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2 / 3頁

宋史·本紀·卷四十五

亥,以呂文德兼夔路策應使。丙寅, 命馬光祖兼淮西總領財賦。 五月戊辰朔,詔趙葵依舊少保、兩淮宣撫使、判揚州,進封魯國公;徐清叟觀 文殿大學士、知建寧府。饒虎臣罷。壬申,李曾伯、史岩之並落職解官,曾伯坐嶺 南閉城自守,不能備御;岩之坐鄂州圍解... 閱讀全文

宋史·列傳·卷一百六十四

州。王遂抗疏力爭,帝曰:"本以授其兄袁肅,報行誤耳。"令遂勉甫無它志。翼日,乃與肅江州。而殿中侍御史徐清叟復論甫守富沙日贓六十萬,湯巾等又爭之,清叟亦悔。未幾,改知婺州,不拜。喜熙元年,遷中書舍人。入見,陳心源之說,帝問... 閱讀全文

宋史·列傳·卷一百六十七

道得失,興師取財之所,名《蜀鑒》。有奏議、《四書講義》、《鄉約口義》、《諸老記聞》、《容台議禮》、文集行於世。初,昌裔與徐清叟、杜范一日併入台,皆天下正士,四方想聞風采,人至和《三諫詩》以侈之。然才七閱月以遷,故莫不惋惜雲。後謚忠肅。汪綱,... 閱讀全文

宋史·列傳·卷一百七十三

而清之亦慨然以天下為己任,召還真德秀、魏了翁、崔與之、李{直土}、徐僑、趙汝談、尤焴、游似、洪咨夔、王遂、李宗勉、杜范、徐清叟、袁甫、李韶,時號"小元祐。"大者相繼為宰輔,惟與之終始辭不至,遣逸如劉宰、趙蕃皆見旌異。是時... 閱讀全文

宋史·列傳·卷一百七十四

清之益不樂。授稿殿中侍御史陳垓以劾公許,參知政事吳潛奏留之,帝夜半遣小黃門取垓疏入。後二日,二府奏公許不宜去,同知樞密院徐清叟上疏論垓。太學生劉黻等百餘人、布衣方和卿伏闕上書論垓。朝廷尋授寶章閣學士、知隆興府,而公許已死矣。遺表上,帝嗟悼,...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宋史·列傳·卷一百七十五

常平,面陳和糴折納之敝,建虎丘書院以祀尹焞。移浙東提點刑獄,寒食放囚歸祀其先,囚感泣如期至。召為左司諫,與王萬、郭磊卿、徐清叟俱負直聲,當時號"嘉熙四諫"。上疏言:"立太子、厚倫紀,以弭火災"。又論余... 閱讀全文

宋史·列傳·卷一百七十九

王伯大 鄭寀 應亻繇 徐清叟 李曾伯 王野 蔡抗 張磻 馬天驥朱熠 饒虎臣 戴慶炣 皮龍榮 沈炎王伯大,字幼學,福州人。嘉定七年進士。歷官主管戶部架閣,遷國子正、知臨江軍,歲飢,振荒有法。遷國子監丞、知信陽軍,改知池州兼權江東提舉常平。久之... 閱讀全文

宋史·列傳·卷一百八十二

史宅之將守袁州,韶率同列一再劾之。俱不報。乞解言職,拜殿中侍御史,辭,不允。奏曰:"頃同臣居言職者四人,未逾月徐清叟去,未三月杜范、吳昌裔免,獨臣尚就列。清叟昨言'三漸',臣繼其說,李宗勉又繼之,陛下初不加怒,而清... 閱讀全文

宋史·列傳·卷一百八十三

ot;吾以一布衣蒙上恩至此,雖捐軀無以報,利鈍非所計也。"力求補外,以集英殿修撰知建寧府。蠲租稅,省刑罰,郡人徐清叟、蔡抗以為有古循吏風。民有夢從者甚郡,迎祠山神,出視之則夢觀也。俄而夢觀得疾,口授遺表,不忘規諫,遂卒。帝悼惜久之... 閱讀全文

齊東野語·卷十四

從偽,彈劾無虛日,朝野為之側足。越再歲,忽頒寬恩,或謂史揆嘗有所睹而然。辛卯郁攸之變,太室省部悉為煨燼,下詔求言。籍田令徐清叟應詔疏略云:"人倫睦則天道順,一或悖其常,則天應之以禍也。巴陵有過,罔克繼紹,大臣協定大計,挈神器歸之陛...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