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卷九十三
作者:張廷玉等
朱紈 張經(李天寵 周珫 楊宜 彭黯等) 胡宗憲(阮鶚 宗禮)曹邦輔(任環 吳成器) 李遂(弟逢進) 唐順之(子鶴征)
朱紈,字子純,長洲人。正德十六年進士。除景州知州,調開州。嘉靖初,遷南京刑部員外郎。歷四川兵備副使。與副總兵何卿共平深溝諸砦番。五遷至廣東左布政使。二十五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明年七月,倭寇起,改提督浙、閩海防軍務,巡撫浙江。
初,明祖定製,片板不許入海。承平久,奸民闌出入,勾倭人及佛郎機諸國入互市。閩人李光頭、歙人許棟踞寧波之雙嶼為之主,司其質契。勢家護持之,漳、泉為多,或與通婚姻。假濟渡為名,造雙桅大船,運載違禁物,將吏不敢詰也。或負其直,棟等即誘之攻剽。負直者脅將吏捕逐之,泄師期令去,期他日償。他日至,負如初。倭大怨恨,益與棟等合。而浙、閩海防久墜,戰船、哨船十存一二,漳、泉巡檢司弓兵舊額二千五百餘,僅存千人。剽掠輒得志,益無所忌,來者接踵。
紈巡海道,采僉事項高及士民言,謂不革渡船則海道不可清,不嚴保甲則海防不可復,上疏具列其狀。於是革渡船,嚴保甲,搜捕奸民。閩人資衣食于海,驟失重利,雖士大夫家亦不便也,欲沮壞之。紈討平覆鼎山賊。明年將進攻雙嶼,使副使柯喬、都指揮黎秀分駐漳、泉、福寧,遏賊奔逸,使都司盧鏜將福清兵由海門進。而日本貢使周良違舊約,以六百人先期至。紈奉詔便宜處分。度不可卻,乃要良自請,後不為例。錄其船,延良入寧波賓館。奸民投書激變,紈防範密,計不得行。夏四月,鏜遇賊於九山洋,俘日本國人稽天,許棟亦就擒。棟黨汪直等收餘眾遁,鏜築塞雙嶼而還。番舶後至者不得入,分泊南麂、礁門、青山、下八諸島。
勢家既失利,則宣言被擒者皆良民,非賊黨,用搖惑人心。又挾制有司,以脅從被擄予輕比,重者引強盜拒捕律。紈上疏曰:“今海禁分明,不知何由被擄,何由協從?若以入番導寇為強盜,海洋敵對為拒捕,臣之愚暗,實所未解。”遂以便宜行戮。
紈執法既堅,勢家皆懼。貢使周良安插已定,閩人林懋和為主客司,宣言宜發回其使。紈以中國制馭諸番,宜守大信,疏爭之強。且曰:“去外國盜易,去中國盜難。去中國瀕海之盜猶易,去中國衣寇之盜尤難。”閩、浙人益恨之,竟勒周良還泊海嶼,以俟貢期。吏部用御史閩人周亮及給事中葉鏜言,奏改紈巡視,以殺其權。紈憤,又明年春上疏言:“臣整頓海防,稍有次第,亮欲侵削臣權,致屬吏不肯用命。”既又陳明國是、正憲體、定紀綱、扼要害、除禍本、重斷決六事,語多憤激。中朝士大夫先入浙、閩人言,亦有不悅紈者矣。
紈前討溫、盤、南麂諸賊,連戰三月,大破之,還平處州礦盜。其年三月,佛郎機國人行劫至詔安。紈擊擒其渠李光頭等九十六人,復以便宜戮之。具狀聞,語復侵諸勢家。御史陳九德遂劾紈擅殺。落紈職,命兵科都給事杜汝禎按問。紈聞之,慷慨流涕曰:“吾貧且病,又負氣,不任對簿。縱天子不欲死我,閩、浙人必殺我。吾死,自決之,不須人也。”制壙志,作絕命詞,仰藥死。二十九年,給事汝禎、巡按御史陳宗夔還,稱奸民鬻販拒捕,無僣號流劫事,坐紈擅殺。詔逮紈,紈已前死。柯喬、盧鏜等並論重辟。
紈清強峭直,勇於任事。欲為國家杜亂源,乃為勢家構陷,朝野太息。自紈死,罷巡視大臣不設,中外搖手不敢言海禁事。浙中衛所四十一,戰船四百三十九,尺籍盡耗。紈招福清捕盜船四十餘,分布海道,在台州海門衛者十有四,為黃岩外障,副使丁湛盡散遣之,撤備馳禁。未幾,海寇大作,毒東南者十餘年。
張經,字廷彝,侯官人。初冒蔡姓,久之乃復。正德十二年進士。除嘉興知縣。嘉靖四年召為吏科給事中,歷戶科都給事中,數有論劾。言官指為張、桂黨,吏部言經行修,不問。擢太僕少卿,歷右副都御史,協理院事。十六年進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斷藤峽賊侯公丁據弩灘為亂。經與御史鄒堯臣等定計,以軍事屬副使翁萬達,誘執公丁。參議田汝成請乘勢進討。命副總兵張經將三萬五千人為左軍,萬達監之,指揮王良輔等六將分六道會南寧;都指揮高乾將萬六千人為右軍,副使梁廷振監之,指揮馬文杰等四將分四道會賓州,抵賊巢夾擊。賊奔林峒而東。良輔等邀之,賊中斷,復西奔,斬首千二百級。其東者遁入羅運山,萬達等移師攻之。檄右軍沿江而東,繞出其背。賊刊巨木塞隘口,布蒺藜菰簽,伏機弩毒鏢,懸石樹杪,急則撼其樹,石皆墜,官軍並以計破之。右軍愆期,田州土酋盧受乃縱賊去。俘其眾四百五十,招降者二千九百有奇。土人言,祖父居羅運八世矣,未聞官軍涉茲土也。捷聞,進經左侍郎,加秩一級。
尋與毛伯溫定計,撫定安南,再進右都御史。平思恩九土司及瓊州黎,進兵部尚書。副使張瑤等討馬平瑤屢敗,帝罪瑤等而宥經。給事中周怡劾經,經乞罷,不允。以憂歸。服闋,起三邊總督。給事中劉起宗言經在兩廣克餉銀,寢前命。
