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代:溫庭筠
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勛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注釋
⑴渤海——即渤海王國,公元698年(武周聖曆元年)大祚榮建立的以粟末靺鞨族為主體的,結合部分高句麗人的一個地方性政權,地域在今黑龍江、吉林部分地區。
⑵“疆理”句——《左傳》:“賓媚人對晉曰:‘先王疆理天下。’”
⑶“車書”句——南朝
庾信《哀江南賦》:“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
⑷中華——指中原地區。
⑸“定界”句——《新唐書·吐蕃傳》:“宰相
裴光庭聽以赤嶺為界,表以大碑,刻約其上。”
創作背景
渤海王國作為一個受唐帝國冊封的地方政權,曾建都於敖東城(今吉林敦化東南)。渤海先後派使臣朝唐有132次之多,唐朝也十多次派人赴渤海,雙方貿易往來十分頻繁。最為突出的是,渤海銳意學習中原文化。渤海王子和貴族子弟紛紛至中原學習,有的經過科舉考試,留作唐官。在渤海與唐朝的密切交往中,唐人對渤海人的感情不斷加深。此
詩描寫的就是渤海王子學成歸國時,作者與之依依惜別之情之景。
鑑賞
詩開篇就說,雖然內地與邊疆相隔甚遠,但唐朝與渤海在文化上屬於“一家”。這指出了雙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雙方就不會因為地域不同而影響精神上的聯繫。首聯是臨別時的勸慰,也表達出雙方間的厚誼深情,特別是唐人對東北邊疆渤海人的情誼。頷聯是對王子文化素養的讚譽。王子勤奮學習,如今博學多才,載譽而歸,值得慶賀;王子美妙的文章、詩句都留在中國,為人傳誦,這又是值得稱道與感謝的。頸、尾聯兩聯詩筆折轉,想像王子歸途情況及歸國後對長安內地的思念。越過赤嶺界碑,順著東流江水,王子揚帆直進,向朝霞曙光出現的東方故國駛去。“曙霞”暗含著對“海東盛國”的讚美。王子到達本國後,追憶在長安時的美好生活,定然會回首遙望,可那時已天遙地遠,各在一方了。尾聯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捨之情,於此可見篇首的勸慰,不僅含有王子的眷戀惜別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強作笑容的離愁別緒。
此詩語言清淺樸素,感情色彩濃郁,是一首較好的贈別詩。作為我國各族人民之間親密交往的歷史記載,此詩更有其獨特價值。尤其是這首反映了一個重要史實:當時渤海國重視學習、吸取中原文化,以至於中原文化滲透融合進渤海文化的各個方面。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488篇詩文
答龐參軍
魏晉:陶淵明
龐為衛軍參軍,從江陵使上都,過潯陽見贈。
衡門之下,有琴有書。
載彈載詠,爰得我娛。
豈無他好,樂是幽居。
朝為灌園,夕僵蓬廬。
人之所寶,尚或未珍。
不有同好,雲胡以親?
我求良友,實靚懷人。
歡心孔洽,棟宇惟鄰。
龐為衛軍參軍,從江陵使上都,過潯陽見贈。
衡門之下,有琴有書。
載彈載詠,爰得我娛。
豈無他好,樂是幽居。
朝為灌園,夕僵蓬廬。
人之所寶,尚或未珍。
不有同好,雲胡以親?
我求良友,實靚懷人。
歡心孔洽,棟宇惟鄰。
伊余懷人,欣德孜孜。
我有旨酒,與汝樂之。
乃陳好言,乃著新詩。
一日不見,如何不思。
嘉游未斁,誓將離分。
送爾於路,銜觴無欣。
依依舊楚,邈邈西雲。
之子之遠,良話曷聞。
昔我雲別,倉庚載鳴。
今也遇之,霰雪飄零。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
豈忘宴安,王事靡寧。
慘慘寒日,肅肅其風。
翩彼方舟,容裔江中。
勖哉征人,在始思終。
敬茲良辰,以保爾躬。
▲青門柳
唐代: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廣陵贈別
唐代:李白
玉瓶沽美酒,數里送君還。
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間。
天邊看淥水,海上見青山。
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