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亂後春日途經野塘

唐代韓偓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
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
季重舊遊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經歷大亂,流落到南國他鄉,獨自徘徊,在落梅如雪的晴光野塘。
漁舟驚起水鳥,又翩然落下;拂不去的楊花,飄飄撲來偎人依傍。
昔日的友好知己啊,而今多已逝去,我和庾信一樣,暮年賦滿懷悲愴。
眼看繁華的宮闕街市毀成瓦礫,天崩地陷了,慘痛的浩劫大殃。

注釋
途經:路過。
季重舊遊多喪逝:謂詩人的許多老友都已死去。季重:吳質字。他和曹丕曹植兄弟以及徐幹陳琳、應場、劉楨等人交誼很深。
子山新賦極悲哀:這是以庾信自比,說近來寫的詩極哀傷。子山:庾信字。他出使西魏,被迫留仕北朝,已見其《詠懷》注。
朝市:朝廷與市肆。
陵谷:高岸、深谷。
劫:梵語“劫波”的省略。佛教認為天地經過一段時間,劫火延燒,萬物都成灰燼,然後再從頭開始,謂之一劫。

創作背景

昭宗乾寧二年(895年),邰節度使王行瑜、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引兵人京師,殺宰相韋昭度、李溪,長安大亂。昭宗逃入南山,轉石鎮。士民數十萬人逃出城,多中暑而死,人亦逃出長安,次年春日寫下這首詩。

賞析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一開頭,便點明了“世亂”這樣一個大的背景。“見落梅”而人在“他鄉”,便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家鄉的梅花。南方“他鄉”的梅花已落,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梅花恐怕剛剛綻放吧。由此又想到故鄉是否依舊,親人們是否還都平安。然而,這一切卻無從得知。此時詩人在這荒涼的野塘之畔獨自徘徊。接下來二句“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雖是寫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實際上卻通過環境的死寂,側面地呈現出戰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銳減的現實。“飛還住”、“去卻來”又恰恰代表著詩人的悲怨憂慮,表現了“剪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拂之還來的煩惱思緒。

“季重舊遊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來敘述自己的痛苦境遇。詩人這裡以季重、子山自比,說舊遊之處許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來所作詩文極盡悲哀。這兩句,用典極為貼切、恰當,從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到具體的感情脈絡,典故與現實都息息相關。因而,不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豐富了語言的容量。

最後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據傳,漢武帝開掘昆明池,在池底發現許多黑灰。到東漢明帝時,胡僧竺法蘭來中國,說:“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這二句是說:我親身經歷了戰亂眼看著繁華的都市化為灰燼,夷為荒涼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確是劫灰,天地確是由成而毀。從“眼看”到“始信”,不僅說明了變遷之大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其中蘊藏著人生如夢的深切悲傷和無力回天的哀訴。有著痛定思痛的徹骨之恨。語雖淡,但情至深。

這首詩在藝術上最大的特點是情感脈絡清晰、連貫,節奏性很強,聲音韻律與心緒的律動和諧統一。首聯是引子,觸景生情;頷聯主要表達一種情緒,創造出濃郁的悲愴氣氛。頸聯直切主題,鏤刻入骨,鮮明而深沉。尾聯寫所思所悟,言有盡而味無窮。

韓偓

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438篇詩文

猜您喜歡

塞上曲

宋代田錫

秋氣生朔陲,塞草猶離離。
大漠西風急,黃榆涼葉飛。
襜襤罷南牧,林胡畏漢威。
藁街將入貢,代馬就新羈。
浮雲護玉關,斜日在金微。
蕭索邊聲靜,太平烽影稀。
素臣稱有道,守在於四夷。

雨後曉行獨至愚溪北池

唐代柳宗元

宿雲散洲渚,曉日明村塢。
高樹臨清池,風驚夜來雨。
予心適無事,偶此成賓主。

遊春曲二首·其一

唐代王涯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