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考場失意,千百年來就是讀書人心中永遠的傷痛,無數士人在仕進之旅中嘗盡辛酸。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將這種情緒訴諸筆端。常建的《落第長安》和無名氏的《雜詩》就充分刻畫了金榜無名的失望和痛苦,無顏歸家的無奈與悲傷。
唐代詩人常建一生沉淪失意,《落第長安》是他落第失意之作。本詩以設疑起句,詩人本來有個充滿幸福和溫馨的家,但不能回去,還要留在異地他鄉。這種設疑的手法,促使讀者往下讀。“恥”、“失路人”揭出了謎底——政治清明卻金榜無名,作者這個落榜之人只能無限羞愧。
作者不回家,是因為害怕家鄉的花鳥會恥笑於他。從“鶯花笑”三個字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的羞愧之深。花鳥都會恥笑他,那么人會怎么樣?結果不言而喻。詩人在這裡運用擬人的手法移情於物,以虛寫實,用“鶯花笑”表現人的複雜情感,細膩而生動,讓人回味無窮。
既然害怕遭人恥笑,那就不回去了吧。可有家哪能不回呢?對家園的思念又是那樣的深切!詩人落第後的沮喪和有家難歸的無奈在詩中表現得極為深切,我們仿佛聽到了作者的無聲嗚咽,這種壓抑的情感,更讓人同情,更能引起失意人情感的共鳴。
猜您喜歡
倦遊京洛風塵,夜來病酒無人問。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香散梅梢,凍消池面,一番春信。記南樓醉里,西城宴闋,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幾,早人驚、潘郎雙鬢。當時體態,如今情緒,多應瘦損。馬上牆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憑欄乾,但有盈盈淚眼,羅襟搵。
屈指流年未幾,早人驚、潘郎雙鬢。當時體態,如今情緒,多應瘦損。馬上牆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憑欄乾,但有盈盈淚眼,羅襟搵。
悄郊原帶郭,行路永,客去車塵漠漠。斜陽映山落,斂餘紅、猶戀孤城闌角。凌波步弱,過短亭、何用素約。有流鶯勸我,重解繡鞍,緩引春酌。
不記歸時早暮,上馬誰扶,醒眠朱閣。驚飆動幕,扶殘醉,繞紅藥。嘆西園、已是花深無地,東風何事又惡?任流光過卻,猶喜洞天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