三十二年起南京戶部尚書,就改兵部。明年五月,朝議以倭寇猖獗,設總督大臣。命經解部務,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便宜行事。經征兩廣狼土兵聽用。其年十一月,用兵科言改經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專辦討賊。倭二萬餘據柘林川沙窪,其黨方踵至。經日選將練兵,為搗巢計。以江、浙、山東兵屢敗,欲俟狼土兵至用之。明年三月,田州瓦氏兵先至,欲速戰,經不可。東蘭諸兵繼至。經以瓦氏兵隸總兵官俞大猷,以東蘭、那地、南丹兵隸游擊鄒繼芳,以歸順及思恩、東莞兵隸參將湯克寬,分屯金山衛、閔港、乍浦,掎賊三面,以待永順、保靖兵之集。會侍郎趙文華以祭海至,與浙江巡按胡宗憲比,屢趨經進兵。經曰:“賊狡且眾,待永、保兵至夾攻,庶萬全。”文華再三言,經守便宜不聽。文華密疏經糜餉殃民,畏賊失機,欲俟倭飽颺,剿余寇報功,宜亟治,以紓東南大禍。帝問嚴嵩,嵩對如文華指,且謂蘇、松人怨經。帝怒,即下詔逮經。三十四年五月也。
方文華拜疏,永、保兵已至,其日即有石塘灣之捷。至五月朔,倭突嘉興,經遣參將盧鏜督保靖兵援,以大猷督永順兵由泖湖趨平望,以克寬引舟師由中路擊之,合戰於王江涇,斬賊首一千九百餘級,焚溺死者甚眾。自軍興來稱戰功第一。給事中李用敬、閻望雲等言:“王師大捷,倭奪氣,不宜易帥。”帝大怒曰:“經欺誕不忠,聞文華劾,方一戰。用敬等黨奸。杖於廷,人五十,斥為民。”已而帝疑之,以問嵩。嵩言:“徐階、李本江、浙人,皆言經養寇不戰。文華、宗憲合謀進剿,經冒以為功。”因極言二人忠。帝深入其言。經既至,備言進兵始末,且言:“任總督半載,前後俘斬五千,乞賜原宥。”帝終不納,論死系獄。其年十月,與巡撫李天寵俱斬。天下冤之。
天寵,孟津人。由御史遷徐州兵備副使,卻倭通州、如皋。三十三年六月擢右僉都御史,代王忬巡撫浙江。倭掠紹興,殲焉,賚銀幣。頃之,賊犯嘉善,圍嘉興,劫秀水、歸安,副使陳宗夔戰不利,百戶賴榮華中炮死,嘉善知縣鄧植棄城走。入城大掠。賊復陷崇德,攻德清,殺裨將梁鄂等。文華謗天寵嗜酒廢事,帝遂除天寵名,而擢宗憲以代。未幾,御史棄恩以倭躪北新關,劾天寵,宗憲亦言其縱寇。帝怒,逮下獄,遂與經同日死。
代經者應城周珫、衡水楊宜。節制不行,狼土兵肆焚掠。東南民既苦倭,復苦兵矣。隆慶初,復經官,謚襄愍。
珫為戶科給事中,坐諫世宗南幸,謫鎮遠典史。累官右僉都御史,巡撫蘇、松諸府。疏陳御倭有十難,有三策。經既得禍,即擢珫兵部右侍郎代之,無所展。會宗憲已代天寵,因欲奪珫位。文華遂劾珫,薦宗憲。帝為奪珫俸,尋勒為民。珫在官僅三十有四日,而楊宜代。
宜撫河南,平劇賊師尚詔。遷南京戶部右侍郎,未幾代珫。時倭勢猶盛。宜為總督,而文華督察軍務,威出宜上。易置文武大吏,惟其愛憎。宜懲經、天寵禍,曲意奉之。文華視之蔑如也。倭據陶宅,官軍久無功,文華遂劾宜。宜以狼兵徒剽掠不可用,請募江、浙義勇,山東箭手,益調江、浙、福建、湖廣漕卒,河南毛兵。比客兵大集,宜不能馭。川兵與山東兵私鬥,幾殺參將。酉陽兵潰於高橋,奪舟徑歸蘇州。明年正月,文華還朝,請罷宜,以宗憲代。會御史邵惟中上失事狀,遂奪宜職閒住。宜在事僅逾半歲,以諂事文華,故得禍輕。
倭之躪蘇、松也,起嘉靖三十二年,訖三十九年,其間為巡撫者十人。安福彭黯,遷南京工部尚書。畏賊,不俟代去,下獄除名。黃岡方任、上虞陳洙皆未抵任。任丁憂,洙以才不足任別用。而代以鄞人屠大山,使提督軍務。蘇、松巡撫之兼督軍務,自大山始。閱半歲,以疾免。尋坐失事下詔獄,為民。繼之者珫。繼珫者曹邦輔。以文華譖,下詔獄,謫戍。次眉州張景賢,以考察奪職。次盩厔趙忻,坐金山軍變,下獄貶官。次江陵陳錠,數月罷去。次翁大立。當大立時,倭患已息,而坐惡少年鼓譟為亂,竟罷職。無一不得罪去者。
胡宗憲,字汝貞,績溪人。嘉靖十七年進士。歷知益都、餘姚二縣。擢御史,巡按宣、大。詔徙大同左衛軍於陽和、獨石,卒聚而嘩。宗憲單騎慰諭,許勿徙,乃定。
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時歙人汪直據五島煽諸倭入寇,而徐海、陳東、麻葉等巢柘林、乍浦、川沙窪,日擾郡邑。帝命張經為總督,李天寵撫浙江,又命侍郎趙文華督察軍務。文華恃嚴嵩內援,恣甚。經、天寵不附也,獨宗憲附之。文華大悅,因相與力排二人。倭寇嘉興,守憲中以毒酒,死數百人。及經破王江涇,宗憲與有力。文華盡掩經功歸宗憲,經遂得罪。尋又陷天寵,即超擢宗憲右僉都御史代之。時柘林諸倭移屯陶宅,勢稍殺。會蘇、松巡撫曹邦輔殲倭滸墅,文華欲攘功不得,大恨,遂進剿陶宅殘寇。宗憲與共,將銳卒四千,營磚橋,約邦輔夾擊。倭殊死戰,宗憲兵死者千餘。文華令副使劉燾攻之,復大敗。而倭犯浙東諸州縣,殺文武吏甚眾。宗憲乃與文華定招撫計。文華還朝,盛毀總督楊宜,而薦宗憲,遂以為兵部右侍郎代宜。
