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王之無變,足以為道貫。一廢一起,應之以貫,理貫不亂。不知貫,不知應變。——《荀子·天論》百王之無變,足以為道貫。一廢一起,應之以貫,理貫不亂。不知貫,不知應變。出自《荀子·天論》解釋:經過歷代都相沿不變的東西,足以作為一貫適用的原則。朝代有興衰變化,但都是用一貫的原則來適應。整理出一貫的原則來,社會就不會混亂。不懂得這個一貫的原則,就不知道如何去適應事物的變化。猜您喜歡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荀子·子道》強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勸學》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也。《荀子·大略》刑稱罪,則治;不稱罪,則亂。《荀子·正論》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幾者不可與及聖人之言。《荀子·榮辱》性者,本始材朴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荀子·禮論》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子·儒效》觀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荀子·非相》功被天下,守之以讓。《荀子·宥坐》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荀子·非相》是謂是,非謂非,曰直。《荀子·修身》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荀子·修身》君子安禮樂利,謹慎而無斗怒,是以百舉而不過也。《荀子·臣道》通則驕而偏,窮則棄而儑。《荀子·不苟》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荀子·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