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賓於
孟賓於,字國儀,號玉峰叟(《江南野錄》卷八),連州(今屬廣東)人。後晉天福九年(九四四)進士(王禹稱《孟水部詩集序》)。曾受孟氏辟,為零陵從事。南唐時,授豐城簿,遷淦陽令。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歸老連上(《詩話總龜》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鱉集》,已佚。《南唐書》卷二三有傳。► 30篇詩文
軼事典故
續句成詩表心志
少年孟賓於在父親的詩後續上“眾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滿山畏獨虎”,顯現了他的才華。
在時局動盪的五代十國,要想出人頭地,除了戰場上能橫刀立馬耀功績,便是讀書進仕取功名。
當時的連州,在唐代“詩豪”劉禹錫的重文興教開化下,讀書風氣長盛。孟賓於生於連州保全鎮萬全村的一個窮苦農民之家,但他從小有大志,在幫忙家裡農活的間隙,好讀書,幼年時在保全靜福山“天衢書院”勤奮學習。生性聰明的他在少年時就能吟詩作文。
孟賓於是家中獨子———這在古代的農村社會,意味著勞動力相當薄弱。其父因此認為今後的生計肯定艱難,一天他心生感概,就在家中牆壁上題了兩句詩:“他家養兒三四五,我家養兒獨且苦。”
傍晚,孟賓於放牛回家後,看到壁上的詩句,知道是父親寫的,為驅除父親的憂愁,便搬來凳子,站上去提筆在詩後續上兩句:“眾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滿山畏獨虎。”
其父回來看見了續句,覺得兒子不但有志氣、有見地,而且有詩才,對孟賓於的遠大志向大加讚賞,堅定了供他讀書進仕的決心。
作詩百首傳美名
《唐才子傳》載:孟賓於的《金鰲集》“馳詣洛陽,致諸朝達,聲譽藹然,留寓久之”。
天賦極高的孟賓於,少年時就能吟詩作文,元朝辛文房編著的《唐才子傳》記載:垂髫時,書所作百篇,名《金鰲集》。
孟賓於學成之後,隻身離開家鄉,北上洛陽應科舉試。但是因為來自嶺南,在京師舉目無親,沒有靠山和裙帶關係,所以孟賓於一連考了五次都不中。
科場的失敗,讓孟賓於只能游跡於湘湖之間,一面寄情山水,一面把新舊詩作編集成《金鰲集》一、二卷。因為遊歷深入民間,他的詩歌充滿了現實批判主義。如他的《公子行》:“錦衣紅奪彩霞明,侵曉春遊向野庭;不識農夫辛苦力,驕驄踏爛麥青青。”表達了他對貴家公子在春遊中,任意縱馬踏壞麥苗惡劣行徑的氣憤。
孟賓於後來把詩集送給了來按察湘湖一帶的工部侍郎李若虛。李若虛也是詩人,他對孟賓於的詩作大加讚賞,回到洛陽後將孟賓於的詩遍傳洛陽,還挑揀了孟賓於詩集中的精品獻給朝廷。一時間孟賓於之名傳遍京師朝野。
《唐才子傳》載:若虛採獵佳句,記之尺書,使賓於馳詣洛陽,致諸朝達,聲譽藹然,留寓久之。晉天福九年,禮部侍郎符蒙知貢,賓於簾下投詩云:“那堪雨後更聞蟬,溪隔重湖路七千。憶得故園楊柳岸,全家送上渡頭船。”蒙得詩,以為相見之晚。
詩名遠揚,再加上官員認可,晉天福九年(公元944年),孟賓於參加第六次科舉考試,終於被取為“第十三名進士”。
邇來詩價滿江南
南唐後主李煜看到詩句,赦免了孟賓於,還將他擢升為水部員外郎。
因為時局動盪,孟賓於高中進士之時,朝廷已是四分五裂,他的仕途變得渺茫無期。心灰意冷的孟賓於只好離開洛陽,南歸家鄉嶺南,行至途中被楚王馬希范留為從事。
後來楚國被南唐兼併,孟賓於因此被南唐朝廷任命為塗陽縣令。作為才華橫溢的詩人,孟賓於在官場上卻並不怎么聰明,竟糊裡糊塗地受牽連被判了死罪,按南唐的法律要被斬首,幸好他的好友李昉的一首詩,才使孟賓於免成刀下之鬼。