初,宗憲令客蔣洲、陳可願諭日本國王,遇汪直養子滶於五島,邀使見直。直初誘倭入犯,倭大獲利,各島由此日至。既而多殺傷,有全島無一歸者,死者家怨直。直乃與滶及葉碧川、王清溪、謝和等據五島自保。島人呼為老船主。宗憲與直同鄉里,欲招致之,釋直母妻於金華獄,資給甚厚。洲等諭宗憲指。直心動,又知母妻無恙,大喜曰:“俞大猷絕我歸路,故至此。若貸罪許市,吾亦欲歸耳。但日本國王已死,各島不相攝,須次第諭之。”因留洲而遣滶等護可願歸。宗憲厚遇滶,令立功。滶遂破倭舟山,再破之列表。宗憲請於朝,賜滶等金幣,縱之歸。滶大喜,以徐海入犯來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薩摩二島倭分掠瓜洲、上海、慈谿,自引萬餘人攻乍浦,陳東、麻葉與俱。宗憲壁塘棲,與巡撫阮鶚相犄角。會海趨皂林,鶚遣游擊宗禮擊海於崇德三里橋,三戰三捷。既而敗死,鶚走桐鄉。
禮,常熟人,由世千戶歷署都督僉事。驍健敢戰。練卒三千連破倭,至是敗歿。贈都督同知,謚忠壯,賜祠皂林。
鶚既入桐鄉,賊乘勝圍之。宗憲計曰:“與鶚俱陷無益也。”遂還杭州,遣指揮夏正等持滶書要海降。海驚曰:“老船主亦降乎?”時海病創,意頗動,因曰:“兵三路進,不由我一人也。”正曰:“陳東已他有約,所慮獨公耳。”海遂疑東。而東知海營有宗憲使者,大驚,由是有隙。正乘間說下海。海遣使來謝,索財物,宗憲報如其請。海乃歸俘二百人,解桐鄉圍。東留攻一日,亦去,復巢乍浦。鶚知不能當海,乃東渡錢塘御他賊。
初,海入犯,焚其舟,示士卒無還心。至是,宗憲使人語海曰:“若已內附,而吳淞江方有賊,何不擊之以立功?且掠其舸,為緩急計。”海以為然,逆擊之朱涇,斬三十餘級。宗憲令大猷潛焚其舟。海心怖,以弟洪來質,獻所戴飛魚冠、堅甲、名劍及他玩好。宗憲因厚遇洪,諭海縛陳東、麻葉,許以世爵。海果縛葉以獻。宗憲解其縛,令以書致東圖海,而陰泄其書于海。海怒。海妾受宗憲賂,亦說海。於是海復以計縛東來獻,帥其眾五百人去乍浦,別營梁莊。官軍焚乍浦巢,斬首三百餘級,焚溺死稱是。海遂刻日請降,先期猝至,留甲士平湖城外,率酋長百餘,胄而入。文華等懼,欲勿許,宗憲強許之。海叩首伏罪,宗憲摩海頂,慰諭之。海自擇沈莊屯其眾。沈莊者東西各一,以河為塹。宗憲居海東莊,以西莊處東黨。令東致書其黨曰:“督府檄海,夕擒若屬矣。”東黨懼,乘夜將攻海。海挾兩妾走,間道中槊。明日,官軍圍之,海投水死。會盧鏜亦擒辛五郎至。辛五郎者,大隅島主弟也。遂俘洪、東、葉、五郎及海首獻京師。帝大悅,行告廟禮,加宗憲右都御史,賜金幣加等。海餘黨奔舟山。宗憲令俞大猷雪夜焚其柵,盡死。兩浙倭漸平。
三十六年正月,阮鶚改撫福建,即命宗憲兼浙江巡撫事。蔣洲在倭中,諭山口、豐後二島主源義長、源義鎮還被掠人口,具方物入貢。宗憲以聞。詔厚賚其使,遣還。至十月,復遣夷目善妙等隨汪直來市,至岑港泊焉。浙人聞直以倭船至,大驚。巡按御史王本固亦言不便,朝臣謂宗憲且釀東南大禍。直遣滶詣宗憲曰:“我等奉詔來,將息兵安境。謂宜使者遠迎,宴犒交至。今盛陳軍容,禁舟楫往來,公紿我耶?”宗憲解諭至再,直不信。乃令其子以書招之,直曰:“兒何愚也。汝父在,厚汝。父來,闔門死矣。”因要一貴官為質。宗憲立遣夏正偕滶往。宗憲嘗預為赦直疏,引滶入臥內,陰窺之。滶語直,疑稍解,乃偕碧川、清溪入謁。宗憲慰藉之甚至,令至杭見本固。本固下直等於獄。宗憲疏請曲貸直死,俾戍海上,系番夷心。本固爭之強,而外議疑宗憲納賊賂。宗憲懼,易詞以聞。直論死,碧川、清溪戍邊。滶與謝和遂支解夏正,柵舟山,阻岑港而守。官軍四面圍之,賊死斗,多陷歿者。
至明年春,新倭復大至,嚴旨責宗憲。宗憲懼得罪,上疏陳戰功,謂賊可指日滅。所司論其欺誕。帝怒,盡奪諸將大猷等職,切讓宗憲,令剋期平賊。時趙文華已得罪死,宗憲失內援,見寇患未已,思自媚於上,會得白鹿於舟山,獻之。帝大悅,行告廟禮,厚賚銀幣。未幾,復以白鹿獻。帝益大喜,告謝玄極寶殿及太廟,百官稱賀,加宗憲秩。既而岑港之賊徙巢柯梅,官軍屢攻不能克。御史李瑚劾宗憲誘汪直啟釁。本固及給事中劉堯誨亦劾其老師縱寇,請追奪功賞。帝命廷議之,鹹言宗憲功多,宜勿罷。帝嘉其擒直功,令居職如故。
賊之徙柯梅也,造巨艦為遁計。及艦成,宗憲利其去,不擊。賊揚帆泊浯嶼,縱掠閩海州縣。閩人大噪,謂宗憲嫁禍。御史瑚再劾宗憲三大罪。瑚與大猷皆閩人,宗憲疑大猷漏言,劾大猷不力擊,大猷遂被逮。
當是時,江北、福建、廣東皆中倭。宗憲雖盡督東南數十府,道遠,但遙領而已,不能遍經畫。然小勝,輒論功受賚無虛月。即敗衄,不與其罪。三十八年,賊大掠溫、台,別部復寇濱海諸縣。給事中羅嘉賓、御史龐尚鵬奉詔勘之。言宗憲養寇,當置重典,帝不問。明年,論平汪直功,加太子太保。
