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登樓寄王卿

唐代韋應物

踏閣攀林恨不同,楚雲滄海思無窮。
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

鑑賞

王卿是作者的好友,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賦抒懷,後來南北一方,作者對他非常掛念。一個天高氣爽的秋日,詩人獨自攀山登樓,目睹四野一片荒涼景象,感慨萬千,不由想起以往與王卿一同登高望遠的情景,於是下了這首七絕。

首二句寫寄詩之情。“踏閣攀林恨不同”,“踏閣”,即登上樓閣;“攀林”,即攀林登山。樓閣在山上,應是先登山後登樓閣,由於聲調關係,這裡顛倒來用。

秋日出遊,本多感慨,現在又是獨自登臨,無好友在一起相與談論,心情更覺悵惘,故而有“恨不同”的嘆恨。“恨不同”,就是不能與好友王卿同游之恨。

“楚雲滄海思無窮”,“楚雲”,指南方,“滄海”,指北方。當時作者宦遊江南,時值兵亂之後,與好友南北一方,關山阻隔,路遙途遠,相思相望,頗感傷懷。“思無窮”三字,表現出了作者無限傷時和思友之情。

後兩句目中所見的淒涼景象。“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秋山之下,只余稀落的幾家人在搗洗衣服,人民已四處流亡,州中已空無人煙;寒雨之中,一郡但見荊棘叢生,不見稷黍。這兩句表現出了兵亂後整個州郡民生凋敝、田園荒蕪的淒涼景象。

詩人乃一州的長官,身負養民、保民、安民之責,目睹這種淒涼景象,內心十分痛苦。他在《京師叛亂寄諸弟》詩中說:“憂來上北樓”,在《寄李儋元錫》詩中說:“邑有流亡愧俸錢”,都流露了這一思想。

在唐人詩中,登覽詩在寫法上一般多先寫登覽所見之景,然後抒情。這首詩恰恰相反,它是先抒情,後寫登覽所見之景。以景作結,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自有其高妙之處。

韋應物寫過許多山水詩,詩中常有民生疾苦的反映,這是與孟浩然王維等人的山水詩不同之處。在他的山水詩中,山水田園不儘是恬靜而安謐,而是不時可見勞動人民的辛酸。從這首詩以及《廣德中洛陽作》、《始至郡》等詩中均不難看出詩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與元九書》說韋應物的詩“才麗之外,頗近興諷”,正是就這類作品而言的。

韋應物

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658篇詩文

猜您喜歡

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四章

唐代盧懷慎

代邸東南龍躍泉,清漪碧浪遠浮天。樓台影就波中出,
日月光疑鏡里懸。雁沼回流成舜海,龜書薦祉應堯年。
大川既濟慚為楫,報德空思奉細涓。

觀拔河俗戲

唐代李隆基

壯徒恆賈勇,拔拒抵長河。欲練英雄志,須明勝負多。
噪齊山岌嶪,氣作水騰波。預期年歲稔,先此樂時和。

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舒和

唐代佚名

千里溫風飄絳羽,十枝炎景剩朱乾。
陳觴薦俎歌三獻,拊石摐金會七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