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顏師古

顏師古

顏師古(581年~645年),名籀,字師古,隋唐以字行,故稱顏師古,雍州萬年人,生於京兆萬年(今西安),祖籍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唐初儒家學者,經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歷史學家。顏師古是名儒顏之推之孫、顏思魯之子。少傳家業,遵循祖訓,博覽群書,學問通博,擅長於文字訓詁、聲韻、校勘之學;他還是研究《漢書》的專家,對兩漢以來的經學史也十分熟悉。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顏師古隨從太宗征遼東,途中病故,終年65歲,謚曰“戴”。墓地位於今山東省蘭陵縣蘆柞鎮前蘆柞村東南。► 1篇詩文

家族介紹

家族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顏回,歷史祖父顏之推為南北朝時的著名學者,先後仕於梁、北齊、北周,終於隋,於是家居關中,遂為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顏之推學識淵博,尤善《周官》、《左傳》,著有文集30 卷、《顏氏家訓》20 篇,並行於世。顏之推從山東輾轉跋涉到關中,跨越了南北阻隔,在讀書治學的實踐中,發現了不少典籍在流傳中產生的問題,以及語言因古今、地域的不同而出現的差異,他對這些問題作了開創性的探討,把這些心得與其他內容一併寫入《家訓》以備子孫遵循。

顏師古的父親顏思魯,以儒學顯名,撰有《漢書決疑》。武德初年他為秦王府記室參軍事。師古受家學薰陶,博覽群書,精訓詁之學,善作文章。隋仁壽年間,經人舉薦,授安養尉之職。後因失職罷歸長安,此後長達十年未能調任新職,迫於生計,以授徒為生。

顏師古兄弟四人。二弟顏相時,三弟顏勤禮,字敬之,顏真卿曾祖,幼而朗悟,識量宏遠,工於篆籀,尤精訓詁,與兩兄師古、顏相時同為弘文、崇賢兩館學士,校定經史。四弟顏育德,任太子通事舍人,於司經校定經史。

生平

顏師古是名儒顏之推的孫子、顏思魯的兒子。少傳家業,遵循祖訓,博覽群書,學問通博,擅長於文字訓詁、聲韻、校勘之學;他還是研究《漢書》的專家,對兩漢以來的經學史也十分熟悉。

隋文帝仁壽年間,由尚書左丞李綱舉薦,任安養縣(今湖北襄樊)尉。尚書左僕射楊素見其年少,問他:“安養劇縣,子何以治之?”顏師古回答:“割雞焉用牛刀。”楊素驚其誇口。後來果然以政績突出聞名。後因坐事免職居長安,十年不得官,家貧,以教授為業。
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入關,顏師古從父至同州朝邑長春宮謁見,被授予朝散大夫之職。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王朝,拜顏師古為敦煌公府文學,轉起居舍人,再遷中書舍人,掌機密,專典皇帝詔敕。軍國政務等重大詔令皆出於顏師古之手,其文才當時未有敢於與其相比者。顏師古勤於政事,又擅長文辭,其所擬制誥冊奏之工整美好,名冠當時。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顏師古被擢為中書侍郎,封琅琊縣男。後坐事兩次被貶。顏師古聰敏好學,精於訓詁。

唐貞觀七年(公元633年),顏師古被任命為秘書少監,專管校定古書的工作,每遇疑惑不解的奇文難字,他都能一一辨析,並說明其本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顏師古奉詔與博士撰寫成《五禮》,進爵為子。後又奉太子承乾之命注《漢書》。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書成,進秘書監,以文學入選崇賢、弘文兩館學士。《漢書注》是顏師古晚年力作,在審定音讀、詮釋字義方面用功最多,成績最大,解釋詳明,深為學者所重。當時即有“杜征南(杜預)、顏秘書(顏師古)為左丘明、班孟堅忠臣”之稱譽。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顏師古隨從太宗征遼東,途中病故,終年65歲,謚曰“戴”。墓地位於今山東省蘭陵縣蘆柞鎮前蘆柞村東南。

顏師古的詩文

奉和正日臨朝

唐代顏師古

七府璿衡始,三元寶曆新。負扆延百辟,垂旒御九賓。
肅肅皆鵷鷺,濟濟盛簪紳。天涯致重譯,日域獻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