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泛吳松江

宋代王禹偁

葦篷疏薄漏斜陽,半日孤吟未過江。
唯有鷺鶿知我意,時時翹足對船窗。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太陽西斜,光亮灑落到搭著稀疏的葦蓬的小船里。
我獨自吟了大半天卻還是沒有過江。
能夠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鷺鷥鳥了。
它們不時地彎起一隻腳,靜靜地單足站在船窗邊,似乎在聆聽著吟誦。

注釋
吳松江:又名吳江,即今流經蘇州、上海等地的蘇州河。
孤吟:獨自吟詠。
鷺鷥(lù sī):又叫鸕鶿,一種水鳥。
我意:作者心中所想的心事。
翹足:舉足,抬起腳來。

創作背景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王禹偁第二次遭貶。浮沉的仕宦生活使作者對險惡、黑暗的官場產生了厭惡。人懷著“宦途日日與心違,人世紛紛任是非”(《言懷》)的心情來到大自然中,有感於此,寫下這首詩。

賞析

這首小遣詞用字極為平易簡淡,狀物抒情活潑生動。它出現在“因仍歷五代,秉筆多艷冶”的宋初,尤為難得,也傳達了詩人高潔不俗的精神情趣。

第一、二兩句描繪了夕陽西下,餘暉斜照,江面上飄著一隻搭有葦蓬的小船,“半日”說明小船已經飄蕩很久了,坐在船艙里的詩人通過蓬頂透下的日光,也知道天色已晚,時近黃昏。從江面的吟誦聲中可以看出,此刻詩人既無意過江又不急於返岸。這吟誦聲在這風平浪靜、薄霧降臨的江面上顯得格外清晰。無人欣賞與唱和,是那樣的孤寂,從而看出江面只有作者一人一舟。這兩句描繪了一幅有聲的圖畫,畫面孤寂而冷清。

第三、四兩句,寫盡詩人孤獨之感,那一隻只單足翹立、曲頸對窗的鷺鷥,仿佛理解人情、通曉事理。他們靜靜地佇立著,不時伸頭探腦窺視者船艙里的詩人,似乎在聆聽詩人吟誦。伴隨著詩人泛舟,詩人於是對它們傾訴衷腸。詩人之“意”就是直道而行及“成敗觀千古,施張在思維”(《滴居感事》)的抱負,“屈於身兮不屈其道”(《三黜賦》)的決心,以及“薄宦苦流離,壯年心更衰”(《春日官舍偶題》)的苦悶等,詩人的“意”是複雜的,而這裡用“唯有”二字重重勾勒,則他人不知“我意”,不言而喻。憤懣之氣、寂寞之心見於言外。給讀者留下無窮的尋味餘地。同時鷺鷥便是詩人的知音,所以他逗留船上半日孤吟未過江,他要把所有的“意”向鷺鷥傾訴。“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詩人的這種寫法正符合此刻他的心境。後兩句通過寫鷺鷥對他有情,從而表現他對鷺鷥的喜愛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正反映了人世對他的無情以及孤獨的處境,這正是這首詩的“奇趣”之所在。

此詩以動靜結合的特點著力渲染寫景,人與野禽和諧相處的動人畫面,使詩意與畫意相互生髮,趣味雋永,引人無限想遐思,風格樸素而饒有風韻,自然而頗見情趣清新悅目。

王禹偁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於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666篇詩文

猜您喜歡

浪淘沙九首

唐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疾,驚起鴛鴦出浪花。

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鸚鵡洲頭浪颭

拋球樂·曉來天氣濃淡

宋代柳永

曉來天氣濃淡,微雨輕灑。近清明,風絮巷陌,菸草池塘,盡堪圖畫。艷杏暖、妝臉勻開,弱柳困、宮腰低亞。是處麗質盈盈,巧笑嬉嬉,爭簇鞦韆架。戲彩球羅綬,金雞芥羽,少年馳騁,芳郊綠野。占斷五陵游,奏脆管、繁弦聲和雅。
向名園深處,爭抳畫輪,競羈寶馬。取次羅列杯盤,就芳樹、綠陰紅影下。舞婆娑,歌宛轉

泛吳松江

宋代王禹偁

葦篷疏薄漏斜陽,半日孤吟未過江。
唯有鷺鶿知我意,時時翹足對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