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江城子·平沙淺草接天長

宋代李好古

平沙淺草接天長。路茫茫。幾興亡。昨夜波聲。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謾悲涼。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掃沙場。擊楫中流,曾記淚沾裳。欲上治安雙闕遠,空悵望,過維揚。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岸邊的沙地、短草與天相接。前路茫茫,幾度興亡?波濤沖刷著岸邊白色如霜的遺骨,仿佛述說著往日的滄桑。千古來,英雄的成就在那裡,徒感慨、空悲涼。英雄少年要殺敵立功、掃蕩沙場。
要學祖逖中流擊楫,立誓報國,想陳述胸中治國計策,無奈皇宮遙遠,無法到達。船過維揚,只有滿懷惆悵,遙遙遠望。

注釋
①平沙:這裡指岸邊平坦的沙地。梁何遜《慈姥磯》:“遠岸平沙合。”淺草:短草。
②茫茫:遙遠貌。幾:幾度。
③骨如霜:色自如霜的遺骨。
④底事:何事。謾:徒然。
⑤伏:制服。中行:指漢文帝的宦官中行說(Zhōngháng Yuè),後投降匈奴,力勸單于侵犯長安。此指南宋的投降派。
⑥馘(音國):戰時割下敵人的左耳以記功。名王:指金兵的統帥。
⑦沙場:戰場。
⑧擊楫中流:用祖逖北伐的故事。
⑨治安:指漢賈誼的《治安策》,內容是評議時政。雙闕:本為宮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這裡借指帝王上朝之處。
⑩維揚:即揚州。

賞析

李好古過維揚時寫的這首《江城子》,此外,詞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掃沙場”(馘,殺敵後割取左耳以計功)的原因,歸結為“欲上治安雙闕遠”(治安,賈誼曾作《治安策》評議的時政。雙闕,指代朝廷),等於說興亡的關鍵、維揚屢遭破壞的根子,都因為統治者不納忠言。這種尖銳態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詞人中也是少見的。

這首詞在寫法上注意了兩個結合。一個是寫景與抒情結合。詞中寫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淺草接天長,路茫茫”、“昨夜波聲,洗岸骨如霜。”即僅僅是沙、草、天、路。這些單調的景物,為讀者展現了維揚劫後的荒涼。再說,作者又逐次為它們加上“平”“淺”“長”“茫茫”等修飾語,從而共同組成一幅遼遠、淒迷的圖畫,正好象徵著作者惆悵的心情。“昨夜波聲”一句表面寫波濤,背後卻有一個在揚州的某一間屋子裡聽著波聲久久不能入睡,想起無限往事的人兒。把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燾說:“ 兩句寫夜間聽到波聲拍岸,使人激奮而氣節凜然。”(《唐宋詞選注》)則景中之情就更為顯著了。

還有一個傷今與懷舊的結合。這首詞目睹揚州破敗景象,痛悼國家不幸,這是“今”;可是詞篇中又有“幾興亡”一句,接下去還有“千古英雄成底事”,這是“舊”。有了歷史舊事的陪襯,眼前的感慨變得越發深沉幽遠;相反,由於當前維揚的變故,千年的興亡也變得越發真切。同時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調,暗示自己也像歷史上的無數英雄一樣,壯志難酬,只能“徒感慨,漫悲涼”。下半闋開頭五句寫自己少年時的志向。詞人年輕時就有降服中行說(漢文帝時宦者,後投匈奴,成為漢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掃沙場”的雄心壯志,甚至象祖逖的樣子,在中流擊楫,立下報國誓言。這樣,有千古、少年時、目前三個時間層次的結合,詞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開闊,作者因國事而生的憂慮也就特別深廣。(李濟阻)

這首詞直接寫到維揚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兩句。前五句寫見聞,結尾處點維揚,全詞自然構成一個整體,中間的感慨部分則正好處在包孕之中,這樣能使結構緊湊,抒情集中,應該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創作背景

南宋時,金人多次攻入揚州,破壞之慘重,令人目不忍睹。李好古一直少年有大志,但無報國的機會。其《碎錦詞》中就有好幾首懷古傷今的詞。這首詞是作者路過揚州時,面對揚州屢遭破壞的歷史事實,縮寫的傷感惆悵之作。
李好古

李好古

李好古,南宋詞人。生平不詳。自署鄉貢免解進士。清吟閣本《陽春白雪》載:“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陝西渭南縣東北),可備一說。”根據他寫於揚州的兩首《八聲甘州》、兩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斷,他大約活動於南宋中後期。少年有大志,但無法獲得報國的機會,大約30歲時尚未求到功名,於是乘船千里,到揚州一帶遊覽。又據其《酹江月》:“四十男兒當富貴,誰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後仍然不得意,到處流浪。► 17篇詩文

猜您喜歡

憶秦娥·花深深

宋代鄭文妻

花深深。一鉤羅襪行花陰。行花陰。閒將柳帶,細結同心。
日邊訊息空沈沈。畫眉樓上愁登臨。愁登臨。海棠開後,望到如今。

蝶戀花·卷絮風頭寒欲盡

宋代趙令畤

卷絮風頭寒欲盡。墜粉飄紅,日日香成陣。新酒又添殘酒困。今春不減前春恨。
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惱亂橫波秋一寸。斜陽只與黃昏近。(橫波秋 一作:層波橫)

傳言玉女·錢塘元夕

宋代汪元量

一片風流,今夕與誰同樂。月台花館,慨塵埃漠漠。豪華盪盡,只有青山如洛。錢塘依舊,潮生潮落。
萬點燈光,羞照舞鈿歌箔。玉梅消瘦,恨東皇命薄。昭君淚流,手捻琵琶弦索。離愁聊寄,畫樓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