宗憲多權術,喜功名,因文華結嚴嵩父子,歲遺金帛子女珍奇淫巧無數。文華死,宗憲結嵩益厚,威權震東南。性善賓客,招致東南士大夫預謀議,名用是起。至技術雜流,豢養皆有恩,能得其力。然創編提均徭之法,加賦額外,民為困敝,而所侵官帑、斂富人財物亦不貲。嘉賓、尚鵬還,上宗憲侵帑狀,計三萬三千,他冊籍沉滅。宗憲自辯,言:“臣為國除賊,用間用餌,非小惠不成大謀。”帝以為然,更慰諭之。尋上疏,請得節制巡撫及操江都御史,如三邊故事。帝即晉兵部尚書,如其請。復獻白龜二、五色芝五。帝為謝玄告廟如前,賚宗憲加等。
明年,江西盜起,又兼制江西。未至,總兵官戚繼光已平賊。九月奏言:“賊屢犯寧、台、溫,我師前後俘斬一千四百有奇,賊悉蕩平。”帝悅,加少保。兩廣平巨盜張璉,亦論宗憲功。時嵩已敗,大學士徐階曰:“兩廣平賊,浙何與焉?”僅賜銀幣。未幾,南京給事中陸鳳儀劾其黨嚴嵩及奸欺貪淫十大罪,得旨逮問。及宗憲至,帝曰:“宗憲非嵩黨。朕拔用八九年,人無言者。自累獻祥瑞,為群邪所疾。且初議獲直予五等封,今若加罪,後誰為我任事者?其釋令閒住。”
久之,以萬壽節獻秘術十四。帝大悅,將復用矣。會御史汪汝正籍羅龍文家,上宗憲手書,乃被劾時自擬旨授龍文以達世蕃者,遂逮下獄。宗憲自敘平賊功,言以獻瑞得罪言官,且訐汝正受贓事。帝終憐之,並下汝正獄。宗憲竟瘐死,汝正得釋。萬曆初,復官,謚襄懋。
阮鶚者,桐城人,官浙江提學副使。時倭薄杭州,鄉民避難入城者,有司拒不許入。鶚手劍開門納之,全活甚眾。以附文華、宗憲得超擢右僉都御史,代宗憲巡撫浙江。又以文華言,特設福建巡撫,即以命鶚。初在浙不主撫,自桐鄉被圍,懼甚。寇犯福州,賂以羅綺、金花及庫銀數萬,又遺巨艦六艘,俾載以走。不能措一籌,而斂括民財動千萬計,帷帟盤盂率以錦綺金銀為之。御史宋儀望等交章劾,逮下刑部。嚴嵩為屬法司,僅黜為民。所侵餉數,浮於宗憲,追還之官。
曹邦輔,字子忠,定陶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歷知元城、南和,以廉乾稱。擢御史,巡視河東鹽政。巡按陝西,劾總督張珩等冒功,皆謫戍。出為湖廣副使,補河南。
柘城賊師尚詔反,陷歸德。檢校董綸率民兵巷戰,手刃數賊,與其妻賈氏俱死之。又陷柘城,劫舉人陳聞詩為帥。不聽,斬從者脅之。聞詩紿曰:“必欲我行,毋殺人,毋縱火。”賊許諾,擁上馬。不食三日,至鹿邑自縊。賊圍太康,都指揮尚允紹與戰鄢陵,敗績。允紹復擊賊於霍山,賊圍之,兵無敢進。邦輔斬最後者,士卒競進。賊大潰,擒斬六百餘人。尚詔走莘縣,被擒。賊起四十餘日,破府一,縣八,殺戳十餘萬。邦輔亟戰,殲之。詔賚銀幣,擢山西右參政,遷浙江按察使。
三十四年拜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倭聚柘林。其黨自紹興竄,轉掠杭、嚴、徽、寧、太平,遂犯南京,破溧水,抵宜興。為官軍所迫,奔滸墅。副總兵俞大猷、副使任環數邀擊之,而柘林余賊已進據陶宅。邦輔督副使王崇古圍之,僉事董邦政、把總婁宇協剿。賊走太湖,追及之,盡殲其眾。副將何卿師潰,邦輔援之。以火器破賊舟,前後俘斬六百餘人。侍郎趙文華欲攘其功,邦輔捷書先奏,文華大恨。既而與浙江巡按御史胡宗憲會邦輔攻陶宅賊,諸營皆潰。賊退,邦輔進攻之,復敗,坐奪俸。文華奏邦輔避難擊易,致師後期,總督楊宜亦奏邦輔故違節制。給事中夏栻、孫浚爭之,得無罪。文華還京,奏余賊且盡,而巡按御史周如斗又奏失事狀,帝頗疑文華。文華因言:“賊易滅,督撫非人,致敗。臣昔論邦輔,栻、浚遂媒孽臣。東南塗炭何時解?”乃逮系邦輔,謫戍朔州。
隆慶元年,楊博為吏部,起邦輔左副都御史,協理院事。進兵部右侍郎,理戎政。尋以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言修治邊牆非上策,宜急練兵;兵練而後邊事可議。以給事中張鹵言,召為右都御史,掌院事。帝以京營事重,更協理為閱視,令付大臣知兵者,遂以左都御史召還,任之。已,從恭順侯吳繼爵言,復改閱視為提督。未幾,轉南京戶部尚書。奏督倉主事張振選不奉約束。吏部因言:“往昔執政喜人悅己,屬吏恃為奧援。構陷堂上官,至屈體降意,倒置名分。在外巡按御史亦曲庇進士推知,監司賢不肖出其口吻。害政無甚於此。”穆宗深然其言,為黜振選,飭內外諸司,然迄不能變。邦輔累乞骸骨,不聽。萬曆元年給由赴闕,復以病求去,且言辛愛有窺覦志,宜慎防之。遂致仕去。居三年,卒。贈太子少保。
邦輔廉峻。自吳中被逮時,有司上所儲俸錢,揮之去。歷官四十年,家無餘貲。撫、按奏其狀,詔遣右評事劉叔龍為營墳墓。
