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臨江仙引·上國

宋代柳永

上國。去客。停飛蓋、促離筵。長安古道綿綿。見岸花啼露,對堤柳愁煙。物情人意,向此觸目,無處不悽然。
醉擁征驂猶佇立,盈盈淚眼相看。況繡幃人靜,更山館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在華州,但現在要離開了。停下車駕,匆促地參加送別的筵席。只見河岸邊帶露珠的花朵似乎正在悲哀的哭泣,對面長堤上茂密的柳林也仿佛被憂愁籠罩。面對此景,觸目傷懷,那物的情狀、人的情緒無處不淒涼悲傷。
醉意蒙蒙中仍持握韁繩騎馬佇立,飽含離情眼淚的雙眼,彼此相看,不忍離去。更何況這一離別,將是彩繡幃帳中人孤寂,山中館驛春夜寒。今宵將怎樣面對這漫漫長夜,一下子分居兩處,獨自而眠。

注釋
⑴臨江仙引:詞牌名,柳永據《臨江仙》作引曲,《樂章集》注“南呂調”。雙調七十四字,上片十句兩仄韻、四平韻,下片六句三平韻。
⑵上國:泛指京都以西地區,此處指華州。
⑶去客:指離開陝西的人。
⑷飛蓋:車蓋。車行時蓋衣因風而飛動,故稱。此處代指車駕。促離筵(yán):匆促的離別筵席。
⑸綿綿:連續不斷的樣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⑹岸花啼露:岸邊的花上還帶著朝露。啼:啼哭。
⑺煙:薄薄的霧氣。
⑻觸目:目光所及。歐陽修《採桑子·平生為愛西湖好》:“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
⑼征驂(cān):駕車遠行的馬。王勃《餞韋兵曹》:“征驂臨野次,別袂慘江垂。”
⑽繡幃:指閨閣。
⑾山館:山野驛館。
⑿怎:怎奈。向:語助詞。漏永:指夜長。漏,滴漏,是古代的計時器。

賞析

詞的上片寫離別之後的情景。“上國”二句,點明主題,寫離別之情。開端兩句都是二字短句,接下來的第三句雖為六字,卻需三字停頓一下,敘事的句子語勢富有節奏卻十分急促,化了詞人的行色匆匆,又與下句“長安古道綿綿”形成鮮明的對比。行色匆匆說明詞人與親人離別的時候也是短暫的,道途“綿綿”則又意味著難以再次相聚。詞的開端即通過敘事與寫景為全詞鋪設了濃重的悲劇氛圍。“岸花啼露”、“堤柳愁煙”是描繪離別之景,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岸花”本是樂景,但是詞人卻以“啼露”修飾,頗有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的感覺,因為詞人“啼”、“愁”,所以他才會看到“岸花啼露”、“堤柳愁煙”。這裡的“露”又象徵著人的眼淚,“煙”象徵著人的愁情。以景寫情,又移情於景,分不清是情還是景,這既是“物情”,又是“人意”。接下來的“物情人意”四字,下的十分精當,所營造的意境又極其淒絕、迷離,自是“向此觸目,無處不悽然”了。

詞的下片轉而寫與妻子分別時的情景。過片換頭句寫臨分手的瞬間。“醉擁征驂猶佇立”,這時詞人已經喝醉了,坐在車上,詞人卻想“佇立”,想要留在此地,不想繼續走下去了,這是因為思念所致。“盈盈淚眼相看”,“盈盈”的淚水飽含著依依惜別的情意,這裡其實也暗示了車子的走動,不然又怎會淚眼“盈盈”。當對方已經在視線中消失的時候,詞人又想到今次離別之後的孤寂,寫孤寂分別從雙方著筆:先寫妻子這邊,“況繡幃人靜”;後寫自己,“更山館春寒”。彼此一個在“繡幃”,一個在“山館”,但同樣是“人靜”、“春寒”。這是一組工穩的對偶句,“況”、“更”為領字,“人靜”、“春寒”是互文,遣詞造句極為考究。煞拍一韻合二處為一體,“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同一個“今宵”,同樣的“漏永”,同樣的“孤眠”,也同樣是無可奈何,更是無法忍受的。

詞的上片,時間、空間相對靜止,餞別之時、臨岐之地;下片時間、空間相對處於推移變化中,時間延長,空間擴展。時空設計上的匠心,把離情抒寫得既有濃縮的情致,又有綿長的餘韻。

