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在軍登城樓

唐代駱賓王

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城上軍威使人望而生畏,連江中的水都似乎殺氣騰騰。
現在,我身穿軍裝準備戰鬥,等到平定了天下時,一定載歌載舞進入長安京城。

注釋
①軍:指軍中。
②風威:軍威。險:望而生畏的意思。
③水氣:指殺氣。寒:不寒而慄。
④戎衣:即軍裝。定:平定。
⑤歌舞:載歌載舞。長安:唐的都城。

創作背景

公元683年(弘道元年),唐高宗去世,武則天把持朝政,引起人民不滿。不久被貶為柳州司馬的李敬業提出“匡復唐室”的口號,在揚州起兵征討武則天。被貶為臨海丞的駱賓王也投奔李敬業麾下,負責軍中宣傳工作。《在軍登城樓》與《討武曌檄》作於同一時期,可以說是檄文的高度藝術概括。

賞析

歌以對句起興,在深秋的一個清晨,詩人登上了廣陵城樓,縱目遠望,浮思遐想。此刻樓高風急,江霧濃重,風雨瀟瀟。“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兩句寫深秋景色,城上冷風颼颼,江中水氣寒冷,好一派肅殺景象。詩句曉暢雋永,看似質樸平易不著筆力。詩人借用了《梁書·元帝紀》中“信與江水同流,氣與寒風共憤”的典故,恰到好處地抒發了同仇敵愾的豪情與激憤。充分表現臨戰前的緊張、肅穆、莊嚴的氣氛和將士們的進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營造一個“風冷水寒”的悲劇氛圍,與“風瀟瀟兮易水寒”一樣,給人以慷慨悲壯蒼涼激越的感受。詩的三四句寫詩人對討武戰爭必勝的信心。第三句詩“戎衣何日定”,“何日”意為“總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勝之心力透紙背。這句詩借周武王討伐殷紂王的故事隱喻李敬業討伐武則天是以有道伐無道,說明“匡復”是正義的,順應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會勝利的。詩的最後一句,“歌舞入長安”,水到渠成輕鬆自然地作了結尾,表現出詩人必勝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則成仁的徹底反抗精神和大無畏氣概。

這首詩工於用典且渾然一體,增強了詩的深度和概括力。這首小詩,屬對工整,語言樸實,音韻和諧流暢。若將此詩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難發現,此詩所描述的是“風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體現的卻是詩人的滿腔熱情和雄心,這一“冷”一“熱”對比,映襯,賦予了此詩特有的魅力。

駱賓王

駱賓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云為僧。► 145篇詩文

猜您喜歡

聞蟲

唐代白居易

暗蟲唧唧夜綿綿,況是秋陰欲雨天。
猶恐愁人暫得睡,聲聲移近臥床前。

關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

宋代周邦彥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重疊金·壬寅立秋

宋代黃升

西風半夜驚羅扇。蛩聲入夢傳幽怨。碧藕試初涼。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許雙鴛宿。又是五更鐘。鴉啼金井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