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15 / 16頁

萬曆野獲編·卷一

舉,真不得其解。竊嘗考宋十三帝,惟欽宗無配享,其他帝皆有侍臣:太祖則趙普、曹彬;太宗則薛居正、潘美、石熙載;真宗則李沆、王旦、李繼隆;仁宗則王曾、呂夷簡、曹瑋;英宗則韓琦、曾公亮;神宗則富弼,後斥弼而用王安石,最後又斥安石仍用弼;哲宗則蔡確... 閱讀全文

萬曆野獲編·卷九

署詩文俱用之。同為首揆,相去不數十年,何以雷同至此?想或偶不記憶耳!【古道】古人交以先投契為主,不論後來貴賤。如魏野之於王旦,邵雍之於文彥博、司馬光尚矣。挽近漸失此意。而尚有存者,如松江之陸平泉宗伯,與徐華亭科第相去二十年,徐已位大宗伯,陸... 閱讀全文

夷堅志·夷堅乙志·卷十八

寺求索.且禱於佛僧.竟夕不見.明日聞篋中啼聲.啟鑰見兒.蓋熟睡方起也.即日徙出.至今空此室雲.長老說.嘉陵江邊寺奉中大夫王旦.字明仲.興州人.所居去郡數十里.前枕嘉陵江.嘗晚飲沾醉.獨行江邊.小憩磻石上.望道左松檜.森蔚成行.月影在地.顧而... 閱讀全文

日知錄·卷十七

條制,多所關防,蓋為白設也。”《山堂考索》同。蓋昔之取士,雖程其一日之文,亦參之以平生之行,而鄉評士論一皆達於朝廷。故《王旦傳》言:“翰林學士陳彭年,呈政府科場條目,旦投之地,曰:‘內翰得官幾日,乃欲隔截天下進士!’彭年皇恐而退。”而范仲淹... 閱讀全文

日知錄·卷二十二

也,然非盧龍節度使。○王亘《肇慶府志》“宋王亘,淳熙中為博羅令,築隨龍、蘇村二堤,民賴其利。後知南恩。”《一統志》誤作“王旦。”今《博羅名宦》稱:“宋丞相文正公,前博羅令。”而不知文正未嘗為此官。淳熙,又孝宗年號也。蓋士不讀書,而把典之荒唐...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日知錄·卷二十四

之效靈。”此謂金太祖。然則是歷代大祖之通稱也。唐武宗會昌三年,討劉稹制曰:“頃者烈祖在藩,先天啟聖。”是以玄宗為烈祖。宋王旦《封祀壇序》:“烈祖造新邦,臻大定,經制而未逞;神宗求至理,致昇平,業成而中罷。”是以太祖為烈祖,太宗為神宗,亦古人... 閱讀全文

日知錄·卷二十六

月,執金吾社周為御史大夫。四年卒。”而衛太子巫蠱事乃在征和二年,周之卒已四年。又十一年,昭帝元鳳元年,御史大夫桑弘羊坐燕王旦事誅。史家之謬如此。《上尊傳》:“上行幸雍,過虢。”按今之鳳翔縣乃古雍城,而虢在陝,幸雍何得過虢?當是過美陽之誤。且... 閱讀全文

日知錄·卷三十一

“武帝下推恩之令,而藩國自析,長沙、燕代雖有舊名,皆亡南北邊矣。”然則肥如今之殺於燕,必在元朔以前,未析邊郡之時也。《燕王旦傳》:“發民會圍大獵文安縣,以講士馬。”其上云:“武帝時,旦坐臧匿亡命,削良鄉、安次、文安三縣。”是文安已削,不屬燕... 閱讀全文

前漢演義·第七十七回

帝年至七十,生有六男,除長男衛太子據外,一為齊王閎,見七十三回。一為昌邑王髆,見七十四回。一為鉤弋子弗陵,見前回。還有燕王旦,及廣陵王胥,系後宮李姬所生,旦胥二子,與閎同時封王,在宗廟中授冊,格外鄭重。事見元狩元年。閎已夭逝,燕王旦系武帝第... 閱讀全文

前漢演義·第七十八回

六齡幼女竟主中宮 廿載使臣重還故國卻說燕王旦與廣陵王胥,皆昭帝兄。旦雖辯慧博學,但性頗倨傲;胥有勇力,專喜遊獵,故武帝不使為儲,竟立年甫八齡的昭帝。昭帝即位,頒示諸侯王璽書,通報大喪。燕王旦接璽書後,已知武帝凶耗,他卻並不悲慟,反顧語左右道...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