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宰楚邑
明代:成鷲
漁父狂歌不可聽,春江餞別酒初醒。醒來手抱瑤琴去,一曲薰風滿洞庭。
成鷲
成鷲(1637-1722),清朝初年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僧。又名光鷲,字跡刪,號東樵山人。俗姓方,名覬愷,字麟趾,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出身書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從本師西來離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繼法於碩堂禪師,系憨山大師徒孫。與陶環、何絳等南明抗清志士為生死之交。與屈大均、梁佩蘭唱酬,粵中士人多從教游。先後主持澳門普濟寺、肇慶慶雲寺、廣州大通寺,終於大通。其為人豪放倜儻,詩文亦卓厲痛快,盡去雕飾,頗有似莊子處。沈德潛譽為詩僧第一。作品有《楞嚴直說》十卷、《鼎湖山志》八卷、《鹹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剛直說》一卷、《老子直說》二卷、《莊子內篇注》一卷等。► 1篇詩文
腰石歌
明代:成鷲
聖賢現作凡夫身,獦獠豈是尋常人。本來面目不增減,皮肉骨髓非所論。
有時量等須彌盧,有時攝入鄰虛塵。力綿體弱志不小,聳肩豎脊能負薪。
朝朝荷擔入城去,道旁側耳聞經句。應無所住生其心,分明識得黃梅路。
槽廠無人獨任春,碓嘴花開知落處。夜半三更衣錦回,西天衣缽今南
聖賢現作凡夫身,獦獠豈是尋常人。本來面目不增減,皮肉骨髓非所論。
有時量等須彌盧,有時攝入鄰虛塵。力綿體弱志不小,聳肩豎脊能負薪。
朝朝荷擔入城去,道旁側耳聞經句。應無所住生其心,分明識得黃梅路。
槽廠無人獨任春,碓嘴花開知落處。夜半三更衣錦回,西天衣缽今南來。
米熟猶存墜腰石,相將攜手出黃梅。當時鑿破混沌竅,麻繩緊系頑壘堆。
賊人趕趁獵人養,萬苦千辛不肯放。留在南華老方丈,要與兒孫為榜樣。
兒孫得此多倚仗,安坐端居需供養。前人已化空遺蹤,後廚有米無人舂。
我來問訊一稽首,摩挲拂拭塵埃蒙。絜之一肘側五指,長短廣狹依稀同。
外邊方直刓圭角,中間內附如張弓。我腰量與祖腰似,石重石輕何彼此。
試將故物橫在腰,想到黃梅更舂米。於今舂米豈無人,為法忘軀能有幾。
精粗生熟不自知,妄想壁閒書半偈。堂上人隨堂下痴,野乾喚作金毛獅。
冬瓜印子大如粟,面門印破矜希奇。真龍活象匿山澤,蠅屯蟻附相師資。
二時粥飯虛信施,不辨精鑿還糠秕。石兮石兮,吾將與汝覓方便,還山有路無人見。
置身物外任點頭,一笑相逢須自薦。薦不薦,鍊石補天天也穿,砥柱中流流不變。
何如側作枕頭眠,廡下傭舂非所羨。▲
贈羅鍊師
明代:成鷲
大人先生生何年,乃在無始之始,先天之先。塵塵剎剎萬萬古,天荒地老神獨全。
中間要妙言不傳,我縱言之玄又玄。宇宙廣廣,人處一焉。
生人林林,公處一焉。四大假合,二氣循環。凡夫百歲如土偶,嬰兒十月成金仙。
當知前日羅先生,乃無極老翁之鼻祖。今日羅先生,乃無極老翁
大人先生生何年,乃在無始之始,先天之先。塵塵剎剎萬萬古,天荒地老神獨全。
中間要妙言不傳,我縱言之玄又玄。宇宙廣廣,人處一焉。
生人林林,公處一焉。四大假合,二氣循環。凡夫百歲如土偶,嬰兒十月成金仙。
當知前日羅先生,乃無極老翁之鼻祖。今日羅先生,乃無極老翁之兒孫。
兒孫落地持門戶,自辟玄風建旗鼓。讀書唯讀五千言,悟後明明無一語。
柱下翁,函關吏,異世同堂應見許。何況聖人在東魯,在西土,亦應著眼交相覷。
先生得訣早歸來,萬象森森日亭午。靈台雙闕回霄壤,玄牝重門鎖風雨。
未雨何龍,不風何虎,卻笑頑仙守三五。十年一握九還丹,達者視之如腐鼠。
豈知大藥有真傳,本來妙道無今古。長生學就即無生,元氣養成為氣母。
道人本是道中人,少壯蹉跎今晚暮。底事無成奈若何,日夕空山坐枯樹。
樹頭老眼難見人,眼中之人道中蠹。年來始識羅先生,一日相知兩相慕。
如公方是學仙人,嗤殺秦皇與漢武。▲
決明甘菊枕 其一
明代:朱之蕃
警枕神勞石枕寒,無如藥裹最相安。剖來珠蚌光堪掬,采積金英秀可餐。
布被煖香欺錦帳,竹床清氣敵蒲團。休論返黑方瞳炯,熟寢通宵即大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