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6 / 9頁

元史·志·卷三十

絡,皆出於時者也。故宋處士、延平先生李侗,傅河洛之學,以授朱熹,凡《集注》所引師說,即其講論之旨也。故宋中書舍人、諡文定胡安國,聞道伊洛,志在《春秋》,纂為《集傳》,羽翼正經,明天理而扶世教,有功於聖人之門者也。故宋處士、贈太師榮國公、諡文... 閱讀全文

明史·本紀·卷十

災田糧。五月庚寅,兵部尚書王驥經理甘肅邊務。壬寅,刑部尚書魏源經理大同邊務。丁未,免陝西平涼六府旱災夏稅。六月乙亥,以宋胡安國、蔡沈、真德秀從祀孔子廟庭。庚辰,副都御史賈諒、侍郎鄭辰振河南、江北飢。冬十月甲子,鎮守甘肅左副總兵任禮充總兵官,... 閱讀全文

明史·本紀·卷二十

夏土軍馬景殺參將許汝繼,巡撫都御史晉應槐討誅之。庚子,以久旱敕修省。五月庚申,免先師孔子及宋儒朱熹、李侗、羅從彥、蔡沈、胡安國、游酢、真德秀、劉子翬,故大學士楊榮後裔賦役有差。庚辰,振畿內飢。六月丁亥朔,日有食之。壬寅,振太原、平陽、潞安飢... 閱讀全文

明史·志·卷二十六

李譯言,命禮部考正從祀先賢名位,頒示天下。十年,慈利教諭蔣明請祀元儒吳澄。大學士楊士奇等言當從祀,從之。正統二年,以宋儒胡安國、蔡沈、真德秀從祀。三年,禁天下祀孔子於釋、老宮。孔、顏、孟三氏子孫教授裴侃言:“天下文廟惟論傳道,以列位次。闕里... 閱讀全文

明史·志·卷二十八

:“宗廟之禮,乃天下公議,非子孫得以私之。殷、周七廟,父昭子穆,各有配座,一帝一後,禮之正儀。《春秋》書‘考仲子之宮’,胡安國《傳》云:‘孟子入惠公之廟,仲子無祭享之所。’以此見魯秉周禮,先王之制猶存,祖廟無二配故也。伏睹憲宗敕諭,有曰‘朕...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明史·志·卷四十六

《集注》,《易》主程《傳》、朱子《本義》,《書》主蔡氏傳及古註疏,《詩》主朱子《集傳》,《春秋》主左氏、公羊、穀梁三傳及胡安國、張洽傳,《禮記》主古註疏。永樂間,頒《四書五經大全》,廢註疏不用。其後,《春秋》亦不用張洽傳,禮記止用陳澔《集說...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四十九

地築城人也,事載郡志中。增愕,索圖經證之,大慚悔,事得解。建寧朱子故宅,有祠無祭。勖疏請春秋祭,蠲子孫徭。又創尊賢堂,祀胡安國、蔡沈、真德秀。諸生翕然向學。正統元年,以楊士奇薦,召授御史。時初設提學官,命督南畿學校。詳立教條,士風大振。疏言...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一百七十

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志益篤。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 閱讀全文

太平廣記·卷三百一十一·神二十一

蕭曠 史遂 田布 進士崔生 張偃 裴氏子 韋騶蕭曠太和處士蕭曠,自洛東遊。至孝義館,夜息於雙美亭,時月朗風清。曠善琴,遂取琴彈之。夜半,調甚苦。俄聞洛水之上,有長嘆者。漸相逼,乃一美人。曠因舍琴而揖之曰,彼何人斯?女曰:洛浦神女也。昔陳... 閱讀全文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五十一

勝非知紹興府以同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召赴行在所勝非力乞守越。且丐外祠皆不許勝非同都督呂頤浩薦其才也。會言路論其不知兵給事中胡安國亦謂非所宜任上親札諭以用勝非之意。且謂除朱勝非同都督藎為昨逆傅作亂而勝非卒調護於內使勤王之師以致力矧與諸將皆同功一...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