任環,字應乾,長治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歷知黃平、沙河、滑縣,並有能名。遷蘇州同知。倭患起,長吏不嫻兵革。環性慷慨,獨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閏三月御賊寶山洋,小校張治戰死。環奮前搏賊,相持數日,賊遁去。尋犯太倉,環馳赴之。嘗遇賊,短兵接,身被三創幾殆。宰夫捍環出,死之,賊亦引去。已而復至,裹瘡出海擊之。怒濤作,操舟者失色。環意氣彌厲,竟敗賊,俘斬百餘。復連戰陰沙、寶山、南沙,皆捷。擢按察僉事,整飭蘇、松二府兵備。倭剽掠厭,悉歸,惟南沙三百人舟壞不能去,環與總兵官湯克寬列兵守之。數月,賊大至,與舊倭合,掠華亭、上海。環等被劾,得宥。逾年,賊犯蘇州。城閉,鄉民繞城號。環盡納之,全活數萬計。副將解明道擊退賊,論前後功,進環右參政。賊掠常熟,環率知縣王鈇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幾,賊掠陸涇壩,都督周於德敗績。環偕總兵官俞大猷擊敗之,焚舟三十餘。賊犯吳江,環、大猷擊敗之鶯脰湖,賊奔嘉興。頃之,三板沙賊奪民舟出海,環、大猷擊敗之馬跡山。其別部屯嘉定者,火爇之,盡死。論功,蔭一子副千戶。母憂奪哀。賊屯新場,環與都司李經等率永順、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土舍、彭翅等皆死,環停俸戴罪。賊平,乞終制,許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給事中徐師曾頌其功,詔贈光祿卿,再蔭一子副千戶,建祠蘇州,春秋致祭。
環在行間,與士卒同寢食,所得賜予悉分給之。軍事急,終夜露宿,或數日絕餐。嘗書姓名於肢體曰:“戰死,分也。先人遺體,他日或收葬。”將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時休寧吳成器由小吏為會稽典史。倭三百餘劫會稽,為官軍所逐,走登龕山。成器遮擊,盡殪之。未幾,又破賊曹娥江,擢浙江布政司經歷。遭喪,總督胡宗憲奏留之。擢紹興通判。論功,進秩二級。成器與賊大小數十戰皆捷。身先士卒,進止有方略,所部無秋毫犯。士民率於其戰處立祠祀之。
李遂,字邦良,豐城人。弱冠,從歐陽德學。登嘉靖五年進士,授行人。歷刑部郎中。錦衣衛送盜十三人,遂惟抵一人罪,余皆辨釋。東宮建,赦天下。遂請列“大禮”大獄諸臣於赦令中,尚書聶賢懼不敢,乃與同官盧蕙請於都御史王廷相,廷相從之。事雖報罷,議者嘉焉。俄調禮部,忤尚書夏言。因事劾之,下詔獄,謫湖州同知。三遷衢州知府,擢蘇、松兵備副使。屢遷廣東按察使。釋囚八百餘人。進山東右布政使。江洋多盜,遂遷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軍政明,盜不敢發。俺答犯京師,召遂督蘇州軍餉。未謝恩,請關防符驗用新銜。帝怒,削其籍。
三十六年,倭擾江北。廷議以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撫不暇辦寇,請特設巡撫,乃命遂以故官撫鳳陽四府。時淮、揚三中倭,歲復大水,且日役民輓大木輸京師。遂請餉增兵,恤民節用,次第畫戰守計。三十八年四月,倭數百艘寇海門。遂語諸將曰:“賊趨如皋,其眾必合。合則侵犯之路有三:由泰州逼天長、鳳、泗,陵寢驚矣;由黃橋逼瓜、儀,以搖南都,運道梗矣;若從富安沿海東至廟灣,則絕地也。”乃命副使劉景韶、游擊丘升扼如皋,而身馳泰州當其沖。時賊勢甚盛,副將鄧城之敗績,指揮張谷死焉。賊知如皋有備,將犯泰州,遂急檄景韶、升遏賊。連戰丁堰、海安、通州,皆捷。賊沿海東掠,遂喜曰:“賊無能為矣。”令景韶、升尾之,而致賊於廟灣。復慮賊突淮安,乃夜半馳入城。賊尋至,遂督參將曹克新等御之姚家盪。通政唐順之、副總兵劉顯來援,賊大敗走,以餘眾保廟灣。景韶亦敗賊印莊,追奔至新河口,焚斬甚眾。廟灣賊據險不出,攻之月余不克。遂令景韶塞塹、夷木壓壘陳,火焚其舟,賊乘夜雨潛遁。官軍據其巢,追奔至蝦子港,江北倭悉平。帝大喜,璽書獎勵。賊駐崇明三沙者,將犯揚州。景韶戰連勝,圍之劉莊。會劉顯來援,遂檄諸軍盡屬顯。攻破其巢,追奔白駒場,賊盡殄。時遂已遷南京兵部侍郎。論功,予一子官,賚銀幣。御史陳志勘上遂平倭功,前後二十餘戰,斬獲三千八百有奇。再予一子世千戶,增俸二級。
蒞南京甫數月,振武營軍變。振武營者,尚書張鏊募健兒以御倭。素驕悍。舊制,南軍有妻者,月糧米一石;無者,減其四;春秋二仲月,米石折銀五錢。馬坤掌南戶部,奏減折色之一,督儲侍郎黃懋官又奏革募補者妻糧,諸軍大怨。代坤者蔡克廉方病,諸軍以歲飢求復折色故額於懋官。懋官不可,給餉又逾期。三十九年二月都肄日,振武卒鼓譟懋官署。懋官急招鏊及守備太監何綬、魏國公徐鵬舉、臨淮侯李庭竹及遂至,諸營軍已甲而入。予之銀,爭攫之。懋官見勢洶洶,越垣投吏舍,亂卒隨及。鵬舉、鏊慰解不聽,竟戕懋官,裸其屍於市。綬、鵬舉遣吏持黃紙,許給賞萬金,卒輒碎之。至許犒十萬金,乃稍定。明日,諸大臣集守備廳,亂卒亦集。遂大言曰:“黃侍郎自越牆死,諸軍特不當殘辱之。吾據實奏朝廷,不以叛相誣也。”因麾眾退,許復妻糧及故額,人畀之一金補折價,始散。遂乃託病閉閣,給免死券以慰安之,而密諭營將掩捕首惡二十五人,系獄。詔追褫懋官及克廉職,罷綬、庭竹、鏊,任鵬舉如故,遂以功議擢。止誅叛卒三人,余戍邊衛,而三人已前死。遂嘆曰:“兵自此益驕矣。”未幾,江東代鏊為尚書。江北池河營卒以千戶吳欽革其幫丁,毆而縛之竿。幫丁者,操守卒給一丁,資往來費也。遂已召拜兵部左侍郎,以言官薦擢南京參贊尚書,鎮撫之。營卒惑妖僧繡頭,復倡訛言。遂捕斬繡頭,申嚴什伍,書其名籍、年貌,系牌腰間,軍乃戢。既又奏調鎮武軍護陵寢,一日散千人,留都自是無患。越四年,以老致仕。
