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麗人賦

南北朝沈約

有客弱冠未仕,締交戚里,馳騖王室,遨遊許史。歸而稱曰:狹邪才女,銅街麗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價,思尚衣巾。芳逾散麝,色茂開蓮。陸離羽佩,雜錯花鈿。響羅衣而不進,隱明鐙而未前。中步檐而一息,順長廊而回歸。池翻荷而納影,風動竹而吹衣。薄暮延佇,宵分乃至。出暗入光,含羞隱媚。垂羅曳錦,鳴瑤動翠。來脫薄妝,去留餘膩。沾粉委露,理鬢清渠。落花入領,微風動裾。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位沒有功名的青年客人,在有權勢的外戚家遊玩。歸來後稱讚到:小街曲巷有一位才華出眾的少女,是都城繁華街道上赫赫有名的美人。面目清朗似皎皎明月,嬌美的樣子如明媚春光使人感到溫馨。專心等待善價賣身,一心想要匹配儒雅的少年。身上沁人的芳香比那散發的麝香還要令人心醉,容貌嬌美如盛開的荷花。以翠鳥華貴羽毛為飾的佩帶參差錯綜,鑲嵌各種顏色的金花令人眼花撩亂。羅綺微響卻不進入屋內,隱身在點點燭光後在不向前走。走廊中暫停玉步,倚檻小憩,順著長廊輕盈返回。池中的荷葉翻飛而起,把麗人的身影納入水中。清風搖動翠竹搖曳美人衣。黃昏久久佇立,夜半時分終於在麗人焦急渴望中來到。屋外昏暗室內燭光灼灼,藏起美人嫵媚的容貌。羅裙下垂,穿著色彩鮮艷華麗衣裳;輕移蓮步,精美首飾撞擊發出悅耳聲響。脫下身上輕薄的衣著,去除臉上剩餘的油垢。脂粉被晶瑩的晨露沾濕,她對著清澈的渠水略微整理一下雲鬢。輕柔的落花飄入她的衣領;清風徐來,拂動了她的單衣。

注釋
弱冠(guàn):弱是年弱的意思,依古禮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所以也用“弱冠”代指二十歲左右。未仕:沒有做官。
締交:締約結交。戚里:本是漢代長安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這裡指一般京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
馳鶩(wù):指奔走趨赴。王室:指帝王之家。
許史:指外戚之家。許,漢宣帝的許皇后,漢元帝的母親。許皇后死後,其父及兩位叔父皆封為侯。史,衛太子史良娣,漢宣帝祖母,宣帝即位,封史良娣兄史恭之三子為侯。
狹邪:小街曲巷。古樂府有《長安有狹邪行》,故專指都市中人煙稠密的狹窄街巷。邪,通“斜”,街巷。
銅街:即銅駝街,在洛陽城中洛陽宮南金馬門處,也是都城繁華之處。
亭亭:面目清朗的樣子。
嬿(yàn)婉:和順美好的樣子。
凝情:專心。
尚:匹配。衣巾:衣是常服,巾是男子裹束頭髮的幅巾,這裡指未入仕的儒雅少年。據史載漢末一些王公以幅巾代替王服來表現儒雅。
逾:超過。散麝(shè):散發的麝香。
茂:比……更茂盛。開蓮:盛開的蓮花。
陸離:眾多紛雜的樣子。羽佩:用翡翠鳥羽毛裝飾的佩飾。
花鈿(diàn):花朵狀的首飾。
明鐙(dēng):指麗人打的燈。鐙:“燈”本字。連上句是說:只聽見羅衣響動,看見燈光隱約,但麗人卻遲遲不前來。
中:中途。步檐:長廊。一息:歇息一次。
池翻荷而納影:池中的荷葉翻飛而起,把麗人的身影納入水中。
薄暮:黃昏。薄,通“迫”,近。延佇:久久佇立。
宵分:夜半。
暗:指室外。光:指有燈光的室內。
隱:收藏。媚:指嫵媚的容貌。
垂羅曳(yè)錦:指衣裙下垂而拖在地上。羅、錦,皆指有花紋的絲織衣物。曳,拖。
瑤:美玉。指玉佩。翠:即上文之羽佩。
薄妝:輕薄的裝束。妝,通“裝”。
餘膩:剩餘的油垢。
沾粉委露:滴落的露水沾濕臉上的妝粉。沾,沾染。委,委積。
理鬢清渠:面對著清澈的水渠整理鬢髮。
裾(jū):指單衣。

