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

譯文

我巍巍大唐的獵獵旌旗在陰山飄揚,
突厥胡人膽敢來犯定叫他有來無還。
作為子民我願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
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簡析

戴叔綸的《塞上曲》共兩首,為七言絕句。這是第二首。這首較之第一首《塞上曲·軍門頻納受降書》淺明了許多,裡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門關”。這“生入玉門關”原本是定遠侯班超的句子,是說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時思歸鄉里,上書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班超30年駐使西域,為國家民族鞠躬盡瘁,老而思鄉求返,本無可咎。但以戴叔綸之見,班超的愛國主義還是不夠徹底——他不應提出“生入玉門關”,也無須提出“生入玉門關”,安心報國就是了。戴叔綸的愛國之切是好的,義無反顧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這個實際例子上看,卻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這個典故,全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聯講的是漢家重兵接敵,對胡兵一騎都不會放過。而後就是上文說過的典故——不回玉門關了,要以必死信念戰勝胡兵,報國靖邊以寧。

戴詩同前人述志慷慨的邊塞詩風一體同出,大都是吟詠壯士一去不復還的豪言志向,至於時代特徵的分析、判斷及有關主張,則稍嫌抽象,倘如不將上詩注為唐中期的戴詩,而隨便說成為別個時代的,也是很難提出疑問來的。

戴叔倫

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313篇詩文

猜您喜歡

遼西作 / 關西行

唐代崔顥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徵兵。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月夜憶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薊中作

唐代高適

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
邊城何蕭條,白日黃雲昏。
一到征戰處,每愁胡虜翻。
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
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