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3 / 11頁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零三

密奏,貶虔州掾曹, 復為考功員外郎裴垍善其應對機捷,遷考功郎中、集賢院學士,轉給事中。裴垍罷 相,為太子賓客,未幾而卒。李吉甫復入相,與垍宿嫌,不加贈官;伯芻上疏論之, 贈垍太子少傅。伯芻妻,垍從姨也。或讒于吉甫,此以論奏。伯芻懼,亟請散地...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零四

。從史浸驕,與王承宗、田緒陰相連結,欲效河朔事以固其位。戡每秉筆至不軌 之言,極諫以為不可,從史怒戡,歲余,謝病歸洛陽。李吉甫鎮揚州,召為賓佐。 從史知之,上疏論列,請行貶逐。憲宗不得已,授衛尉丞,分司洛陽。初,貞元中 籓帥誣奏從事者,皆不...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零五

於頔素聞其名, 既謁見,群危言激切,頔甚悅。奏留充山南東道節度副使、檢校兵部郎中,兼御史 中丞,賜紫金魚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愛重之,召入為吏部郎中。元衡輔政, 舉群代己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呂溫、羊士諤為御史。吉甫以羊、呂險躁,持之數 日...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零六

啟僥倖。且如頔之不法,然而陛下不忍加懲,臣恐今後不逞之徒如頔者 眾矣!死援頔例,陛下何以處之?是恩曲於前而弊生於後。若以李吉甫有賜謚之例, 則甫之為相也,有犯上殺人之罪乎?以頔況之,恐非倫類。如以頔常入財助國,改 過來覲,兩使絕域,可以贖論...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零七

鎮 使蘇光榮為涇原節度使,弘景草麻,漏敘光榮之功,罷學士,改司門員外郎,轉吏 部員外、左司郎中,改吏部度支郎中。張仲方貶李吉甫謚,上怒,貶仲方。弘景坐 與仲方善,出為綿州刺史。宰相李夷簡出鎮淮南,奏為副使,賜以金紫。入為京兆 少尹,遷給事中...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零八

。撫蠻夷,約 束明具,不輒生事。重慎端謹,雖淡於接物,而開府極一時之選。八年,征還。至 駱谷,重拜門下侍郎、平章事。 時李吉甫、李絳情不相葉,各以事理曲直於上前。元衡居中,無所違附,上稱 為長者。及吉甫卒,上方討淮、蔡,悉以機務委之。時王承...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一十一

吳少誠專蔡州,朝廷姑息 之。元卿白衣謁見,署以劇縣,鏇闢為從事,奏授試大理評事。亦事少陽,後奏轉 監察里行。因上奏,宰相李吉甫深加慰納,自是一歲或再隨奏至京師。元卿每與少 陽言,諭以大義。乃為凶黨所構,賴節度判官蘇肇保持,故免。元卿潛奉朝廷...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一十三

錫。文宗怒,欲加極法。質與常侍崔玄亮雨泣切 諫,請付外推,申錫方從輕典。質為中人側目,執政出為虢州刺史。質射策時,深 為李吉甫所器;及德裕為相,甚禮之,事必咨決。尋召為給事中、河南尹。八年, 為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宣歙團練觀察使。在政三年...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一十四

士第,累官至太常博士,早世。子鐸、鐐。 起,字舉之,貞元十四年擢進士第,釋褐集賢校理,登制策直言極諫科,授藍 田尉。宰相李吉甫鎮淮南,以監察充掌書記。入朝為殿中,遷起居郎、司勛員外郎、 直史館。元和十四年,以比部郎中知制誥。穆宗即位,拜中書...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一十五

。翌日,降中使獎勞之,曰:“卿所獻之文云:‘氣行無間,隙不 在大。’何憂朕之深也?”逾月,拜御史中丞。 公綽素與裴垍厚,李吉甫出鎮淮南,深怨垍。六年,吉甫復輔政,以公綽為潭 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觀察使。湖南地氣卑濕,公綽以母在京師,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