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85篇詩文

海瑞

海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1587年(萬曆十五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贈太子太保,謚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1篇詩文

葉小鸞

葉小鸞

葉小鸞(1616~1632) 明末才女。字瓊章,一字瑤期,吳江(今屬江蘇蘇州)人,文學家葉紹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詩,善圍棋及琴,又能畫,繪山水及落花飛碟,皆有韻致,將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16篇詩文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並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於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139篇詩文

陳繼儒

陳繼儒

陳繼儒(1558~1639)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諸生,年二十九,隱居小崑山,後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的修養,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雲山卷》等傳世。著有《妮古錄》、《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 18篇詩文

宋應星

宋應星

宋應星(公元1587—約1666年),中國明末科學家,字長庚,漢族江右民系,奉新(今屬江西)人。萬曆四十三年(1615)舉於鄉。崇禎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諭,十一年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後棄官歸里,終老於鄉。在當時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生產技術達到新水平的條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諭任內著成《天工開物》一書。宋應星的著作還有《野議》、《論氣》、《談天》、《思憐詩》、《畫音歸正》、《卮言十種》等,但今已佚失。► 0篇詩文

徐弘祖

徐弘祖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崇禎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贛入湘,從攸縣進入今衡東縣境,歷時55天,先後遊歷了今衡陽市所轄的衡東、衡山、南嶽、衡陽、衡南、常寧、祁東、耒陽各縣(市)區,三進衡州府,飽覽了衡州境內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觀,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勝、風土人情的15000餘字的衡游日記。他對石鼓山和石鼓書院的詳盡記述,為後人修復石鼓書院提供了一筆珍貴的史料。► 0篇詩文

徐有貞

徐有貞

徐有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號天全,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因謀劃英宗復位,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後誣告殺害於謙、王文等,獨攬大權。因與石亨、曹吉祥相惡,出任廣東參政。後為石亨等誣陷,詔徙金齒(今雲南保山)為民。亨敗,得放歸。成化初,復官無望,遂浪跡山水間。書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勁不凡,撰有《武功集》。► 19篇詩文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游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岩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淒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台清嘯》等。► 61篇詩文

魏禧

魏禧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與汪琬、侯方域並稱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際瑞、弟禮合稱寧都三魏,三魏兄弟與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岳維屏、彭任等合稱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江西寧都人,明末諸生,明亡隱居翠微峰勺庭,人稱勺庭先生。後出遊江南,以文會友,傳播其明道理、識時務、重廉恥、畏名義的學說,結納賢豪,以圖恢復。他的文章多頌揚民族氣節人事,表現出濃烈的民族意識。還善於評論古人的業跡,對古人的是非曲直、成敗得失都有一定的見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2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