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費密

費密

費密(1623~1699)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和思想家。字此度,號燕峰,四川新繁人。費經虞子。奉父流寓泰州,其父邃於經學,盡傳父業,工詩文,究心兵農禮樂等學,以教授、賣文為生,當道擬舉鴻博,薦修《明史》,皆為辭。費密守志窮理,講學著述,在文學、史學、經學、醫學、教育和書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費密與遂寧呂潛、達川唐甄合稱“清初蜀中三傑”。► 0篇詩文

成就

在學術上,費密以漢儒為宗,力倡實學,反對宋儒空虛疏狂的積習,對其抹煞漢唐諸儒的功績表示異議。費密肯定漢唐諸儒在學術上的成就和貢獻,對宋明理學的“道統論”進行深刻的批判,在開創清代學風上起了“導夫先路”的作用,在清代學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費密學識淵博,文亦頗有建樹。他繼楊升庵之後為中華和巴蜀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詩題材廣泛,法度謹嚴,“以深厚為本,和平為調,以善寄託為妙,常戒雕巧快心之語”。清初蜀中談詩者,首推費氏為大家。費密與遂寧呂潛、達川唐甄合稱“清初蜀中三傑”。費密的詩現存55首,大多抒寫親身經歷,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文筆清新,樸實自然。他的《朝天峽》一詩深受當時著名學者兼詩人王士禎的讚賞,稱其中|“大江流漢水,孤艇接殘春”兩句為“十字堪千古”。1958年,毛澤東主席在成都會議期間,所圈閱唐、宋、明朝人歌詠四川的一些詩詞中,就有費密的《朝天峽》。費密之子錫琮、錫璜也都以詩文著名於世,錫琮有詩集《白鶴樓稿》,錫璜有《掣鯨堂詩集》和《貫道堂文集》。

費密生逢戰亂,長期寓居江南,不能回歸故鄉,曾請著名畫家石濤繪《繁川春遠圖》寄託鄉思。故鄉人民也沒有忘記這位先賢。清道光八年(1828),新繁知縣馬裕霖在新繁城南建費公祠,1922年,新繁知事劉鹹煊將費公祠移建於東湖,擴大規模,更名“四費祠”,以紀念費氏四代六位鄉賢。

費密的詩文

清代費密

急雨占紅色,遙青入望微。水寒雲不絮,雁大濕能飛。

早汲愁高岸,遲還畏薄衣。瀟湘何處屋,開戶待人歸。

同蔡冶田金游西山登秘魔崖望石壁

清代費密

絕壁幾人到,虛崖一望收。秋聲先眾木,日氣射高樓。

僧少不鳴鼓,簾稀只掛鈎。卻愁山雨重,杼柚卷溪流。

棧中

清代費密

棧閣通秦道,青天未易行。盡過奇絕處,不負有平生。

白馬岩中出,黃牛壁上耕。野花埋輦跡,幸蜀只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