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居雜興二首
宋代:王禹偁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春雲如獸復如禽,日照風吹淺又深。
誰道無心便容與,亦同翻覆小人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兩株桃樹和杏樹斜映著籬笆,點綴著商山團練副使的家。
為什麼春風竟然容不得這些,驚走了鶯黃又吹折數枝花。
春天的雲彩像獸又像禽,在日照風吹下變淺又變深。
誰說無心就能逍遙自在,其實也像反覆無常的小人。
注釋
⑴副使:作者當時任商州(今屬陝西)團練副使。
⑵容與:悠閒,逍遙自在的樣子。
賞析
組詩第一首寫詩人住所的竹籬下側生長著桃杏樹各一株,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的詩人簡陋的住房就靠它裝飾點綴著。可是這一日無情的春風不但吹斷了幾根花枝,連正在樹頭囀鳴的黃鶯也給驚走了。於是詩人責問春風:你為什麼容不得我家這點可憐的裝飾呢?春風無知,詩人責問得無理,但正是這無理的責問真切地描摹出了詩人心頭的惱恨,由此也反襯出了詩人對那傾斜於籬前的桃杏和囀鳴於花間的黃鶯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詩入生活的孤寂淒涼。同時,這一責問還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嚦嚦鶯聲本是妝點這明媚春光的,而春風又正是召喚花開鳥囀的春天主宰。這有功無過的桃杏裝點了明媚的春光,卻不為春風所容,正是隱喻詩人的遭遇。作者以桃花杏花自比,用春風暗指皇帝和佞臣,既抒發自己蒙冤受貶之情,也有對皇帝昏庸無知的譴責。以篇幅短小的絕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十分豐富、深遠的意蘊,技巧已臻化境。
第二首詩的意思取自杜甫《可嘆》詩的“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而進一步將比喻世事變幻無常的題旨改為對翻雲覆雨玩弄權術的奸佞小人的憎恨。
《蔡寬夫詩話》云:詩人作此詩後,其子嘉祐曾提出第一首後半與杜甫詩“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相似,建議改寫。詩人聽後欣然說道:“我所作詩句的精詣,竟然能夠暗合杜子美么!”不但沒改,反而又詠一首詩道:“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杜甫是前身!”(《苕溪漁隱叢話》引)對自己詩風的“暗合”,其實也就是由學白居易轉而向學杜甫,他是抱以欣慰的態度的。此處杜甫詩是指《絕句漫興九首》之二。王禹偁在遣詞命意上與杜詩的確有點類似,但師其辭而不師其意,創造出全新的境界。
創作背景
王禹偁因多次上書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從開封被貶官到商州,任團練副使。詩人便在困苦條件下空懷壯志,過著無所事事的生活。心情是十分憤懣的。這組詩即於淳化三年(992年)春有感而作。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於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666篇詩文
游褒禪山記
宋代: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唐代:李商隱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過回塘萬竹悲。
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
悠揚歸夢惟燈見,濩落生涯獨酒知。
豈到白頭長知爾,嵩陽松雪有心期。
葛溪驛
宋代: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淒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