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魯東門觀刈蒲

唐代李白

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
織作玉床蓆,欣承清夜娛。
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魯國的秋天來得早,初霜時便開始割蒲。
揮鐮就好象轉動彎月,掠過水麵生起串串連珠。
蒲草最可珍貴,何必看重那龍鬚草?
織成草蓆鋪上玉床,清靜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歡娛。
羅衣能夠再次拂掃,不必擔心會蹲上塵土。

注釋
魯東:指曲阜城東。《埤雅》:“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於水涯,柔滑而溫,可以為席。”
寒事:指秋冬的物候,寒冷時節。陸倕《以代書別後寄贈》:“江關寒事早,夜露傷秋草。”
刈渚蒲:割水邊的香蒲草。刈:割取。渚:水中小洲。蒲:香蒲,水生草本植物,嫩芽可供食用。其葉供編織,可作席、扇、簍等用具。梁簡文帝詩:“渚蒲變新節。”
鐮(lián):古謂之刈鉤。因形曲如鉤,故名。《方言》:“刈鉤,自關而西或謂之鉤,或謂之鐮。”顏師古《急就篇注》:“鉤,即鐮也,形曲如鉤,因以名雲。”
轉月:因鐮刀彎如新月,故揮動鐮刀如“轉月”。
連珠:濺起的水滴像連串的珍珠,喻浪沫。王褒《洞簫賦》:“揚素波而揮連珠。”
龍鬚:龍鬚草,多年生水生草本,莖可織席等,多為帝王豪貴之家所用。《蜀本草》:“龍芻,叢生,莖如綖,所在有之,俗名龍鬚草,可為席。”
欣承清夜娛:是說夜間睡在蒲蓆之上感到清涼適意。
羅衣:輕而薄的絲綢衣服。
能再拂:可以反覆拂拭。言蒲蓆光滑平貼。謝朓《詠席》詩:“但願羅衣拂,無使素塵彌。”
素塵:聚積的灰塵。
蕪(wú):雜亂。謝脁《詠席詩》:“但願羅衣拂,無使素塵彌。”

創作背景

作於天寶王載(746),當時李白在山東遊歷。李白流落江湖,為了生計不得不四處奔波,勉強維持生活。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親歷大唐由盛至衰的轉變時期,所以李白的憂憤情愫極為深切,時常有抨擊時政的詩作。

賞析

“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用鋪敘手法描繪出一幅秋寒已至、初霜割蒲的農人勞作景致,“寒事”、“初霜”點明主旨,秋寒的物候時節,交代“刈渚蒲”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字裡間處處充溢著高寒、肅殺之氛圍。

“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運用比喻手法,貼切自然,把“揮鐮”、“拂水”渲染成“轉月”、“連珠”,間接描寫出魯東門外深秋割蒲草的“揮鐮”“拂水”勞動場面,意在歌頌農民的辛勤勞動變廢為寶,創造了財富。為下文稱讚“蒲草”作鋪墊。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生動形象地以誇張手法,讚美蒲草比帝王豪貴之家所用的“龍鬚”更可貴,表達出人對蒲草的可貴有獨特的見解。

“織作玉床蓆,欣承清夜娛”承接上文,講述詩人對蒲草“最可珍”的作用,勾勒出一幅蒲草織作玉床蓆、清靜夜晚躺歡娛的景致,側面烘托出農人刈蒲以作編織之用,點明題旨,緊扣詩題“魯東門觀刈蒲”,陳述了詩人見農人刈蒲的紀實。

“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借用謝脁《詠席》詩:“但願羅衣拂,無使素塵彌。”講述出所詠之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塵”更顯得蒲草高潔純淨、“最可珍”。

這首詩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魯東門外農家深秋割蒲的勞動場景,並以誇張手法,讚美了蒲草的可貴與作用。在詩人筆下,蒲草經過農戶的辛勤勞動變廢為寶,妙筆生花,富有浪漫色彩。刈蒲時“揮鐮”、“拂水”的比喻,透露著詩人對農事勞作的喜愛,是麗句;“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則是警策之句,似有評擊上層貴族奢華放縱、窮奢極侈,表達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310篇詩文

猜您喜歡

插田歌

唐代劉禹錫

連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樓,適有所感,遂書其事為俚歌,以俟采詩者。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農婦白紵裙,農夫綠蓑衣。齊唱田中歌,嚶佇如竹枝。但聞怨響音,不辨俚語詞

觀田家

唐代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魯東門觀刈蒲

唐代李白

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
織作玉床蓆,欣承清夜娛。
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