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一個淒清的深秋,楓葉漂浮於江水之上。這時一陣西風吹來,漫山的樹木發出蕭蕭之聲,聞見此景,小女子我傷感了。極目遠眺,見江橋掩映于楓林之中。日已垂暮,咋還不見情郎乘船歸來。不見情郎歸,小女子我焦灼了。我對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綿不絕,流水有多長,我的思念就有多久。
注釋
⑴江陵:唐朝時江陵府東境達今湖北潛江漢水南岸。詩中“江陵”指長江南岸之潛江,而非北岸之江陵。子安,即李億,為朝廷補闕。《情書寄子安》題下注云:“一本題下有補闕二字。”可知李子安即李億。但也有人認為子安為另一人。
⑵掩映:時隱時現,半明半暗。暮帆:晚歸的船。
⑶“憶君”二句:同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與北宋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表現手法相似。
創作背景
據載,李億、魚幼微(魚玄機原名)二人在大詩人溫庭筠的撮合之下一見鍾情。但在江陵,李億還有一個原配夫人裴氏,見丈夫去京多時仍不來接自己,於是多次來信催促。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李億隻好親自東下接眷。魚幼微送別了李億,便牽腸掛肚地寫了這首《江陵愁望寄子安》。鑑賞
魚玄機這首《江陵愁望寄子安》載於《全唐詩》卷八〇四。下面是中國李白研究學會理事、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建安詩人徐幹有著名的《室思》詩五章,第三章末四句是:“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後世愛其情韻之美,多仿此作五言絕句,成為“自君之出矣”一體。女詩人魚玄機的這首寫給情人的詩,無論從內容、用韻到後聯的寫法,都與徐幹《室思》的四句十分接近。但體裁屬七絕,可看作“自君之出矣”的一個變體。惟其有變化,故創穫也在其中了。
五絕與七絕,雖同屬絕句,二體對不同風格的適應性卻有較大差異。朱自清說:“論七絕的稱含蓄為‘風調’。風飄搖而有遠情,調悠揚而有遠韻,總之是餘味深長。這也配合著七絕的曼長的聲調而言,五絕字少節促,便無所謂風調。”(《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讀魚玄機這首詩,覺著它比《自君之出矣》多一點什麼的,正是這裡所說的“風調”。本來這首詩也很容易縮成一首五絕:“楓葉千萬枝,江橋暮帆遲。憶君如江水,日夜無歇時”,字數減少而意思不變,但總感到少一點什麼,也是這裡所說的“風調”。試逐句玩味魚詩,看每句多出兩字是否多餘。
首句以江陵秋景興起愁情。《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極目千里兮傷春心。”楓生江上,西風來時,滿林蕭蕭之聲,很容易觸動人的愁懷。“千枝復萬枝”,是以楓葉之多寫愁緒之重。它不但用“千”“萬”數字寫楓葉之多,而且通過“枝”字的重複,從聲音上狀出枝葉之繁。而“楓葉千萬枝”字減而音促,沒有上述那層好處。
“江橋掩映──暮帆遲”。極目遠眺,但見江橋掩映于楓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見那人乘船歸來。“掩映”二字寫出楓葉遮住望眼,對於傳達詩中人焦灼的表情是有幫助的。詞屬雙聲,念來上口。有此二字,形成句中排比,聲調便曼長而較“江橋暮帆遲”為好聽。
前兩句寫盼人不至,後兩句便接寫相思之情。用江水之永不停止,比相思之永無休歇,與《室思》之喻,機杼正同。乍看來,“西江”、“東流”頗似閒字,但減作“憶君如流水,日夜無歇時”,比較原句便覺讀起來不夠味了。劉方平《春怨》末二句云:“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晚清王闓運稱讚說“以東、西二字相起,(其妙)非獨人不覺,作者也不自知也”,“不能名言,但恰入人意。”(《湘綺樓說詩》)魚玄機此詩末兩句妙處正同。細味這兩句,原來分用在兩句之中非為駢偶而設的成對的反義字(“東”“西”),有彼此呼應,造成抑揚抗墜的情調,或擒縱之致的功用,使詩句讀來有一唱三嘆之音,亦即所謂“風調”。而刪芟這樣字面,雖意思大致不差,卻必損韻調之美。因此魚玄機此詩每句多二字,有助於加強抒情效果,它們充分發揮了作用。所以比較五絕“自君之出矣”一體,藝術上正自有不可及之處。
白久在廬、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處無間,嵒信頻及,許為主人,欣然適會本意。當冀長往不返,欲便舉家就之,兼書共游,因有此贈。
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淪落。
沉懷丹丘志,沖賞歸寂寞。
朅來游閩荒,捫涉窮禹鑿。
夤緣泛潮海,偃蹇陟廬霍。
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