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菊花

唐代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
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釋
秋叢:指叢叢秋菊。
舍(shè):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淵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遍繞:環繞一遍。
籬(lí):籬笆。
日漸斜(xiá):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盡:完。
更(gèng):再。

賞析

東晉大陶淵明寫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佳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徵。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第一句“秋叢繞舍似陶家”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詩人將種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見秋菊之多,花開之盛。這么多美麗的菊花,讓人心情愉悅。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表現了詩人專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繞”字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表現了詩人賞菊時悠閒的情態。詩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遍繞”“日漸斜”,把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態和詩人對菊花的由衷喜愛真切地表現了出來,字裡行間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前兩句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三四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點明了詩人愛菊的原因。這兩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鍾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詩人從菊花凋謝最晚這個角度出發,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愛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對菊花歷盡寒冷最後凋零的堅強品格的讚美之情。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一詩讚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是這種寫作手法,寓有深意。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並且發人思考。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面烘托它的優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像空間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825篇詩文

猜您喜歡

拂舞詞 / 公無渡河

唐代溫庭筠

黃河怒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
龍伯驅風不敢上,百川噴雪高崔嵬。
二十三弦何太哀,請公勿渡立徘徊。
下有狂蛟鋸為尾,裂帆截棹磨霜齒。
神椎鑿石塞神潭,白馬參覃赤塵起。
公乎躍馬揚玉鞭,滅沒高蹄日千里。

唐代成彥雄

大夫名價古今聞,盤屈孤貞更出群。
將謂嶺頭閒得了,夕陽猶掛數枝雲。

詠孤石

南北朝惠標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澤浪,頂入香爐煙。
崖成二鳥翼,峰作一芙蓮。
何時發東武,今來鎮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