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鳳凰台次李太白韻

宋代郭祥正

高台不見鳳凰游,浩浩長江入海流。
舞罷青蛾同去國,戰殘白骨尚盈丘。
風搖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換故洲。
結綺臨春無處覓,年年荒草向人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了金陵鳳凰高台,已經看不見鳳凰游的盛景了,只見浩浩長江洶湧澎湃,入海東流。
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被擄離故國,唯有當年棄下的白骨,依舊掩埋在長江邊野草叢中的古墓中。
傍晚起風了,風助浪勢,不斷地催送著那些船,湖水擁來的新沙,便改換了故洲,如今只能見新洲了。
臨春、結綺兩閣已經找不到了,荒草年年發,清風徐來時,隨風飄動,如同在訴說著不盡的愁意。

注釋
鳳凰台:故址在南京市城西風凰山。相傳劉宋元嘉年間,有三隻狀如孔雀之異鳥集此,人謂鳳凰,遂築此台。
鳳凰游:用李白首句“鳳凰台上鳳凰游”意。
青蛾(é):原指美人之眉,此泛指美女。
盈:滿。
棹(zhào):搖船工具,泛指船。
故洲:白鷺洲,在南京西南長江中,李白詩有“二水中分白鷺洲”句。
結綺(qǐ)臨春:兩閣名。《陳書·張貴妃傳》:南朝陳後主至德二年(584年),於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高數十丈,並數十問。後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等居結綺、望仙,以復道交相往來。

創作背景

鳳凰台在金陵西南鳳凰山上。唐代天寶年間(742~756),李白離長安南遊金陵,與友人崔宗之同上鳳凰台,賦《登金陵鳳凰台》七律一首。到了北宋,詩人郭祥正與王安石登臨鳳凰台,追次李太白韻,於是創作了這首詩。

賞析

這首首聯寫眼前景物。詩人此日登上了金陵鳳凰高台,已經看不見鳳凰游的盛景了,唯剩腳下的一座空台。台下,浩浩長江洶湧澎湃,入海東流,這聯意思實際上相當於李白詩的第二句:“鳳去台空江自流。”但由於郭祥正的詩以二句擴展一句的內容,因此他便得以在第二句中綴以“浩浩”、“入海”二詞,來壯大長江的氣勢,使永恆的江山與下面衰歇的人事形成強烈對比。首聯的意思並非僅僅如此而已。在古代。鳳凰向來被認為是祥瑞的象徵,惟太平盛世方始出現。此時,此地已“不見鳳凰游”了,當年建都此地、盛極一時的六朝也相繼隨鳳之去而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而唯有高台、大江在作著歷史的見證人。

頷聯承上,很自然地轉入懷古。詩人想起了六朝之中的最末一個王朝——陳的最末一個君王——後主陳叔寶。想當年,那個荒淫奢侈的昏君日日燈紅酒綠,沉溺在歌舞、美女之中,縱情作樂。不料笙歌未徹,隋軍鼙鼓已動地而來,驚破了“玉樹後庭花”之曲,藏於景陽宮井中的後主被搜出,抓到長安,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淒悽惶惶跟著他一起被擄離故國,再無時日重返陳宮翩躚起舞了。唯有當時兩軍激戰而棄下的白骨,依舊滿滿地掩埋在長江邊野草叢中的累累古墓中,令人觸目驚心。

頸聯先宕開一筆,然後又拉回到追念古昔的思路之上。夕陽西下時,颳起了風,滔滔長江中正行著幾條船,風助浪勢,不斷地催送著那些船向前、向前;西半天上,漸漸下沉的紅日也不時隨著雲朵晃動著,仿佛要被那風搖落下來似的。這種景象,使詩人想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的,那湖水不斷地擁來新沙,日久天長,便改換了故洲的結構,如今只能見新洲而不見故洲了。

尾聯緊承上聯,並以感慨兼諷諭作結。詩人說:真是滄海桑田呀,豈止故洲如此?詩人進而又想到那陳後主於至德二年(584年)營造的結綺閣、臨春閣兩閣,它們都高數十丈,並數十間,門窗、欄檻之類。都是用檀香作成,又飾以金石、珠翠,如此華關、堅固的建築,此時卻已不在了。與那尋歡作樂的陳後主一樣,都無處尋覓了。樓閣的故址處,荒草年年發,清風徐來時,隨風飄動,如同在訴說著不盡的愁意。諷諭之意於此已溢於言表,足夠發人深省的了。

這首發揮李白詩神韻的懷古傷今七律,作者用敏捷的詩思追念古昔,敘述今朝,用獨特的方式抒發弔古諷今的感慨,其蘊意使人回味不盡。

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詩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號謝公山人、醉引居士、淨空居士、漳南浪士等。當塗(今屬安徽)人。皇祐五年進士,歷官秘書閣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請大夫等,雖仕於朝,不營一金,所到之處,多有政聲。一生寫詩1400餘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詩風縱橫奔放,酷似李白。► 10篇詩文

猜您喜歡

季氏將伐顓臾

先秦孔子及弟子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勾踐滅吳

先秦佚名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

哀江南賦序

南北朝庾信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塗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窮於甲戌。三日哭於都亭,三年囚於別館。天道周星,物極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平生,並有著書,鹹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