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觀田家

唐代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場微細的春雨百草充滿生機,一聲隆隆的春雷驚蟄節令來臨。
種田人家一年能有幾天空閒,田中勞作從驚蟄便開始忙碌起來。
年輕力壯的都去田野耕地,場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來了。
從田中歸來常是太陽落山以後,還要牽上牛犢到西邊山澗去飲水。
挨餓辛勞農夫們從不叫苦,一場貴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們充滿了喜悅。
糧倉中早已沒了往日的存糧,但官府的派差卻還無盡無休。
看到農民這樣,我這不耕者深感慚愧,我所得的俸祿可都出自這些種田百姓。

注釋
⑴田家:農民。
⑵卉(huì):草的總稱。
⑶驚蟄(zhé):二十四節氣之一。
⑷耕種(gēng zhòng):泛指種田的事。
⑸場圃(pǔ):春天用來種菜,秋天打場的地方。
⑹景:日光。
⑺晏(yàn):晚。
⑻犢(dú):小牛。
⑼劬(qú):過分勞苦。
⑽膏(gāo)澤:謂貴如油的春雨。
⑾稟(lǐn):儲存穀物的屋舍。
⑿宿儲(sù chǔ):隔夜之糧。
⒀徭役(yáo yì):古時官府向人民攤派的無償勞動。
⒁慚(cán):羞愧。
⒂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⒃祿食(lù shí):俸祿。
⒄閭(lǘ)里:鄉里,泛指民間。

賞析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扣住題“田家”,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 “微雨”二字寫春雨,用白描手法,沒有細密的描繪“微雨”,而將重點放在“眾卉新”三字上,既寫出萬木逢春雨的欣欣向榮,又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一雷驚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總寫農家耕作。“幾日閒”更是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艱辛。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具體寫農夫終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寫農忙,既是一年到頭,又是從早到晚,可見時間之長;從空間來講,也是十分廣闊的,既有田地、場院、又有菜圃、澗水。另外“俱”字將農夫忙碌無一人輕閒點出,“就理”又寫出農夫雖忙,但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這四句是白描手法,語言簡明而無雕飾,自然平淡,極煉如不煉。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這二句寫出了農民的勤勞樸實。

“侖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在前面鋪敘農忙之後,突然轉筆寫到農夫的無糧與徭役之苦,筆墨雖樸實,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間,此二句可使讀者縱觀封建社會農夫被壓迫之慘狀。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是詩人以觀感作結。講食祿不耕者對衣食父母的農夫們的艱辛勞作而又饑寒的情況慚然生愧。“方慚”二字既是對不勞者的譴責,也是詩人對自己宦遊食祿生活的自責。

詩人在此詩中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寫了田家的勞碌和辛苦,表達了對其的同情,慚愧官吏的不勞而食。筆法樸實自然,不加渲染誇飾。

創作背景

德宗興元元年(784年),人任滁州刺史期間,看到春耕時節田家辛勤勞苦的場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田園詩。
韋應物

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658篇詩文

猜您喜歡

田園樂七首·其七

唐代王維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鷓鴣天·戲題村舍

宋代辛棄疾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
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余家即聘周。(余家 一作:金家)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宋代蘇軾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