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原野空曠,平林漠漠,戲馬台一片荒涼;深山古寺,夕陽返照,鐘聲報告已是黃昏時光。
人事變幻,每逢重陽,便有萬千思緒;年年歲歲,菊花開放,依舊陣陣寒香。
頭巾傾斜,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髮;語言佳妙,並不礙詩人的鐵石心腸。
放眼望,落木蕭蕭,長江滾滾流淌;誰知道,今日裡,為政務還得繁忙!
注釋
①次韻:用所和詩的韻作詩叫次韻。李節推:疑為李泌,時任節度推判官。南山:據《太平寰宇記》載,南山在徐州城南三里,又名雲龍山。
②平林:平原上的樹林。廣野:廣闊的原野。騎台:指戲馬台。蕭子顯《齊書》:“宋武帝初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項羽戲馬台,至今相承,以為舊準。”
③山寺:即雲龍山上的台頭寺。
④人事:人世上各種事情。自生:自然生髮出。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懷遠執意。
⑤寒花:指菊花。李煜詩:“鬢從近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舊黃。”杜甫詩:“寒花只暫香。”
⑥巾欹(qī):頭巾傾斜。
⑦語妙:《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 妙天下。”石作腸:鐵石心腸。這是用皮日休《桃花賦序》中評宋廣平語。宋廣平即唐玄宗時名相宋璟,他為人耿介剛毅,而其《梅花賦》卻極婉約嫵媚之致,所以皮日休說他“疑其鐵腸與石心,不解吐婉媚辭。然觀其文而有《梅花賦》,清便富麗,得南朝徐庾體,殊不類其為人。”
⑧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
⑨此日:重九節這一日。更須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詩人在重九這一日,更是攜朋邀侶登高賦詩忙個正歡。這是一種很風趣的說法。
賞析
這首詩是重陽登高即景抒懷之作,作者從戲馬台的荒廢,夕陽晚照聯想到老境將至,好景不常,自警應該抓緊時間玩賞風光,多作好詩,不須汲汲於世俗之事。
詩的開頭兩句寫景:“平林廣野騎台荒,山寺鐘鳴報夕陽。”詩句中點明了季節、地點和時間,語意閒雅。戲馬台有典故。東晉末年劉裕北伐歸來為宋公,駐守彭城,曾因餞送孔令辭官還鄉,大會賓僚於戲馬台,一時文士如謝靈運、謝宣遠都有詩詠。回首過往,往日的熱鬧更顯現今的荒涼,首句的重點就在“荒”字上,有詠懷古蹟之意,見出人事代謝之感。這一聯,寫景敘事不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平林”句見人事代謝之感,“山寺’’句則寓時節相催之意,這種象外之意,直透三、四兩句,加強了詩句之間意趣的融合。
第三四兩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時節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陽。每逢佳節,人們便有思親之感;而菊花卻依舊開放,還是和去年一樣,送來陣陣的寒香。詩句中含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代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的感慨。自然的規律,總是如此。
五六兩句,記節日清游的情況:頭巾被風吹得歪斜了,詩人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髮。“巾欹更覺霜侵鬢”這一句暗用了“孟嘉落帽”的故事。所謂暗用,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完全是一個清空無礙的敘事句,寫的都像是當下即刻的事,但實際上已經暗用了某個典故。這方面杜甫做得很成功,陳師道學杜,也成功地吸取了他的這個方法。這裡不但是暗用,而且是活用,也就是能從原典中翻出一種新意,別具一種風流。孟嘉落帽而不自覺,是其通脫忘懷之處,陳師道這裡卻“巾欹更覺霜侵鬢”,頭巾從頭上滑下一半,更覺霜發之多,老去的感受更強了,也更深切地感覺到時節相催。從孟嘉的帽落不覺到陳師道的“巾欹更覺”,原典的意思完全被翻轉過來。下句又用了“石作腸”的典故,詩歌的語言佳妙,也有“清便富麗”的高致,就像宋廣平寫《梅花賦》,措詞婉媚,並不礙其鐵石心腸一樣。另外,此聯用兩個典故來暗寫登高賦詩,妙在隱而不露。
結尾兩句:“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性。”抒發游賞以後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匯滾滾來”句意,寫傍晚登覽所見的遠近景象。“此身”句感嘆節物如此可念,登臨清賞的機會正不應放棄,而此日此身,還須忙於世務,很難得有時間,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陳師道作詩多學杜甫,這首也是學杜甫有得之作,瘦勁渾厚、清淡高致、內涵深蘊。
應酬節物之意,從宋人的創作觀念來看,是一種比較成熟和時俗的題材,所以歐、梅、蘇、黃等大詩人多不經意於此,這大概也是宋詩人去熟忌俗之旨。但陳師道的重陽詩,掃除陳言熟語,著力翻新。於前賢未到之處立意取象,卻能軋軋獨出,於平淡中見奇峻,可以與王維、杜甫等大家的重陽節詩詠爭一日之長,此亦江西詩派“以故為新”的一種表現。
遠岫對壺觴,澄瀾映簪紱。炮羔備豐膳,集鳳調鳴律。
薄劣廁英豪,歡娛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雙鳧出。
沙岸菊開花,霜枝果垂實。天文見成象,帝念資勤恤。
探道得玄珠,齋心居特室。豈如橫汾唱,其事徒驕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