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口送友人
唐代:司空曙
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來時萬里同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峽口的花隨風降落,春天快要過去了,想到彼此將要分手萬里,不禁淚水沾濕了巾帕。
來的時候(我們)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這個“客人”倒變成了主人來送別自己的朋友了。
注釋
① 峽口:兩山夾水的地方,這裡指長江出蜀的險隘。
② 欲盡春:春欲盡。
③ 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鑑賞
唐時,以相互送別為題的絕句頗多,或寫景寄情,或直抒心懷,在寫作上手法多樣,千姿百態。這首《峽口送友》,它不同於一般的送別詩,客中送客,自難為情,況又“萬里”之遠,“同為客”呢?作者身為客人卻反客為主,淋漓盡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惆悵心情。
首句寫眼前景物,點明時間、地點。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繪,寫到“客”、“主”雙方。說明該詩詞採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技法。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後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三句轉寫“來時”,為下句鋪陣,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結,寫出彼此間的惆悵心情。選材一般,寫法卻比較別致。可見,作者匠心獨用,想像力較為豐富。表達出作者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
該詩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徵,渲染氛圍,營造意境,並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峽口花已飛落,知道春將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調。“天涯”二字讓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離,“淚沾巾”將更多的可能留給了生離。別情總是最傷感最纏綿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淒涼,又遇別客情,則比一般的送別更加的悲悽。哀傷自己異鄉為客,無論是物質和精神都沒有寄託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總感覺人在虛里飄。難得結交一摯友,可是如今卻要話別,別情可謂淒涼入骨。作者將別情融入自己的身世處境,情感更加的深刻複雜。
創作背景
此詩是司空曙與好友離別後所作,具體作年不詳。現實逼使他們的目光向內凝縮,他們以其敏感的詩心直接把握時代的心理節奏和情緒特點,將詩的觸角伸向審美主體的心靈深處,通過表現詩人複雜深微的心態實現對歷史、對社會、對人生的領悟。
司空曙
司空曙(約720-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廣平(今河北永年縣東南)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唐代詩人。約唐代宗大曆初前後在世。大曆年進士,磊落有奇才,與李約為至交。性耿介,不乾權要。家無擔石,晏如也。嘗因病中不給,遣其愛姬。韋辠節度劍南,辟致幕府。授洛陽主簿。。其詩多為行旅贈別之作,長於抒情,多有名句佳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閒淡,語近性情。"(《唐音癸簽》卷七)有《司空文明詩集》。其詩樸素真摯,情感細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長於五律。詩風閒雅疏淡。► 180篇詩文
客從遠方來
兩漢:佚名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示長安君
宋代: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蘭亭集序 / 蘭亭序
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不知老之將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將至)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