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1 / 6頁

史記·七十列傳·儒林列傳

,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歐陽生教千乘兒寬。兒寬既通尚書,以文學應郡舉,詣博士受業,受業孔安國。兒寬貧無資用,常為弟子都養,及時時間... 閱讀全文

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二

崧有力焉,德之;亦不責琦。乙丑,以琦為秘書監;丙寅,以崧為兵部侍郎、判戶部。初,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范延光微時,有術士張生語之云:“必為將相。”延光既貴,信重之。延光嘗夢蛇自臍入腹,以問張生張生曰:“蛇者龍也,帝王之兆。”延光由是有非望... 閱讀全文

續資治通鑑·元紀·元紀三十一

起柔兆涒灘正月,盡強圉作噩六月,凡一年有奇。 ◎至正十六年 春,正月,壬午朔,改福建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為福建行中書省。 是日,張士誠弟士德陷常熟州。時江陰群盜,互相吞啖,江宗三、硃英,分黨戕殺。宗三將入城殺英,時英就招安,為判官,州之僚佐無如... 閱讀全文

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

黃帝問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余已知之矣,願聞其與三陰三陽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區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 閱讀全文

漢書·傳·儒林傳

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間。齊學者由此頗能言《尚書》,山東大師亡不涉《尚書》以教。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毆陽生。張生為博士,而伏生孫以治《尚書》征,弗能明定。是後魯周霸、雒陽賈嘉頗能言《尚書》雲。歐陽生字和伯,千乘人也... 閱讀全文

後漢書·列傳·儒林列傳上

為其傳。融授鄭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傳》,自是《費氏》興,而《京氏》遂衰。《前書》云:濟南伏生傳《尚書》,授濟南張生及千乘歐陽生,歐陽生授同郡B6 F9寬,寬授歐陽生之子,世世相傳,至曾孫歐陽高,為《尚書》歐陽氏學;張生授夏侯都尉,... 閱讀全文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二十二

遵道也。從大路南四里余,而抵鶴慶北關,托宿於關外,乃入北門,是為舊城。南半里,轉而西,為御前守御所在焉。摩尼山復吾師之子張生家,北向而居,入叩之,往去摩尼未返也。又轉南,再入城門,是為新城。始知鶴慶城二重,南新北舊,南拓寬闊而北束。入新城,... 閱讀全文

魏書·列傳·卷六十六

?”對曰:“褚裒以女輔政辭 不入朝。淵源譏其不恭,故有太上之刺。本稱其非,不記其是。不謂殿下以此賜難。” 侍中崔光曰:“張生表中引晉有小子侯,出自鄭注,非為正經。”對曰:“雖非正 經之文,然述正經之旨。公好古習禮,復固斯難?”御史中尉元匡因... 閱讀全文

魏書·列傳·卷七十二

,牛天祐受《易》。詮、祐粗為 開發,而吾貴覽讀一遍,便即別構戶牖。世人競歸之。曾在夏學,聚徒千數而不講 《傳》,生徒竊雲張生之於《左氏》似不能說。吾貴聞之,謂其徒曰:“我今夏講 暫罷,後當說《傳》,君等來日皆當持本。”生徒怪之而已。吾貴謂劉... 閱讀全文

魏書·列傳·卷七十八

營書,手自刪削。卷無重複者四千有餘矣。猶括次專家,搜比讜議, 隆冬達曙,盛暑通宵。雖仲舒不窺園,君伯之閉戶,高氏之遺漂,張生之忘食,方 之斯人,未足為喻。謐嘗詣故太常卿劉芳推問音義,語及中代興廢之由,芳乃嘆曰: ‘君若遇高祖,侍中、太常非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