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浪淘沙·紅影濕幽窗

清代納蘭性德

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雨余花外卻斜陽。誰見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淒涼,早近持觴。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向他春夢裡,瞥遇迴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透過小窗望去,春雨打濕了紅花,春光將盡。雨停了,卻已是夕陽西下之時。誰看到她穿著單薄的衣衫,低垂著頭,抱膝思量的孤獨身影。
把酒獨酌,無限淒涼。曾像做夢一樣地在迴廊里與她相遇,讓我傷心斷腸。

注釋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劉禹錫白居易並作七言絕句體,五代時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二十八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淒壯之音。
⑵紅影:指鮮花的影子。
⑶瘦盡:以人之清瘦比喻春日將盡。
⑷雨余:雨後。
⑸低髻(jì)子:低垂的髮髻,指低垂著頭。髻子,髮髻。
⑹持觴(shāng):舉杯。觴:酒杯。
⑺迴廊:曲折環繞的走廊。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康熙年間。關於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詞人思念舊情人,為了表達內心對迴廊相思之地的無限眷戀,故作下此詞;另一種說法是詞人在懷念亡妻盧氏,因而作下此詞。

賞析

這首詞刻畫了一個懷戀舊情人而幽獨傷感者的形象。上片由景語入,先渲染環境,而後推出薄衫低髻,抱膝思量,一個孤獨苦悶人的形象。下片承前再鋪寫,側重心理描繪,最後點出所思之由,但朦朧含蓄,給人留下了聯想的餘地和深婉的美感。

上片寫暮春落紅、雨後斜陽的景象。“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開篇這句實則是與周邦彥的“雨過殘紅濕未飛。珠簾一行透斜暉”暗合,納蘭隨手拈來,將古人的詞用在了自己的詞里,渾然天成,令人不覺有何再妥。周邦彥寫的是雨後殘紅在斜暉下投射於珠簾,而到了納蘭的詞里則變得更加簡潔洗鍊,更富美感。“紅影”指鮮花的影子。鮮花的影子,透過小幽窗看去,別有風情,被打濕的花朵在暗影下,搖曳出多姿的風采,比起周邦彥的“殘紅濕未飛”,更顯得有韻味一些。而多出的感嘆“瘦盡春光”,其實有著李清照的“綠肥紅瘦”的哀怨無奈。承接上句,“雨余花外卻斜陽”。“余”既是後,雨後的花朵在斜陽下,而夢中的她卻是穿著單薄的衣衫,挽著低垂的髮髻,挺立在暮日下,低頭思量。雨後、鮮花、美人、夕陽這些事物構成了納蘭筆下的一幅美麗的畫。上片最後寫那位女子“還惹思量”。詞中所寫的女子為何人,無法考證,但從詞面來看,是一位溫婉可人的女子,讓人忍不住想去憐惜。

上片寫完雨後景色,下片便轉而寫情,直抒心曲:“莫道不淒涼,早近持觴。”思念的人不知身在何處,只能自己獨自飲酒,這真是無限淒涼的事情啊。“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向他春夢裡,瞥見迴廊。”寫出了少女內心深處夢牽魂縈的心事。特別是寫夢中的她“瞥見迴廊”一句,實際上是納蘭內心對迴廊相思之地的無限眷戀。明代王次回《瞥見》:“別來清減轉多姿,花影長廊瞥見時。雙鬢淡煙雙袖淚,偎人剛道莫相思。”這首詩與納蘭的迴廊情思有著某種深刻的關聯。

全詞是寫暮春雨後,夕陽依依,一位春衫少女愁情難釋,對花持觴。最後道出她的心事,原來是夢裡在迴廊又遇情郎。這是表面之意,實際上是納蘭容若以想像中的少女暮春懷思,寫自己對她的深切思念。這就是“心已神馳到彼,詩從對面飛來”的寫法。韋莊有《浣溪沙》詞云:“想君思我錦衾寒”,杜甫五律《月夜》詩中云:“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對方,卻總寫對方在思念自己。這樣的寫法情更深,意更濃。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箇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284篇詩文

猜您喜歡

瑞鶴仙·郊原初過雨

宋代袁去華

郊原初過雨。見敗葉零亂,風定猶舞。斜陽掛深樹。映濃愁淺黛,遙山眉嫵。來時舊路。尚岩花、嬌黃半吐。到而今,唯有溪邊流水,見人如故。
無語。郵亭深靜,下馬還尋,舊曾題處。無聊倦旅。傷離恨,最愁苦。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閣幽窗,有時夢去。

曉行巴峽

唐代王維

際曉投巴峽,餘春憶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
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
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度大庾嶺

唐代宋之問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