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汪春源

汪春源(1869—1923),字杏泉,又字少羲。晚年自署柳塘,祖籍廈門,台南安平人。父親汪翁牛,母親吳氏鳳。1895年,甲午戰敗之後,清廷《馬關條約》割台議和,汪春源作為台灣舉人,正在京城準備考進士,他是最早參與上書反對的,《台灣風雲》作者閻延文博士稱之為“公車上書第一人”;另外,汪春源又恰是台灣歷史上的最後一名進士。辛亥革命後,定居鼓浪嶼。著有《柳塘詩文集》。► 0篇詩文

人物生平

1895年,甲午戰敗之後,清廷《馬關條約》割台議和,汪春源作為台灣舉人,正在京城準備考進士,他是最早參與上書反對的,《台灣風雲》作者閻延文博士稱之為“公車上書第一人”;另外,汪春源又恰是台灣歷史上的最後一名進士。

1886年由曾任台灣巡撫的唐景崧選入海東書院,和丘逢甲許南英(現代著名作家許地山之父)等人同窗攻讀,一同加入海東吟社把酒賦詩,這一年他才16歲。1888年,他和愛國詩人丘逢甲到福州趕舉,同榜高中。

1895年春,25歲的汪春源赴京趕考。風華正茂、踔厲風發的他,相信憑藉自己的實力,進士之位是唾手可得的。然而,4月17日,清朝特命全權代表李鴻章,在日本馬關春帆樓簽訂了《馬關條約》。乙未割台,舉國震驚,在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

4月28日,汪春源、羅秀蕙、黃宗鼎聯合任戶部主事的台灣進士葉題雁、翰林院庶吉士李清琦等,聯名向都察院上書,強調台灣為東南門戶,“無台地則不特沿海七省岌岌可危,即京畿亦不能高枕。”割讓寶島,台民“如赤子之失慈母,悲慘曷及”;“台民終不免一死,然死有隱痛”。他們發出400萬台灣百姓誓死抗日、保家衛國的心聲:“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這份奏書震動了維新派領袖康有為,他在《康南海先生自編年譜》中寫道,台灣舉子垂涕而請命”的義舉使他看到“士氣可用,乃合十八省舉人於松竹庵會議,以一晝二夜草為萬言書,請拒和、變法、遷都三者。”這就是著名的“公車上書”事件。

因為汪春源在歷史關頭的特殊作用,《台灣三部曲》作者閻延文博士稱其為“公車上書”第一人。

汪春源1898年中進士。清政府割讓台灣後,棄家內渡。歷任宜春、大庾、安仁、安義等縣主持。辛亥革命後,定居鼓浪嶼。著有《柳塘詩文集》。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詩詞秀

汪春源的詩文

壬戌1922五月十八日為菽莊林先生偕德配龔夫人四十有八雙壽閏五重慶詩以祝之 其二

清代汪春源

五月重逢介玉觴,萬年茀祿詠鴛鴦。平生愛客同嚴武,佳日吟詩拓菽莊。

益莢階蓂真瑞事,斟蒲樽酒正濃香。雙星耿耿中天耀,覓句登堂頌壽康。

壬戌1922五月十八日為菽莊林先生偕德配龔夫人四十有八雙壽閏五重慶詩以祝之 其一

清代汪春源

憶昔甲寅逢閏夏,於今八載又張筵。畫眉京兆閨房韻,點頷汾陽福壽全。

詩筆風流主壇坫,梅花眷屬總神仙。園亭真率羅耆舊,洛社溫公最少年。

補祝叔臧先生四十雙壽

清代汪春源

在山泉水清如許,橫海風濤幻亦奇。入社名流皆北面,傳觴盛會又南皮。

弄孫喜點汾陽頷,偕老欣齊德曜眉。愧我卻超剛入幕,效顰聊晉祝延詩。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