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翱
王翱(1384-1467)明代大臣,字九皋,出生於今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王帽圈村。永樂十三年進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遷行人,宣德初擢御史,英宗即位,升右僉都御史,出鎮江西,懲貪治奸,七年冬督遼東軍務,景泰四年為吏部尚書,天順間續任,為英宗所重,稱先生而不呼其名。王翱一生歷仕七朝,輔佐六帝,剛明廉直,卒謚“忠肅”。► 3篇詩文
詹時雨
詹時雨,明代戲曲家,字號里籍不詳。《錄鬼簿續編》載其“隨父宦遊福建,因而家焉”。《錄鬼簿續編》在談及其性格時,言其“為人沉靜寡言,才思敏捷”。他工散曲,“樂府極多”,惜僅存一個套數,即《〔南呂〕一枝花·麗情》。另有《補西廂弈棋》一劇,僅一折,即為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崔張聯吟後,又增一折。晚進王生名號里籍以及生卑皆無考,故今人多以為晚進王生為詹時雨之託名,莊一拂先生《古典戲曲存目匯考》、隋樹森先生《全元散曲》中關於詹氏介紹,都持此疑論。► 2篇詩文
文嘉
文嘉(1501~1583),字休承,號文水,明湖廣衡山人,系籍長州(今江蘇蘇州)。文徵明仲子。吳門派代表畫家。初為烏程訓導,後為和州學正。能詩,工書,小楷清勁,亦善行書。精於鑑別古書畫,工石刻,為明一代之冠。畫得徵明一體,善畫山水,筆法清脆,頗近倪瓚,著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間仿王蒙皴染,亦頗秀潤,兼作花卉。► 5篇詩文
憨山德清
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法號德清,諡號弘覺禪師,安徽全椒人,明朝佛教出家眾,為臨濟宗門下。復興禪宗,與紫柏真可是至交,被認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精通釋、道、儒三家學說,主張三家思想的融合。倡導禪淨雙修,教人念自性佛,其思想見解頗與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相契。中國禪宗的祖庭—曹溪,經過憨山德清的銳意經營,由荒廢恢復舊觀,因此被稱為曹溪中興祖師。其功德巍巍,為後人所敬仰。► 1篇詩文
齊之鸞
齊之鸞,男,字瑞卿,號蓉川,安徽桐城縣城人,明朝有名的直臣,事跡入選明史,為桐城歷史上的第一位翰林。據傳齊之鸞先祖本明代開國功臣鳳陽徐達之後,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達,徐達之子徐添福避禍南遷,更姓為齊。老宰相張英的祖母(張廷玉曾祖母)就是齊之鸞的小兒子齊近的女兒。明正德六年(1511年)29歲時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授刑部給事中。依據《蓉川公年譜》和《複姓疏》,齊之鸞先世嘗居鳳陽,元末遷居桐城,明初占籍縣市鄉,一百多年後,憲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公元1483年),家族第六世齊之鸞出生於安徽桐城縣城太平坊之舊第。(據周京《蓉川先生小傳》)► 4篇詩文
凌濛初
凌濛初(1580年6月18日~1644年),字玄房,號初成,亦名凌波,一字彼厈,別號即空觀主人,行十九,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晟舍)人。明代文學家、小說家和雕版印書家。十八歲補廩膳生,後多次赴考均未中。崇禎十七年(1644年),被農民起義軍圍困於房村,率眾抵抗,嘔血而死。 其著作《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與同時期文學家馮夢龍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二拍”,是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代表。► 1篇詩文
焦竑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號漪園、澹園,生於江寧(今南京),祖籍山東日照(今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明神宗萬曆十七年(1589年)會試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官翰林院修撰,後曾任南京司業。明代著名學者,著作甚豐,有《澹園集》(正、續編)《焦氏筆乘》《焦氏類林》《國朝獻徵錄》《國史經籍志》《老子翼》《莊子翼》等。► 7篇詩文
呂坤
呂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簡,一字心吾、新吾,自號抱獨居士,明代歸德府寧陵(今河南商丘寧陵)呂大莊人。明朝文學家、思想家,呂坤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與沈鯉、郭正域被譽為明萬曆年間天下“三大賢”。主要作品有《實政錄》、《夜氣銘》、《招良心詩》等,除《呻吟語》、《實政錄》外,還有《去偽齋集》等十餘種,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刑法、軍事、水利、教育、音韻、醫學等各個方面。呂坤思想對後世有很大影響,其代表作《呂坤全集》是文化典籍整理中的原創性之作。現在寧陵有呂坤篆蓋于慎行的墓志銘。► 2篇詩文
李舜臣
李舜臣(朝鮮語: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諧,本貫德水(今朝鮮黃海北道開豐郡),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李氏朝鮮時期名將。官至三道水軍統制使、全羅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紀抵抗日軍侵朝(壬辰倭亂)時,曾立下汗馬功勞。1597年,他在朝鮮南部的珍島與朝鮮本土的鳴梁海峽(今屬韓國)僅靠12艘艦船擊敗日寇300餘條船(戰船133艘,後勤船200餘條)。1598年在露梁海戰中犧牲,享年53歲。諡號忠武,死後追贈領議政,與乙支文德、姜邯贊一併被後世朝鮮半島奉為三大救國英雄。► 1篇詩文
葉子奇
葉子奇(約公元1327年—1390年前後在世),元末明初大學者。字世傑,一名琦,號靜齋。浙江龍泉人,嘗師王毅,明“理一分殊”之論旨,悟聖賢之學以靜為主,故號“靜齋”。自幼專業於學,凡天文、歷 史、博物、哲學、醫學、音律,無不涉獵,且多有造詣。其哲學觀主張唯物,所著《草木子》有“北人不夢象,南人不夢駝”之說,闡明精神與物質的關係。► 33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