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唐代李白

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
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
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何當造幽人,滅跡棲絕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走出家門,抬起頭就可以望見城外的終南山了,翹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無窮的意緒和美妙的懷想。
那裡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難以名狀,那蒼翠蔥蘢的景色日日都展現在我的眼前,這是多么的美妙愜意啊。
只見那兒的天空上方不時飄浮起朵朵白雲,它們在天際自在悠然地舒捲伸展。
看著這樣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曠神怡,意興盎然。
什麼時候我能夠去造訪那個居住在山中的隱士呢?到那時我也要和他一樣遁跡於人世,自由自在地棲身在那紫閣峰上。

注釋
①紫閣:終南山中一個山峰的名字。在今戶縣東南。當陽光照射時有紫氣飄浮,山體高聳像樓閣,因而得名。
②引領:伸長脖子去看,這裡指翹首而望。
③難為名:難以稱呼,難以說清楚,指山中景色氣象一派壯麗,無法用語言表達。
④與之然:與這一派景象渾然一體,不辨物我。是說我心與自然融合而為一體。
⑤造:訪問,拜訪。幽人:隱居者,這裡即指紫閣隱者。
⑥滅跡:離開紛亂的人世紅塵。絕撇(yan):高聳的山峰。

創作背景

這首作於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一說是天寶五年)。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春,李白離開長安,在洛陽遇到了杜甫,兩人結伴出遊。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會於東魯。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則東遊吳越。這首詩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後,客居於沙丘寓所時所作。

賞析

仰望山嶽抒發感慨是許多人都寫過,李白也不止一次寫過的題材。但是,所望的山嶽不同,詩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內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這首詩寫終南山,又是送給一位隱居者的,所以詩的主旨緊緊圍繞著脫俗返真來抒情狀物。終南山在唐代是隱居者最喜歡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剎,也有道教洞天,還是距關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嶺,李白就從遠望終南山時的感受寫起。終南山與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詩意境。前兩句說見到終南山,抬頭仰望,感慨和觸動很深,三四句就說這觸動是因為山中渾然的秀美景色帶來的,卻無法理清說透這景色的特點和細節,只是看到蔥蔥蘢蘢的山林在陽光的照耀下別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寫景色和組成景色的要素:陽光、翠嶺,而不直接告訴人們他的感受,無形之中,人們被引進了欣賞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體會了。

接著詩人說山中自雲隨風飄浮卷舒自在,無礙無束,看到這種情景,不由得讓人與精神的輕鬆自由聯繫起來,於是不但李白“與之然”,讀者也在心中與這大好景象合而為一了。詩寫到這裡,都與陶詩“結廬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於告訴人們山中景色的恬靜優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態,但接下來的結尾,則直敘心聲,說一定要去拜訪居于山中的這位隱者,相伴隱於林下,遠離塵世。原來,全詩所寫的那種幽靜自然的景象是為了讚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隱者朋友,是說他的精神恰恰與這山林融為一體,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與之然”就不僅是與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與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詩景中有情,以景語代替情語,不露痕跡而心境卻表現得十分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310篇詩文

猜您喜歡

一葉落·一葉落

五代李存勖

一葉落,搴珠箔。
此時景物正蕭索。
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
吹羅幕,往事思量著。

青杏兒·秋

明代朱栴

午枕夢初殘,高樓上,獨憑闌乾。清商應律金風至,砧聲斷續,笳音幽怨,雁陣驚寒。
景物不堪看,凝眸處愁有千般。秋光談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隱隱青山。

蘭陵王·賦一丘一壑

宋代辛棄疾

一丘壑。老子風流占卻。茅檐上、松月桂雲,脈脈石泉逗山腳。尋思前事錯。惱殺晨猿夜鶴。終須是、鄧禹輩人,錦繡麻霞坐黃閣。
長歌自深酌。看天闊鳶飛,淵靜魚躍。西風黃菊薌噴薄。悵日暮雲合,佳人何處,紉蘭結佩帶杜若。入江海曾約。
遇合。事難托。莫系磬門前,荷蕢人過,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說與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