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魯一同

魯一同

魯一同(1805~1863)清代道光、鹹豐年間著名古文家、詩人。字蘭岑,一字通甫,安東(今江蘇漣水)人。道光十五年中舉,此後屢次會試不第。一同於時事很是關心,他的政治見解,得到林則徐、曾國藩等當時很多知名人士的欣賞。太平軍起,他曾協助清河縣知事吳棠積極防禦,並向清軍將領江忠源出謀獻策。魯一同工詩善畫,文章氣勢挺拔,切於時事,著有《通甫類稿》、《通甫詩存》等。► 0篇詩文

人物生平

魯一同先世為明末翰林,清初隨吳三桂征討雲南,後“窺其有異志,挈孥而逃於 [1]  淮安之山陽,遂占籍焉。”後祖輩居安東東佃湖,所居成村,名魯家莊(今漣水縣方渡鄉)。清嘉慶九年乙丑(1805年),魯一同生於此,成年後“始遷清河(今淮安市淮陰區)”。其父長泰,字瞻岩,號特山,別署小魚頭道人。乾隆辛亥(1791年)淮郡庠生,“工書善畫,閉門養素,以道自貞”,尤善繪花鳥蟲魚,世人重其畫雞,時稱“魯雞”。

少年魯一同聰穎過人,幼從三姐蘭仙(字靈香)識字,繼又隨之入塾。六歲通五音,“少長工為古文辭”,塾師徐念劬先生以孔文舉(融)、楊德祖(修)相期。十三歲從巢湖楊欲仁先生學。楊字型之,別號鐵梅道人,善畫梅,有名於世。魯一同侍其作畫,展紙研墨,觀摩學習,興趣油然而生,又從習畫,盡得其傳。十七歲入山陽縣學,十八歲鄉試中副榜第二名(副貢生)。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年)中第二十名舉人,時年三十二。後數應會試均不能金榜題名,然魯一同以他的古文、詞和墨梅在應試舉子中享有盛名。

一起參加會試的蔡姓舉人偶問一同姓名,大驚說:“少時讀先生文,嘗恨古人不可復見,乃今先生故在也!”立即尊一同為老師。

寶山毛岳生見一同文章,以為“七百年來,文患於柔弱,惟此能得剛健之美”。

建寧張際亮在道光時以詩名聞全國,號稱“小太白”,讀一同古歌行,自以為不及。

清末著名文士李慈銘稱讚說:“通甫詩氣象雄闊、浩蕩之勢,獨往獨來,傳之將來,足當詩史。”

當代著名學者錢仲聯也稱讚一同鴉片戰爭時期的《三公篇》、《讀史雜感》、《重有感》等愛國詩篇“魄力沉雄,蒼涼盤郁”,“嗣響杜陵”,“在道光時代,他是江蘇詩壇傑出的一人。”

曾任安徽巡撫、湖廣總督的周天爵(敬修)“見其文曰,此天下大才也”。

時任禮部侍郎的曾國藩輕車簡從去館舍拜訪“問天下事”。曾對人說“淮安魯一同若成進士,天下之幸也。”到揭榜,仍無魯一同名。曾國藩甚“為懊喪,如失左右手”。

魯一同留心時務,好為激切之言。早在鴉片戰爭前,就對道光朝的社會矛盾有敏銳感覺和深遠憂慮,與同鄉潘德輿有師友之誼。

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則徐赴湖廣總督任,惜一同才,請他入幕,因親老而未成行。因受到曾國藩的賞識,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在家鄉替清河縣知縣吳堂謀劃,抗拒太平軍;又向安徽巡撫江忠源提出了先攻旁郡後打南京的戰略計畫。但他始終未為幕僚。

是年秋,應邀去邳州(今邳州市)修《邳州志》。魯所纂修的《邳州志》被推崇為名志,有“志家法程”的美譽。完成後,又應清河知縣之邀在清江浦慈雲寺(今淮安市市區)修《清河縣誌》。

鹹豐五年(1855年)歸館吳城義塾。同治二年(1863年)逝世。

個人成就

文學

魯一同熟於史籍,注重經世之學。考進士不第,用心於文章。他說:“凡文章之道,貴於外閎而中實。中實由於積理。理充而緯以實事,則光彩日新。文無實事,斯為徒作。窮工極麗,猶虛車也。”(周韶音《通甫存跋》)其文氣勢挺拔,務切世情,立言有體,疏暢明晰,內容廣涉田賦兵戎、河道變遷、地形險要和中外大勢等,與桐城派的拘守義法和應酬世俗,有顯著不同。

有人請他為某巨公寫祝壽文章,他說:“吾輩文疏直樸野,不足說勢要。若肆其狂愚,為足下得罪當塗,何所用之?”(《淮安府志》引《通甫類稿》)

毛岳生見其文,謂“七百年來患於柔,惟此為能得剛之美”(《清史館文學傳稿》引《通甫類稿》)。錢仲聯稱他“嗣響杜陵”,李慈銘稱其”閎肆而謹嚴,演迤而峻峭”。如《胥吏論》、《復潘四農書》等,皆識議絕人,切中時弊。而《關忠節公家傳》,則生動地記敘了他的同鄉名將關天培在鴉片戰爭中英勇殉職的事跡。

魯一同少時學詩頗勤。40歲以後,堅持修詞立誠,非有真情實感勃發不已,不下筆。曾手定詩稿,僅留十之二三。其中以古歌行成就最高,甚得詩人張際亮的賞識。早期的《荒年謠》五首,描寫道光年間的嚴重災荒和民不聊生。“事皆徵實,言通里俗”,令人有觸目驚心之感。著有《通甫類稿》6卷,《通甫詩存》6卷、《邳州志》、《清河縣誌》》、《白耷山人年譜》、《王右軍年譜》等十數種。

繪畫

魯一同不僅詩文有聲於江淮,而且善繪事,亦為邑人所稱道。不過,他的畫名終被詩文所掩,至今已鮮為人知。在魯一同繪畫諸作中,又以梅花為最。據《清畫家詩史》記載:魯一同“工詩畫,寫梅頗佳”。

他的“梅花”作品不少,其友人孔宥函聲稱他“寫梅千百本”,幾乎“年年有作”。魯一同畫梅,運思立意多取梅花熬霜耐寒的自然特性,以寄託他高潔的情操和品格。

魯一同的詩文

憶長安舊遊 其二

清代魯一同

酒樓高敞傍仙寰,虎觀龍膏指顧間。誰識青袍一年少,滿斟金爵看西山。

憶長安舊遊 其一

清代魯一同

左掖門邊垂柳枝,金河橋上影離離。晚來風起千官散,正是宮鶯欲下時。

蟋蟀

清代魯一同

豈有聲難定,緣知聽未真。苦將階下意,說與夢中人。

風露初侵夜,星河欲向晨。玉墀他日好,亦未稱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