這首《臨江仙引》在構思布局以至旨趣上,均頗為類似著名的《雨霖鈴·寒蟬淒切》,但詞意較為高潔,較少纏綿細膩之狀,又沒有“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寥廊、“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清雅,故而在意蘊豐厚上明顯遜於後者,其影響自然遠遠不及後者。

創作背景

詞中言“上國。去客”,聯繫到柳永生平,該詞創作年份應為慶曆七年,當時柳永離開陝西華州,去往蘇州為官。“停飛蓋、促離筵”,聯繫到柳永當時的行程來看,此次筵席應該是在陝州舉行的,是陝州知州送別柳永之宴。柳永經歷離別,有感於世事無常,作下此詞。

賞析二

詞的上片寫離別之後的情景。“上國”二句,點明主題,寫離別之情。開端兩句都是二字短句,接下來的第三句雖為六字,卻需三字停頓一下,敘事的句子語勢富有節奏卻十分急促,化了詞人的行色匆匆,又與下句“長安古道綿綿”形成鮮明的對比。行色匆匆說明詞人與親人離別的時候也是短暫的,道途“綿綿”則又意味著難以再次相聚。詞的開端即通過敘事與寫景為全詞鋪設了濃重的悲劇氛圍。“岸花啼露”、“堤柳愁煙”是描繪離別之景,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岸花”本是樂景,但是詞人卻以“啼露”修飾,頗有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的感覺,因為詞人“啼”、“愁”,所以他才會看到“岸花啼露”、“堤柳愁煙”。這裡的“露”又象徵著人的眼淚,“煙”象徵著人的愁情。以景寫情,又移情於景,分不清是情還是景,這既是“物情”,又是“人意”。接下來的“物情人意”四字,下的十分精當,所營造的意境又極其淒絕、迷離,自是“向此觸目,無處不悽然”了。

詞的下片轉而寫與妻子分別時的情景。過片換頭句寫臨分手的瞬間。“醉擁征驂猶佇立”,這時詞人已經喝醉了,坐在車上,詞人卻想“佇立”,想要留在此地,不想繼續走下去了,這是因為思念所致。“盈盈淚眼相看”,“盈盈”的淚水飽含著依依惜別的情意,這裡其實也暗示了車子的走動,不然又怎會淚眼“盈盈”。當對方已經在視線中消失的時候,詞人又想到今次離別之後的孤寂,寫孤寂分別從雙方著筆:先寫妻子這邊,“況繡幃人靜”;後寫自己,“更山館春寒”。彼此一個在“繡幃”,一個在“山館”,但同樣是“人靜”、“春寒”。這是一組工穩的對偶句,“況”、“更”為領字,“人靜”、“春寒”是互文,遣詞造句極為考究。煞拍一韻合二處為一體,“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同一個“今宵”,同樣的“漏永”,同樣的“孤眠”,也同樣是無可奈何,更是無法忍受的。

詞的上片,時間、空間相對靜止,餞別之時、臨岐之地;下片時間、空間相對處於推移變化中,時間延長,空間擴展。時空設計上的匠心,把離情抒寫得既有濃縮的情致,又有綿長的餘韻。

這首《臨江仙引》在構思布局以至旨趣上,均頗為類似著名的《雨霖鈴·寒蟬淒切》,但詞意較為高潔,較少纏綿細膩之狀,又沒有“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寥廊、“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清雅,故而在意蘊豐厚上明顯遜於後者,其影響自然遠遠不及後者。

柳永

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414篇詩文

猜您喜歡

送董元達

宋代謝逸

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
塞垣苦寒風氣惡,歸來面皺鬚眉斑。
先皇召見延和殿,議論慷慨天開顏。
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
長江滾滾蛟龍怒,扁舟此去何當還?
大梁城裡定相見,玉川破屋應數間。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唐代王維

寥落雲外山,迢遙舟中賞。
鐃吹髮西江,秋空多清響。
地迥古城蕪,月明寒潮廣。
時賽敬亭神,復解罟師網。
何處寄想思,南風吹五兩。

送儲邕之武昌

唐代李白

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
春風三十度,空憶武昌城。
送爾難為別,銜杯惜未傾。
湖連張樂地,山逐泛舟行。
諾為楚人重,詩傳謝朓清。
滄浪吾有曲,寄入棹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