遂博學多智,長於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將重建三殿,遂奏五河縣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澤效靈,為聖主鼎新助,帝大喜。又進白兔,帝為遣官告廟。由此益眷遇。卒,贈太子太保,謚襄敏。
弟逢,字邦吉。由進士為吏科給事中。侍郎劉源清下吏,逢救之,並系,得釋。進戶科左給事中。偕同官諫南巡,下詔獄,謫永福典史。終德安知府。遂子材,自有傳。
唐順之,字應德,武進人。祖貴,戶科給事中。父寶,永州知府。順之生有異廩。稍長,洽貫群籍。年三十二,舉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張璁疾翰林,出諸吉士為他曹,獨欲留順之。固辭,乃調兵部主事。引疾歸。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詔選朝官為翰林,乃改順之編修,校累朝實錄。事將竣,復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順之欲遠璁者,璁發怒,擬旨以吏部主事罷歸,永不復敘。至十八年選宮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諫。與羅洪先、趙時春請朝太子,復削籍歸。卜筑陽羨山中,讀書十餘年。中外論薦,並報寢。
倭躪江南北。趙文華出視師,疏薦順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憂未終,不果出。免喪,召為職方員外郎,進郎中。出核薊鎮兵籍,還奏缺伍三萬有奇,見兵亦不任戰,因條上便宜九事。總督王忬以下俱貶秩。
尋命往南畿、浙江視師,與胡宗憲協謀討賊。順之以御賊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入,則內地鹹受禍。乃躬泛海,自江陰抵蛟門大洋,一晝夜行六七百里。從者鹹驚嘔,順之意氣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師邀之海外。斬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僕少卿。宗憲言順之權輕,乃加右通政。順之聞賊犯江北,急令總兵官盧鏜拒三沙,自率副總兵劉顯馳援,與鳳陽巡撫李遂大破之姚家盪。賊窘,退巢廟灣。順之薄之,殺傷相當。遂欲列圍困賊,順之以為非計,麾兵薄其營,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屢告急,順之乃復援三沙,督鏜、顯進擊,再失利。順之憤,親躍馬布陣。賊構高樓望官軍,見順之軍整,堅壁不出。顯請退師,順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賊營百餘步。鏜、顯懼失利,固要順之還。時盛暑,居海舟兩月,遂得疾,返太倉。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順之右僉都御史,代遂巡撫。順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辭。渡江,賊已為遂等所滅。淮、揚適大飢,條上海防善後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訃聞,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賜祭。順之以勞得賜葬雲。
順之於學無所不窺。自天文、樂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極原委。盡取古今載籍,剖裂補綴,區分部居,為《左》、《右》、《文》、《武》、《儒》、《稗》六《編》傳於世,學者不能測其奧也。為古文,洸洋紆折有大家風。生平苦節自厲,輟扉為床,不飾裀褥。又聞良知說於王畿,閉戶兀坐,匝月忘寢,多所自得。晚由文華薦,商出處於羅洪先。洪先曰:“向已隸名仕籍,此身非我有,安得侔處士?”順之遂出,然聞望頗由此損。崇禎中,追謚襄文。
子鶴徵,隆慶五年進士。歷官太常卿。亦以博學聞。
