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唐代柳宗元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夜半醒來聽到了濃重的露珠滴落聲,打開門來面對愚溪西邊依稀的菜園。
一輪清冷的月亮正在東邊的嶺上升起,清越的聲音是水流沖刷著稀疏的竹根。
泉水從岩石上飛瀉而下越遠越覺響亮,山中的鳥兒不時地叫一聲實在驚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這般還有什麼話可言。

注釋
⑴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時候。
⑵覺(jué):睡醒。
⑶繁露:濃重的露水。
⑷臨:面對。
⑸西園:指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⑹東嶺:指住處東面的山嶺。
⑺泠泠(ling 靈):形容聲音清越。
⑻逾(yú 余):更加。
⑼時一喧(xuān 宣):不時叫一聲。
⑽倚(yĭ 乙):斜靠著。
⑾楹(yíng 營):房屋的柱子。
⑿旦:天明、天亮。
⒀言:說。

鑑賞

這首五言古作於詩人貶謫永州之時。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貶永州的第六個年頭,他終於在瀟水西冉溪畔購得一地,經過疏泉穿池,構亭築屋,終於與農圃為鄰住了下來,還自己經營了菜園,“甘為永州民”。並與一位身份較低的女子結合,生了女兒。《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當寫於在這期間。西園位於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這是一個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來氣候宜人,但身處異鄉的柳宗元卻感到寒氣陣陣。是夜夢醒時分,正是夜半,四野萬籟無聲,窗外亮如白晝,適才的夢境仍歷歷在目。詩人輾轉反側,再也無法入眠,百無聊賴中,連露水滴落的細微聲音也聽到了,環境非常寂靜。露水下降,本來是不易覺察到的,這裡用“聞”,是有意把細膩的感覺顯示出來。於是他乾脆起床,“開戶臨西園”。

來到西園,只見:一輪寒月從東嶺升起,清涼月色,照射疏竹,仿佛聽到一泓流水穿過竹根,發出泠泠的聲響。“泠泠”兩字用得極妙。“月”上用一個“寒”字來形容,與下句的“泠泠”相聯繫,又與首句的“繁露墜”有關。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瀟瀟疏竹,泠泠水聲,點染出一種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涼如水之感。在這極為靜謐的中夜,再側耳細聽,聽得遠處傳來從石上流出的泉水聲,似乎這泉聲愈遠而愈響,山上的鳥兒有時打破岑寂,偶爾鳴叫一聲。

“石泉遠逾響”,看來難以理解,然而這個“逾”字,卻更能顯出四野的空曠和寂靜。山鳥時而一鳴,固然也反襯出夜的靜謐,同時也表明月色的皎潔,竟使山鳥誤以為天明而鳴叫。“泉響”,“鳥喧”採用可通感的手法,從聽覺角度來表達。“露”“月”“泉”“鳥”這四種意象相互融合,以動襯靜,突顯了詩人被貶謫後所處環境的空曠寂寞。

面對這幅空曠寂寞的景象,詩人斜倚著柱子,觀看,諦聽,一直到天明。詩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悶形象,發人深思。他在這樣清絕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邊破曉。“寂寞將何言”一句,可謂此時無言勝有言。“寂寞”兩字透出了心跡,他感到自己複雜的情懷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這首詩,構思新巧,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的聲響,來進行描寫,以有聲寫無聲,表現詩人所處環境的空曠寂寞,從而襯托他謫居中鬱悒的情懷,即事成詠,隨景寓情。從表面看來,似有自得之趣,而終難如陶淵明韋應物之超脫。

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作於詩人貶謫永州之時。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貶永州的第六個年頭。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246篇詩文

猜您喜歡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唐代高適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新地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詠永州

元代陳孚

燒痕慘澹帶昏鴉,數盡寒梅未見花。
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說里數千家。
澄江繞郭聞漁唱,怪石堆庭見吏衙。
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猶未是天涯。

送遷客

唐代棲蟾

諫頻甘得罪,一騎入南深。若順吾皇意,即無臣子心。
織花蠻市布,搗月象州砧。蒙雪知何日,憑樓望北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