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宋代辛棄疾

莫避春陰上馬遲。春來未有不陰時。人情展轉閒中看,客路崎嶇倦後知。
梅似雪,柳如絲。試聽別語慰相思。短篷炊飲鱸魚熟,除卻松江枉費詩。

賞析

江西鉛山人歐陽國瑞游吳中,閒居瓢泉的老詞人臨別贈詞。詞將別時的關愛,別後的思念,借著自己的以往生活經驗來表達。閒閒道來,餘味甚足。

上片寫別時。首韻勸勉歐陽國瑞不要再因“春陰”而逗留不去,應早日出發,因為整個春天都沒有不陰的時候。這兩句,勸得有趣。因為春陰不行,本來只能是歐陽的藉口,其真實的原因,一是留戀故鄉和友人,二是因為畏怯前途難料,世路坎坷。作者只就春陰立言,意余言外,而歐陽國瑞與他彼此會意。這比直說無餘要妙。接韻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對“人情”與“客路”——— 這歐陽最為關心之處,閒閒道來,而感慨嘆息之情,充溢其中。這一韻,體驗十分深刻,可謂生活至理。沒有十分豐富的人生閱歷,不一而再地沉落於其中,根本難以對人生作這樣勾魂攝魄的形容。下片敘別後相思。古人曾經折梅枝以寄友人,也曾折柳枝以贈行人,過片就即景生情,以梅柳這兩種與別情、與友情有關的意象起興,表達自己對歐陽的深厚情誼,尤其是聽別語以慰相思的言語,寫得纏綿柔厚,情濃語真。結韻殷勤關照歐陽,到了松江那樣一個綽有情畫意的地方,當你在小船上吃著鮮美的鱸魚飯時,別忘了作幾首詩寄回來啊。這兩句詞,融會了作者自己在吳中的生活經驗,也融化了晉代張翰的典故,寫吳中風景,信手拈來,貼切如畫,頗見生活趣味。

辛棄疾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1399篇詩文

猜您喜歡

送別 / 山中送別

唐代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明年 一作:年年)

行路難·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羞 通:饈;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雪滿山 一作:雪暗天)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碧 一作:坐)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唐代李白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海內賢豪青雲客,就中與君心莫逆。
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
不忍別,還相隨。
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
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