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唐代王維

帝子遠辭丹鳳闕,天書遙借翠微宮。
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
林下水聲喧語笑,岩間樹色隱房櫳。
仙家未必能勝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賞析二

首聯敘事,言岐王奉詔離開京城去九成宮避暑。“帝子”,指岐王。“丹鳳闕”,泛指帝京宮室。“天書”,天子詔命。“翠微宮”,非實指終南山之翠微宮,而是以“翠微”為形容語,直稱九成宮。山氣青蒼叫“翠微”,九成宮建在山上,以此相稱,便微透一股青翠幽靜之氣,既與題目的避暑相切,又開啟下文的鋪開描寫,有曲徑通幽之妙。

頷聯,頸聯集中寫九成官消暑勝地的景致。白雲繞窗,並從戶牖的縫罅中偷襲入來,沾惹衣上;捲起簾幔,劉鏡理妝,山泉的投影即在鏡中,則窒面懸瀑可知。瀑水投下峽谷,谷在林封樹掩之中,透過密林,傳來歡聲笑語般的嘩嘩水聲;而重重房室都在岩問綠蔭之中。四句把“翠微”二字具體形象化,寫出一個雲擁霧繞、樹抱水環的勝境,這還不是如登仙界嗎?尾聯即順此以誇耀收結。仙境也未必勝過此地,不必學王子晉成仙了。“吹笙”,用王子晉的典故。《列仙傳》載,周靈王太子晉好吹笙作風鳴.游伊洛之間,被浮丘公接上嵩山。這個典故選擇甚妙。恰合“帝子”岐王的身份。

創作背景

作於開元六年(公元718年),王維在長安遊歷,曾隨岐王在九成宮避暑。

賞析

如果說,摩詰的“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王維《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自然入妙,別有思致,“澗花輕粉色,山月少燈光”(王維《從岐王夜讌衛家山池應教》)使人感覺山澗清新,夜色迷人,那么在這首里的“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林下水聲喧語笑,岩間樹色隱房櫳。”則是詩中有畫,畫中有人,不是仙境勝似仙境。

這首詩中“仙家未必能勝此,何事吹笙向碧空?”句,引用了《列仙傳》中的典實:“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顛。’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二句意謂,仙家的居處未必能勝過九成宮,為什麼要像太子晉那樣成仙而去?充滿了濃郁的仙風道氣,頌讚了岐王的神仙風致。

雖然摩詰這三首“應教”詩都是應制之作,頌聖之品,但皆鮮潤清朗,充滿了自然野趣,仙風道氣,展示了摩詰似仙山瓊閣般的精神世界。

王維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476篇詩文

猜您喜歡

彭蠡湖中望廬山

唐代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崢嶸當曙空。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於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岩棲者,

游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韻

唐代柳宗元

謫棄殊隱淪,登陟非遠郊。
所懷緩伊鬱,詎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潛神蛟。
開曠延陽景,回薄攢林梢。
西亭構其巔,反宇臨呀庨。
背瞻星辰興,下見雲雨交。
惜非吾鄉土,得以蔭菁茆。
羈貫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灃川,

念奴嬌·西湖雨感次素庵韻

清代徐燦

雨窗閒話,嘆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幾遍青山酬對好,依舊黛眉當閣。灑道輪香,潤花杯滿,不似前秋惡。繡簾才卷,一樓空翠回薄。
擬泛煙中片葉,但兩湖佳處,任風吹泊。山水清音聽未了,隱岸玉箏金索。頭上催詩,枕邊滴夢,謾惜瑤卮落。相看不厭,兩高天際孤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