贊曰:朱紈欲嚴海禁,以絕盜源,其論甚正。顧指斥士大夫,令不能堪,卒為所齕齬,憤惋以死。氣質之為累,悲夫!當寇患孔熾,撲滅惟恐不盡,便宜行誅,自其職爾,而以為罪,則任法之過也。張經功不賞,而以冤戮,稔倭毒而助之攻,東南塗炭數十年。讒賊之罪,可勝誅哉!宗憲以奢黷蒙垢。然令徐海、汪直之徒不死,貽患更未可知矣。曹邦輔、任環戰功可紀,李遂、唐順之捍禦得宜。而邦輔之平師尚詔,李遂之靖亂卒,其功尤著。以其始終倭事,故並列焉。
部分譯文
朱紈,字子純,長洲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封官景州知州,調到開州。嘉靖年初期,遷南京刑部員外郎。歷四川兵備副使。與副總兵何卿共同平定深溝諸砦番。五遷到廣東左布政使。二十五年提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第二年七月,倭寇出現,改任提督浙、閩海防軍務之職,巡撫浙江。
起初,明祖定下制度,不許片板入海。承平日久,奸民擅自出入,勾結倭人和佛郎機諸國的人到中國互相做買賣。閩人李光頭、歙人許棟占據寧波的雙嶼,做該地的統治者,掌管它的質契。有勢的人家維護支持他們,漳、泉的這種家庭比較多,或者與他們通婚姻。假借濟渡的名義,製造雙桅大船,運載禁運物資,將吏對此不敢詰問。有的人欠他們的債,許棟等人就引誘他們攻打搶劫。欠債的人威脅說將吏要逮捕驅逐他們,泄露出征時間讓他們離去,期望他日償還。到期後,仍然像以前一樣欠債。倭寇大怨恨,更加與許棟等人合作。而浙、閩海防長久毀壞,戰船、哨船十艘只剩下一兩艘,漳、泉巡檢司弓箭兵舊額二千五百多人,現在只有千人。倭人搶劫掠奪總是得志,更加無所顧忌,來進行搶掠的接踵不斷。
朱紈巡視海道,採用僉事項高和士民的話,說不革除渡船,那么海道就不能清理,不嚴保甲則海防不可能得到恢復,上疏皇帝列舉具體情況。從此革渡船,嚴保甲、搜捕奸民。閩人衣食靠海來維持,突然喪失重利,即使是士大夫之家,也覺不便,想阻止破壞這種制度。朱紈討伐平定覆鼎山的叛賊。第二年將進攻雙嶼,讓副使柯喬、都指揮黎秀分別駐紮漳、泉、福寧,遏止敵賊奔逸,讓都司盧鏜率領福清的兵士從海門進入。而日本的貢使周良違背舊約,以六百人先期到達。朱紈奉詔對此進行靈活處理。估計不可能推卻,於是要周良自我表明,並且下不為例。命人登記他們的船,將周良引進寧波賓館。奸民投書激變,朱紈防範甚密,使他們的詭計不能得逞。夏天四月,盧鏜在九山洋遇到敵賊,俘虜日本國人天稽,許棟也被擒。許棟的同黨汪直等人收集餘眾逃遁,盧鏜築塞雙嶼後回來。番船後到的不能進入雙嶼,分別停泊在南麂、礁門、青山、下八諸島。
勢豪之家既然失利,就公開揚言被擒的人都是良民,不是賊黨,以此來蠱惑人心。又挾制有司,輕的按脅從被擄的罪名加以處理,嚴重犯罪的則按強盜拒捕的法律處理。朱紈上疏說“:現在海禁分明,不知由什麼原因被擄,由什麼原因脅從。如果以引進番導來寇為強盜,海洋敵對為拒捕,我很愚昧,實在不能理解。”於是朝廷讓他不須請示靈活處置、殺戮。
朱紈執法非常堅決,勢豪之家都感到恐懼。貢使周良安插已定,閩人林懋和為主客司,宣言應當放他回去。朱紈因為中國制馭諸番,應當遵守大信,諫爭得很強烈。就說:“除去外國強盜容易,除中國強盜困難。除去中國瀕海的強盜還容易,除去中國衣寇的強盜特別困難。”閩、浙的人更加恨他,竟勒令周良還泊海嶼,以等候貢期。吏部採用御史閩人周亮和給事中葉鏜的話,上奏改朱紈為巡視,以減少他的權力。朱紈憤怒,第二年春天上疏說:“我整頓海防,稍有次第,周亮想侵削我的權力,致使我管的官吏不肯聽我的命令。”既而又陳述明國事、正憲體、定紀綱、扼要害、除禍本、重決斷六事,語言多有憤激。中朝士大夫先聽進浙、閩人的話,也有不喜歡朱紈的人。
朱紈前往討伐溫、盤、南麂諸賊,連戰三月,大破敵軍,還平息處州礦盜。這一年的三月,佛郎機國人到詔安進行搶劫。朱紈攻擊擒獲他們的頭領李光頭等九十六人,又用相機處理之法將他們殺戮。並將情況報告給皇帝,語言中又侵犯了諸勢豪之家。御史陳九德於是彈劾朱紈擅自殺戮。於是免去朱紈的官職,命令兵科都給事中杜汝禎考察審問。朱紈聽說後,慷慨流涕說:“我貧窮而且有病,又意氣自負,不能對簿公堂。縱使皇帝不想殺我,閩、浙人一定會殺我。我死,自己解決,不須他人。”寫墓誌,作絕命詞,飲藥而死。二十九年(1550),給事中杜汝禎、巡按御史陳宗夔回來,說是奸民鬻販拒捕,沒有僭號流劫之事,問朱紈擅殺之罪。皇帝下詔令逮捕朱紈,朱紈在這以前已經死了。柯喬、盧鏜等人一併被處死刑。
朱紈清強峭直,勇於任事。想為國家杜絕禍亂的根源,才被勢豪之家陷害,朝野人士都為他嘆息。自從朱紈死後,罷去巡視大臣官職不設,朝廷內外都搖手不敢說海禁方面的事。浙中衛所四十一個,戰船四百三十九艘,軍籍盡為耗散。朱紈將福清捕獲的盜船四十多艘,分布在海道,在台州海門衛的有十四艘,作為黃岩的外部屏障。副使丁湛全部將它們遣散,撤消防備放開海禁。不久,海寇大作,荼毒東南有十多年。
