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相傳這座高山因隱藏一隻白虎而得名,虎丘寺淹沒在這高山密林之中。池水旁和山崖上長滿了椏權蒼老的梅樹。望著眼前虎丘山的美景,不禁想起了當年范蠡功成歸隱泛舟太湖之行;仿佛看到了陸續懷揣紅桔從楓林歸來贈母的情景;似乎聽到了張翰不圖名爵而起駕回鄉欲吃鱸魚細絲的命令。
伴著思緒觀賞著美景,又仿佛出現在白居易的池館前、吳王的姑蘇台邊,似乎聽到東坡仍在長吟虎丘美景。就在這美妙的遐思中,耳畔又仿佛傳來了烏鴉在月夜中的哀鳴,這聲聲悽慘的啼叫,莫不是西施發出的亡吳之恨的哀聲。
注釋
吳門:指蘇州。
山:指虎丘山,蘇州城西北七里。
池:指劍池。
洞庭歸興:借用范蠡功成隱退之典,後人常用此事稱道鄙薄名利的品格。洞庭:指蘇州西南太湖中的洞庭山。
香柑紅樹:作者由四時果鮮的太湖洞庭而想到尤為出名的洞庭紅橘,又由紅橘追憶了三國時陸績懷橘歸遺其母的典故。香柑:橘子,洞庭山的名產。
鱸(lú)鱠(kuài)銀絲:用晉人張翰之典。鱸鱠:蘇州名菜,把鱸魚切成片生吃。
白家:指白居易。他在唐敬宗寶曆元年(825)曾任蘇州刺史,歷時一年多。
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擴建的宮殿,叫館娃宮。
憐人:令人可憐。
創作背景
吳門,蘇州的別名,是一座歷史名城。它吸引著歷代的文人騷客到這裡遊覽觀光,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什。張可久曾多次暢遊蘇州,並以散曲寫景抒懷,該曲就是他遊覽蘇州時所寫下的。賞析
該曲開頭的“山藏白虎”是指蘇州西北的虎丘。相傳吳王闔閭死後就葬在這裡,三日後,“白虎蹲踞其上,故名虎丘”。以虎丘為題材的作品,往往發思古之幽情,寫興亡之感嘆。“雲藏寺”說的是虎丘山寺的風光。蘇軾曾在此寫過一篇《虎丘詩》:“東軒有佳致,雲水麗千頃”,梵宇入雲、寶塔聳霄的虎丘寺被“千頃”雲濤所遮掩。青山蔥鬱,白雲繚繞,金寺若現,就在讀者沉浸在閬苑仙葩的虎丘山景之中時,作者把鏡頭拉近,描繪“池上老梅”。這裡的池是虎丘山下的劍池。池邊飛岩如削的崖壁上斜伸著幾株槎枒蒼老的梅樹,與上句結合起來,遠近相輔,高低錯落,虛實交映,盡顯筆致的空靈。
“洞庭歸興”由景人情,引發作者聯想。“洞庭歸興”借用范蠡功成隱退之典。後人常用此事稱道鄙薄名利的品格。“香柑紅樹”一句,作者由四時果鮮的太湖洞庭而想到尤為出名的洞庭紅橘,又由紅橘追憶了三國時陸績懷橘歸遺其母的典故。“鱸鱠銀絲”用晉人張翰之典。作者連用三個典故,不僅切合懷古之題,也表達了一生沉抑下僚、偃蹇仕途的作者終於勘破世情的頓悟:一切功名富貴,榮辱興亡只不過是過眼雲煙,故應儘快知機隱退,遠禍全身。
“自家池館”寫的是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來虎丘遊玩的遺蹟。“吳王花草”化用李白《登金陵鳳凰台》中的詩句“吳宮花草埋幽徑”。吳宮相傳為闔閭、夫差所建,多有奇花異草,吳亡之後被焚燒。這裡有弔古傷懷之意。“長似坡詩”是前面兩句的歸旨,說的是虎丘仍然像當年蘇東坡《虎丘寺》中描寫得那么美好,但已物是人非,曾在這裡留
下足跡的人卻福禍無常,最終都流散在滄桑的歷史長河之中,只剩下虎丘的美景告誡著世人歷史興亡之感和人世幻滅之傷。
作者承“吳王花草”而下,進一步感慨興亡。西施以美色誘惑吳王,最終導致吳國滅亡。而今這冷清的月夜裡,悽厲的烏啼還在訴說著荒淫誤國之恨。這種淒涼的意境更深化了“可人憐處”的興亡之感。
該首小令由景人情,抒發懷古傷今之嘆。作者還工於用典,幾乎做到“無一字無來歷”,正如明王驥德所說“曲之佳處,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而在於是否“引得的確,用的恰好”(《曲律·論用事》)。作者雖然在曲中頻繁用典,也化用了許多人的詩句,但卻結合了作者的領悟和構思,創造出新的意境,堪稱張小山懷古小令中的佳品。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後)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並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225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