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酒
魏晉:陶淵明
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
秋草雖未黃,融風久已分。
素礫皛修渚,南嶽無餘雲。
豫章抗高門,重華固靈墳。
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
神州獻嘉粟,西靈為我馴。
諸梁董師旅,芊勝喪其身。
山陽歸下國,成名猶不勤。
卜生善斯牧,
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
秋草雖未黃,融風久已分。
素礫皛修渚,南嶽無餘雲。
豫章抗高門,重華固靈墳。
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
神州獻嘉粟,西靈為我馴。
諸梁董師旅,芊勝喪其身。
山陽歸下國,成名猶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樂不為君。
平王去舊京,峽中納遺薰。
雙陽甫雲育,三趾顯奇文。
王子愛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練九齒,閒居離世紛。
峨峨西嶺內,偃息常所親。
天容自永固,彭殤非等倫。
▲跋子瞻和陶詩
宋代:黃庭堅
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
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
古遊俠呈軍中諸將 / 遊俠篇
唐代:崔顥
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
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
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
還家且行獵,弓矢速如飛。
地迥鷹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間帶兩綬,轉眄生光輝。
顧謂今日戰,何如隨建威?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
教您賞詩詞
少年游·並刀如水
宋代:周邦彥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訴衷情·琵琶女
宋代:蘇軾
小蓮初上琵琶弦,彈破碧雲天。分明繡閣幽恨,都向曲中傳。
膚瑩玉,鬢梳蟬,綺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隨人,似斗嬋娟。
題胡逸老致虛庵
宋代:黃庭堅
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常作災。
能與貧人共年穀,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隨宴坐圖畫出,水作夜窗風雨來。
觀水觀山皆得妙,更將何物污靈台。
李白墓
唐代:白居易
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狼跋
先秦:佚名
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几几。
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水仙子·懷古
元代:張可久
秋風遠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鳳杯。紅妝肯為蒼生計,女妖嬈能有幾?兩蛾眉千古光輝:漢和番昭君去,越吞吳西子歸。戰馬空肥。
張中丞傳後敘
唐代:韓愈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得李翰所為《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立傳,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
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後異耳。兩家子弟材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得李翰所為《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立傳,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
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後異耳。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於賊。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愛之肉,以與賊抗而不降乎?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所欲忠者,國與主耳,而賊語以國亡主滅。遠見救援不至,而賊來益眾,必以其言為信;外無待而猶死守,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日而知死所矣。遠之不畏死亦明矣!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遠之賢而為之邪?
說者又謂遠與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遠所分始。以此詬遠,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人之將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於理矣!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遠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猶不得免,其他則又何說!
當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及其無救而且窮也,將其創殘餓羸之餘,雖欲去,必不達。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於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愈嘗從事於汴徐二府,屢道於兩府間,親祭於其所謂雙廟者。其老人往往說巡、遠時事云:南霽雲之乞救於賀蘭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雲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雲坐。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雲泣下。雲知賀蘭終無為雲出師意,即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愈貞元中過泗州,船上人猶指以相語。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即牽去,將斬之;又降霽雲,雲未應。巡呼雲曰:“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雲笑曰:“欲將以有為也;公有言,雲敢不死!”即不屈。
張籍曰:“有於嵩者,少依於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圍中。籍大曆中於和州烏江縣見嵩,嵩時年六十餘矣。以巡初嘗得臨渙縣尉,好學無所不讀。籍時尚小,粗問巡、遠事,不能細也。云:巡長七尺余,須髯若神。嘗見嵩讀《漢書》,謂嵩曰:“何為久讀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於書讀不過三遍,終身不忘也。“因誦嵩所讀書,盡卷不錯一字。嵩驚,以為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帙以試,無不盡然。嵩又取架上諸書試以問巡,巡應口誦無疑。嵩從巡久,亦不見巡常讀書也。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萬,巡因一見問姓名,其後無不識者。巡怒,須髯輒張。及城陷,賊縛巡等數十人坐,且將戮。巡起鏇,其眾見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眾泣不能仰視。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遠寬厚長者,貌如其心;與巡同年生,月日後於巡,呼巡為兄,死時年四十九。”嵩貞元初死於亳宋間。或傳嵩有田在亳宋間,武人奪而有之,嵩將詣州訟理,為所殺。嵩無子。張籍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