創作背景

《麗人賦》創作於公元460年(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四年),當時二十歲左右的沈約在京城四方交遊中結識了一位麗人,兩人曾相互愛戀,晚上私下偷偷相會,這篇賦即是沈約為此麗人而作。

賞析

宋玉的《高唐賦》、曹植的《洛神賦》之後,從兩晉到南北朝,出現了大量以美人為吟誦對象的作品,其中南朝沈約的《麗人賦》可謂其中佼佼者。《麗人賦》之所以不能與《高唐賦》、《洛神賦》比肩,是它塑造的麗人遠沒有巫山神女及洛川神女的影響大。但麗人也是很光彩的。《麗人賦》之麗人乃南北朝藝妓的典型形象。中國的妓樂,兩漢三國時期就很風行,但卻是在宮廷貴族之間,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便伸展到了官僚富豪。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妓樂之風的一個高峰。從《麗人賦》等詠妓可以看出南北朝時期的樂妓已具樂妓之典形風格。

先介紹麗人所在之處,含蓄地指出了麗人的身份。從“狹邪才女”到“雜錯花鈿”,先寫其容貌特點,後寫其華美的服飾。“狹邪才女,銅街麗人”兩句含有典故,前句出自古樂府《長安有狹斜行》,後世用“狹斜”街道指代娼妓居住之所;後句中的“銅街”指的是“銅駝街”,陸機《洛陽記》中有言:“洛陽有銅駝街,漢鑄銅駝二枚,在宮南四會道相對。”後世用來指代城市內的繁華街道。用這兩個典故,則隱晦地指出麗人本是娼妓的身份。

其後,沈約分別從靜態與動態兩個角度展開描寫。“亭亭似月,嬿婉如春”,麗人姿容如皎潔的明月,神態仿如充滿生機的春光,一靜一動,既充滿詩情畫意,又把麗人的不同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麗人的容貌、神態已宛在眼前,作者又更進一步,通過香味、服裝、首飾等現實中的細節,寫麗人之美。

再從“響羅衣而不進”到“風動竹而吹衣”寫麗人的到來。由靜態轉入動態,由對人物外貌的正面描寫轉入對情景的描繪,以期在有畫面、有情節的場景中顯現人物特點。走路時羅衣摩擦的簌簌聲隱約傳來,忽明忽暗的燈光將人影投射到地上,但是卻並未看到人物登場。“響羅衣而不進,隱明燈而未前”兩句,並未直接點出具體人物,卻包含兩位主角:一個是著羅衣隱明燈的麗人,一個是焦急等待中的男子。

麗人終於出場,她“中步檐而一息,順長廊而回歸”,在細微的動作描寫中,麗人的躊躇、顧慮、矜持體現出來,而男子盼而不得的失落心情也隱約可察。

“池翻荷而納影,風動竹而吹衣”,在滿池荷花的映襯下,麗人窈窕的身影漸去漸遠,輕風吹過竹林, 麗人輕薄的羅衣飄逸飛揚。荷花、竹林兩個簡單意象,共同構建出清新雅致的意境,並襯托出了麗人的動人姿態。

從“薄暮延佇”到最後,寫了麗人夜半而來、天明而去的情景。麗人“薄暮延佇,宵分乃至”,出入時臉上含羞,面有媚態,錦衣飄飄,頭飾搖搖。文中正面描寫麗人的嫵媚動人,又像是在以一直未出場的男子的視角欣賞佳人。

“來脫薄妝,去留余膩”一句,隱含一夜歡愛的信息,寫出男子的留戀和回味。麗人離去時,“沾妝委露,理鬢清渠。落花人領,微風動裾”,這一幕情景美好而和諧,令人也不由得心生柔情蜜意。全文在意味悠長的情景中結束,引人遐思。

沈約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對麗人進行了多方面的細緻描繪,並且擺脫了楚辭以來文人慣用“香草美人”寄託身世的傳統,認為“美”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另外,文章文辭艷麗,對偶精工,顯現出南朝駢賦富、輕、艷的特點。

沈約

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於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並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426篇詩文

猜您喜歡

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金朝元好問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葛覃

先秦佚名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愚人食鹽

南北朝僧伽斯那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反為其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