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鷓鴣天·和昌父

宋代辛棄疾

萬事紛紛一笑中。淵明把菊對秋風。細看爽氣今猶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語言工。三賢高會古來同。誰知止酒停雲老,獨立斜陽數過鴻。

鑑賞

這是一首抒情詞,是抒寫自己歸隱情趣的。它以“三賢高會”為樞紐,寫作者同趙昌父、陶淵明的神交,並以淵明自許,寫得若即若離,如夢如幻,動人之至,亦傳神之至。

對於陶淵明,作者將其視為異代知己。在人品與品方面,趙昌父和陶淵明頗多相似之處。據劉宰昌父墓誌說:先生在太和,便座有齋,榜曰思隱。蓋當筮仕之初,已有山林之思。在官清苦,唯以賦詠自娛。以是受知於鄉賢楊萬里。贈詩有云:“西昌主簿如禪僧,日餐秋菊嚼春冰。”“勸渠未要思歸隱,且與西昌作好春。”又贊云:貌恭氣和,無日下推敲之勢;神清骨聳,非山頭瘦苦之客。一笑詩成,萬象春風。劉後村跋其詩云:近歲詩人,惟趙章泉五言有陶、阮意。(轉引自《宋詩紀事》卷五十九)可見趙昌父在淡泊名利、思歸山林方面同陶淵明何其相似!

這首詞大約就是在這一基礎上寫成的。詞的上片詠嘆陶淵明。開頭兩句寫陶淵明的超脫與情趣。言人間萬事,紛紛擾擾,陶淵明一笑了之,而於蕭瑟秋風之中,把菊東籬,聊以自娛,的確如作者在另外的詞中所說“縱無酒,成悵望,只東籬搔首亦風流。”(《木蘭花慢》)“須信採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念奴嬌·重九席上》)何其瀟灑,又何等風流。“須看”二句寫陶淵明的凜然生氣。言陶令雖然作古,但仍生氣勃勃,和南山一樣萬古長青,永存於天地之間。真可謂陶淵明的異代知音,如陶令泉下有知,定當興奮不已。詞的下片寫“三賢高會”。據有關史料記載,自漢至唐以三賢相稱者代不乏人。韓愈《後漢三賢傳》以王充、王符、仲長統為三賢;司空圖《三賢傳》以房玄齡、李靖、魏徵為三賢;宋人賈黯以謝絳、范仲淹、孫甫之翰為三賢;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故作者在下片開頭說,作為古聖先賢,作為古今詩人,情趣和意味高尚,語言訓練有素,古往今來,無不如此。而作者同趙昌父、陶淵明,作為“三賢”也是如此。表現了作者和趙昌父在淡薄名利、樂于歸隱諸方面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因而詠陶淵明也就是詠趙昌父,也是詠自己,是二是三,已達到渾然莫辨的境地。“誰知”二句寫對趙昌父思念之意。淵明一生嗜酒,因“抱病多年”,不能不止,在這點上作者與之相同;淵明賦《停雲》詩,以表達“思親友”之意,而作者以停雲名堂,且隱括淵明《停雲》詩入詞,與陶淵明也完全相同,因知所謂“止酒停雲老”指陶淵明,也是作者自指。所以這兩句實際是說有誰知道我辛棄疾獨立斜陽,細數過鴻,企盼得到你趙昌父的來書呢?這形象是多么鮮明生動,這友誼是多么深厚真摯,而作者卻把深厚的友誼寄寓於一句淡淡的情語之中,又是多么婉轉含蓄,耐人尋味!

辛棄疾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1399篇詩文

猜您喜歡

卜運算元·涼掛曉雲輕

宋代吳文英

涼掛曉雲輕,聲度西風小。井上梧桐應未知,一葉雲鬟裊。
來雁帶書遲,別燕歸程早。頻探秋香開未開,恰似春來了。

小雅·黃鳥

先秦佚名

黃鳥黃鳥,無集於穀,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鏇言歸,復我邦族。
黃鳥黃鳥,無集於桑,無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與明。言鏇言歸,復我諸兄。
黃鳥黃鳥,無集於栩,無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與處。言鏇言歸,復我諸父。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唐代李白

雙鵝飛洛陽,五馬渡江徼。
何意上東門,胡雛更長嘯。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廟。
太白晝經天,頹陽掩餘照。
王城皆盪覆,世路成奔峭。
四海望長安,顰眉寡西笑。
蒼生疑落葉,白骨空相吊。
連兵似雪山,破敵誰能料?
我垂北溟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