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汴水依舊如隋時的樣子,年年東流。秋日的短亭傳來一首《水調》的歌聲。明月仿佛也是舊時的,靜靜地照耀著揚州城。
想隋朝的時候這裡曾是何等繁華侈靡,如今河岸楊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宮女的墓地還是靠近了歌舞之樓。
注釋
①紅橋:橋名。在江蘇揚州市。明崇禎時期建造,為揚州遊覽勝地之一。
②無恙:安好。
③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滎陽附近受黃河之水,流經開封,東至江蘇徐州轉入泗水。隋煬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今水已湮廢,僅泗縣尚有汴水斷渠。
④水調:曲調名,傳為隋場帝時,開汴渠成,遂作此。杜牧《揚州》:“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此曲為商調曲,唐曲凡十一疊。
⑤短亭:舊時城外大道旁,五里設短亭,十里設長亭,為行人休憩或送行餞別之所。
⑥曾是句:長堤,指隋堤。隋煬帝大業元年,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黃河;自板渚引黃河入汴水,經泗水達邗溝,自山陽至揚子入長江。渠廣四十步,旁築御道,並植楊柳,後人謂之隋堤。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歲久年深盡衰朽,風飄飄兮雨蕭蕭,三株兩株汴河口。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 錦纜,唐顏師古《大業拾遺記》謂隋煬帝“至汴,帝御龍舟,蕭妃乘鳳舸,錦帆彩纜,窮極侈靡。……每舟擇妙麗長白女子千人執雕板鏤金揖,號為殿腳女。錦帆過處,香聞十里.”後以此典喻指帝王窮奢極侈,招致國破身亡。
⑦玉鉤斜:隋代葬埋宮女的墓地。
⑧近:靠近。
⑨迷樓:樓名。故址在今揚州西北。隋煬帝時,浙人項升進新宮圖。帝令依圖起造於揚州,經年始成。迴環四合,上下金碧,工巧弘麗,自古無有,費用金玉,努庫為之一空。《古今詩話》云:“帝幸之,曰:‘使真仙遊此,亦當自迷。’乃名迷樓。”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是為納蘭扈駕巡幸江南抵達揚州之時所作。時,納蘭性德三十歲。時隔二十餘年,容若和王阮亭韻,乃步其一(北郭清溪一帶流)原玉。
賞析
納蘭此篇則明示之“懷古”,“懷古”之作是詩人詠懷的一種手法,無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達意而已,可以說舉凡詩詞中的懷古之作都是詩人的詠懷之作。該篇亦是如此,作者借詠隋煬帝窮奢極欲,腐敗昏聵之故實,抒寫了自己的不勝今昔之慨。
其一為王世禛首倡,描摹紅橋風物。謂其坐落於綠楊城郭,登橋四望,徘徊感嘆,亦當自迷。容若和之,曰為懷古。除了“舊時明月”,其所懷者,應當還包括長堤錦纜。前者乃自然物象,指明月照耀下的揚州;後者社會事相,指隋煬帝至汴京,錦帆過處,香聞十里場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憶揚州》)。汴水年年,水調聲聲。眼前物景似乎並無變化。上片布景,以“無恙”二字,說明一切。那么,當年經過汴水,巡幸江都的帝御龍舟及蕭妃鳳舸,至今又如何呢?
長堤上,清瘦綠楊,不是曾為牽繫過錦帆的彩纜嗎?眼下所能見到的,盡為愁思籠罩。隋帝建造迷樓,已與宮女的玉鉤,一起埋葬。下片說情,以長堤錦纜與清瘦楊柳對舉,說明江上景物依舊,眼下人事全非,並以玉鉤、迷樓,對於當年的人和事,表示哀悼,為寄弔古之情。詞章因紅橋之名,哀樂交乘,與原作之徘徊感嘆,同一懷抱,可謂合作。
韓信在淮陰,少年相欺凌。
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
一遭龍顏君,嘯吒從此興。
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
而我竟何為?寒苦坐相仍。
長風入短袂,內手如懷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寧見矜?
摧殘檻中虎,羈紲韝上鷹。
何時騰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