9卷、《首錄》2卷,編校元歐陽玄《圭齋集》18卷。還著有道光《寶慶府志》157卷、嘉慶《武岡州志》34卷、《邵州先民錄》等10餘種傳世。

鄧顯鶴最為之花費心血,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他對湖南地方文獻的整理。《清史稿》說他“以纂述為事,心繫楚南文獻者三十年。”易宗夔說他“搜討掌故,不遺餘力”、“巋然稱楚南文獻者,垂三十年雲。”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說他“以搜討鄉邦掌故為已任,一意表彰先哲。”曾國藩說他“其於湖南文獻,搜討尤勤,如饑渴之於食飲,如有大譴隨其後驅迫而為之者”、“全省之方輿略備,巨製零章,甑采略盡。”(《表墓》)

在整理的文獻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船山遺書》的刊刻。因此晚清著名經學家王先謙由衷地讚賞:“今者船山先生竟與顧、黃兩先生共垂不朽,刊書之功不可沒。” 於是經過艱苦的蒐集,鄧顯鶴共整理《船山遺書》一百五十卷,於道光十九年在長沙開雕。不料,鹹豐四年,由於太平軍攻陷湘潭,“板竟毀於火”。湘皋先生對之汲汲不忘,多次寄書寄詩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督其印書。同治二年,曾國荃在先生所蒐集整理的基礎上又“增益百七十二卷”,“海內學者始得見其全書焉”。(以上事見《清史稿·儒林傳》、曾國藩《王船山遺書序》)。王船山提倡的“盡天地只是個誠”的“實學”,對於湖湘學人“經世致用”學風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是湘學勃興的理論基礎。而沒有鄧氏的努力,天下學子竟不得以窺船山學問的全貌。因此,有人稱湘皋先生為“湘學復興大師”。

鄧顯鶴的詩文

皖江送石甫北上

清代鄧顯鶴

君官八閩我客粵,南海東海中隔絕。同心天遣一相逢,可惜逢時是離別。

離懷黯黯況九秋,愁霖三日為句留。丈夫不灑別離淚,對子不覺先傾流。

北風獵獵寒肌砭,黃河濁浪連天卷。東南方自亟才用,富貴逼人知不免。

語君且莫愁顛踣,如爾人才豈易得。眉間黃氣正飛揚,男兒未可輕量

泊金陵

清代鄧顯鶴

一葉蒲帆指石城,暮雲無際與天平。秋生澤國難為客,山到秦淮便有情。

終古興亡柰何帝,過江風味可憐生。傷心嗚咽寒潮水,消盡華年是此聲。

登天津城樓書寄譚吾肩晏湘門兩孝廉

清代鄧顯鶴

笙歌聲里駐行舟,丁字沽前暮靄收。兩岸人家多在水,一天煙月正登樓。

遠帆歷歷津門樹,平渚昏昏海國秋。為報周南留滯客,無心我已學間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