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院殘碑
明代:文徵明
秋風塵劫草離離,曾是前元福壽基。願力未隨文字滅,有人下馬讀殘碑。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85篇詩文
題畫
明代:方孝孺
茅屋東嶼西嶼,白雲前山後山。為報溪頭流水,落花休出人間。
恭和聖制求賢
明代:方獻夫
先民有恆訓,圖治在任賢。致道乃由學,居肆工且專。
旁求與豫養,兩法當具全。譬之鶴鳴陰,又若鴻漸乾。
聖主廣諮詢,賢臣竭忠堅。臣愚仰作歌,道大真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