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登夏州城樓

唐代羅隱

寒城獵獵戍旗風,獨倚危樓悵望中。
萬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
離心不忍聽邊馬,往事應須問塞鴻。
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枝長戟六鈞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獨自一人倚偎高樓悵然遠望,無限寒意的邊城戍旗飄揚獵獵生風。
萬里山河都是大唐的土地,在這土地上千百年來有多少戍邊英雄為國獻身捐軀。
邊疆的愁苦不忍心去傾聽,以往的事情不堪去詢問。
最好脫掉文人的帽子去當一個武官,拿起武器去保衛國土立功邊疆。

注釋
夏州:即赫連勃勃修建的統萬城,北魏置夏州,唐為朔方節度使所轄。又名榆林,城在無定河支流清水東岸;緊倚長城,向來以險隘著稱。故址在今陝西省靖邊縣境內。
獵獵:風聲。
戍(shù)旗:要塞戍之旗。
危樓:高樓。
唐土地:指包括夏州在內的唐朝廣闊國土。
千古魂魄(pò)晉英雄:晉朝時期,北方大亂,五胡亂華,先後建有十六國,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連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當時叫做統萬城)。大夏建國後,晉朝和大夏國的赫連勃勃作戰於統萬城,邊塞戰士死傷陣亡極多。
離心:別離之情。
邊馬:邊塞地區的馬。
塞鴻(hóng):邊塞的大雁。塞鴻秋季南來,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對遠離家鄉的親人的懷念。邊塞鴻雁可以寄書,古人有“雁足傳書”的故事。
儒冠: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們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會地位。
校尉:武職名。隋唐為武教官,位次將軍。
六鈞(jūn)弓:鈞是古代重量計量單位之一,一鈞相當於三十斤,六鈞即拉力一百八十斤,用來比喻強弓。

創作背景

人曾登邊城夏州城樓,看到戰亂給國家帶來的危害,心中無限調悵,並由所見的唐代萬里河山追念到晉代將士為國捐軀的赦身精神,不由得心潮激盪,作下這首詩。

賞析

這首首聯,落筆即寫登樓所見,一幅邊地典型畫面呈現讀者面前。這邊城聳立在蒼莽的崇山峻岭之中,寒風勁吹,城樓旗幡被風吹得噼啪作響。“悵望”二字表明詩人正受著周圍環境的感染,心中正蘊涵著一股抑鬱之氣。

頷聯,詩人“悵望”著這塊蒼莽的土地,便自然想起與之相關的歷史。不禁感嘆大唐帝國幅員遼闊,三晉之地英雄輩出。兩句詩寫得極有氣魄,它縱橫千萬里,上下千餘年,盡收入詩人的詩思畫意之中。

頸聯,“離心不忍聽邊馬,往事應須問塞鴻”,寫詩人的思緒從遙遠的往事,回到了眼前的現實,充斥於詩人眼前耳邊的是蕭蕭的馬鳴和翱翔天際的塞鴻。“離心”,即離愁別緒,說自己宦遊在外,心中已充滿著離愁,實在不忍聽那邊馬悲鳴之聲。下句是說自己的坎坷往事,應隨著塞鴻而遠去。

尾聯,“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枝長戟六鈞弓”,將調子再度昂起。詩人表示,要把自己的儒冠脫去,穿上盔甲,手持彎弓長戟,做一名邊關戍卒,要在邊關上建功立業。這兩句雖只羅列了兵器名稱,卻好像有千鈞之力,擲地有聲。語流輕快而豪氣勃勃,活脫脫一個投筆從戎的班超再世。

詩人這首七律詩寫的是登臨邊城,觸景生情,抒發了追慕往昔英雄豪傑,欲投筆從戎,建功立業的心情。這首詩寫得極為沉著有力,詩歌的脈胳起伏有致。筆力豪勁,感情深沉,是詩人詩歌中頗為難得的一首好詩。

羅隱

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於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542篇詩文

猜您喜歡

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宋代辛棄疾

悠悠萬世功,矻矻當年苦。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
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題武關

唐代杜牧

碧溪留我武關東,一笑懷王跡自窮。
鄭袖嬌嬈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檣谷塹依然在,弱吐強吞盡已空。
今日聖神家四海,戍旗長卷夕陽中。

隋宮燕

唐代李益

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一落已成塵。
自從一閉風光後,幾度飛來不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