李昉是宋代著名學者,主編了《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和《太平廣記》三部巨著。他與孟賓於原是同榜進士,兩人十分要好。當時李昉在宋朝為官,深得宋太祖趙匡胤的重用,官至中書舍人。
得知孟賓於獲罪後,李昉就寫了一首詩寄給孟賓於。詩曰:“幼攜書劍別湘潭,金榜標名第十三。昔日聲名喧洛下,邇來詩價滿江南。長為邑令情終屈,縱處曹郎志未甘。莫學馮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為慚。”
當時南唐的皇帝李煜是個大詩人,看到了李昉給孟賓於的詩後,深為李昉與孟賓於的友情感動,對孟賓於的才華也大為欣賞,因此赦免了孟賓於,還將他擢升為水部員外郎。
巧出謎語服眾僚
孟賓於把小麥放在木板上,大家猜不出。他說,這是和睦,上和(禾)下(木)睦。
孟賓於在朝廷任職時的軼事,至今仍有不少在當地民間流傳。
孟賓於做過水部郎官和朝廷主考,因出身貧寒,同事眾僚中有人懷疑其才學看不起他。孟賓於雖不作計較,但為了樹立威信,巧出謎語。他找來一塊木板和幾串小麥,把小麥放在木板上,叫眾僚猜是什麼意思。大家苦想多時,均搖頭猜不出。孟賓於最後說出了謎底:“這是和睦,上和(禾)下(木)睦。”大家恍然大悟,都認為這個謎語出得有水平,寓意深刻———不用孟賓於解釋,大家已經明白他的用意,從此再沒有人看不起孟賓於。
在朝廷期間,連州來了一封急信,寫著“種田大山萬里賊。”朝廷因此認為局勢嚴重,皇帝因此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孟賓於是連州人,故被委派到連州平息賊亂。回到家鄉,孟賓於通過廣泛調查、取證,其實信中所謂的“種田大山萬里賊”,是種田、大山和萬里3個村莊出現了盜賊———原來當時連州大旱,糧食失收,一些人為此走上偷盜之路。
了解實情後,孟賓於在連州開倉濟民,大受民眾擁護;同時採取懷柔政策,敦促盜賊下山投降。盜賊首領感於孟賓於的惠民行為,因而下山投降,賊亂由此平息了。回到朝廷,孟賓於向皇帝如實秉告,鑒於他的辦事能力,孟賓於得到了朝廷重賞。
辭官隱居玉笥山
自號“群玉峰叟”的孟賓於常與文朋詩友唱和自娛,後歸老連州,年逾八十而卒。
五代十國時期戰爭頻發,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九月,趙匡胤以李煜拒命來朝為辭,發兵10餘萬,三路並進攻占南唐。次年十一月城破,後主奉表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
此時正是孟賓於升為水部員外郎不久,面對這種動亂的政局,他心生厭倦辭官而去。孟賓當年曾在江西豐城任縣令,便選擇了附近的有仙山福地之稱的玉笥山隱居下來,並自號為“群玉峰叟”。
江西玉笥山原名群玉山,相傳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南巡時,天降玉笥于山上的太白峰,於是才將群玉山改名為玉笥山。玉笥山還是道家七十二福地的第八福地,稱為鬱林福地。
在玉笥山隱居時,孟賓於遍游32座山峰,覽閱七泉二井,寄情山水之間,常與文朋詩友唱和自娛,好不逍遙。
孟賓於晚年雖然隱居玉笥,但對家鄉連州卻懷念至深,曾有《懷連上舊居》詩云:閒思連上景難齊,樹繞仙鄉路繞溪。明月夜舟漁父唱,春風平野鷓鴣啼。城邊寄信歸雲外,花下傾杯到日西。更憶海陽垂釣侶,昔年相遇草萋萋。
孟賓於隱居後不久,就回到了連州,年逾八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