張經,字廷彝,侯官人。起初冒用蔡姓,很久之後才復用張姓。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授職嘉興知縣。嘉靖四年(1525)召到朝廷封為吏科給事中,歷官戶科都給事中,多次論說彈劾他人的言行。言官指責他是張璁、桂萼同黨,吏部說張經行為端正,不問他的罪。後被提升為太僕少卿,歷右副都御史,協助處理院事。
十六年(1537)進官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斷藤峽賊侯公丁占據弩灘搞叛亂。張經和御史鄒堯臣等人定計,以軍事託付副使翁萬達,誘捕侯公丁。參議田汝成提議乘勢進行討伐。命令副總兵張經帶領三萬人作為左軍,由翁萬達做監軍,指揮王良輔等六將分六道會集南寧,都指揮高乾帶領六千人為右軍,由副使梁廷振為監軍,指揮馬文杰等四將分四道會集賓州,抵達賊巢進行夾擊。敵賊從林峒向東跑,王良輔等半路攔擊,敵賊中斷,又向西跑,斬敵首一千二百級。向東跑的那部分逃遁進入羅運山,翁萬達等人揮師攻擊他們。檄令右軍沿江向東,繞到敵人背後。敵賊砍巨木阻塞隘口,布下蒺藜竹籤,埋伏機弩毒鏢,懸石樹杪,遇急就撼動其樹,石頭都掉下來,官軍又用計破敵。右軍錯過時機,田州土酋盧受便放敵賊離去。此役俘虜敵眾四百五十人,招降二千九百多人。土人說,祖輩居住羅運有八世了,沒有聽說官軍到過該地。向皇帝奏聞捷報,晉升張經為左侍郎,加俸祿一級。
不久與毛伯溫定計,撫定安南,再晉升為右都御史。平定思恩土司和瓊州黎部,升為兵部尚書。副使張瑤等人討伐馬平瑤屢次戰敗,皇帝將張瑤等人問罪而寬免張經。給事中周怡彈劾張經,張經乞求罷官,皇帝不同意。後因喪父而回家鄉。服喪期滿後,起用為三邊總督。給事中劉起宗說張經在兩廣剋扣餉銀,才取消前項任命。
三十二年(1553)起用為南京戶部尚書,就改兵部。第二年五月,朝議因倭寇猖獗,設立總督大臣。命令張經不解除兵部職務,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相機處置方便行事。張經征兩廣狼土兵聽用。這一年十一月,皇帝採用兵科的話,改任張經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專門辦理討賊這件事。倭賊二萬多人占據柘林川沙窪,他們的同黨正接踵而來。張經每日選將練兵,計畫搗毀敵巢。因江、浙、山東的兵戰鬥屢次失敗,想等狼土兵到達後用他們出戰。第二年三月,田州瓦氏兵先到達,想速戰,張經不準出戰。東蘭諸兵相繼到達。張經將瓦氏兵隸屬總兵官俞大猷,將東蘭、那地、南丹兵隸屬游擊鄒繼芳,將歸順及思恩、東莞兵隸屬參將湯克寬,分屯在金山衛、閔港、乍浦,牽制敵賊三面,以等待永順、保靖兵來聚集。正巧侍郎趙文華因祭海到達這裡,與浙江巡按胡宗憲一起,多次催促張經進兵。張經說“:敵賊狡猾而且人多,待到永、保之兵到達後夾攻,才是萬全之策。”趙文華再三說服,張經執守靈活處事之權而不聽他的。趙文華密疏皇帝說張經糜餉殃民,害怕敵賊而失去軍機,想等敵人搶足東西逃跑後,剿敵余寇報功,應當立即整治他,以解除東南的大禍。皇帝問嚴嵩,嚴嵩的回答像趙文華所說的一樣,並且說蘇、松人怨恨張經。皇帝怒,當即下詔逮捕張經。這時是三十四年五月。
正在趙文華拜疏的時候,永、保兵已到達目的地,這一天就有石塘灣的勝利。到五月初一,倭寇突入嘉興,張經派遣參將盧鏜督保靖兵增援,讓俞大猷督永順兵從氵卯湖趨向平望,讓湯克寬頻領船兵從中路攻擊,在王江涇合戰,殲敵一千九百多人,燒死溺死的人很多。張經從兵事興起以來可稱是戰功第一。給事中李用敬、閻望雲等人說:“王師大捷,倭軍的勇氣被奪,不宜易換將帥。”皇帝大怒說:“張經對朝廷欺誕不忠,聽到趙文華彈劾,才進行一戰。李用敬等人是他的奸黨。”將李用敬等在朝廷上用杖拷打,每人五十杖,並被貶斥為民。之後皇帝感到懷疑,就詢問嚴嵩。嚴嵩說:“徐階、李本江是浙江人,都說張經養寇不戰。趙文華、胡宗憲合謀進剿敵寇,張經是冒他們的功。”並極力說趙文華、胡宗憲二人忠誠。皇帝深信他的話。張經到達朝廷後,詳細地說出進兵的始末,並且說“:我任總督半年,前後俘殲敵人五千,請求據情減罪。”皇帝最終不採納他的話,將他判處死罪拘囚獄中,這一年十月,與巡撫李天寵一起被斬首。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是冤屈的。
胡宗憲,字汝貞,績溪人。考中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歷任益都、餘姚二縣知縣。升御史職,巡視宣府、大同。皇帝詔令遷徙大同左衛軍到陽和、獨石,士卒聚眾喧譁抗拒,宗憲單人獨馬前往安撫解釋,同意不再遷徙,士卒這才安定下來。
嘉靖三十三年(1554),胡宗憲出使巡按浙江。當時歙縣人汪直盤踞五島煽動倭人入侵,而徐海、陳東、麻葉等以柘林、乍浦、川沙窪為巢穴,經常騷擾郡縣。嘉靖皇帝任命張經為總督,李天寵為浙江巡撫,又命侍郎趙文華督察軍務。趙文華依恃嚴嵩為後台,異常驕恣。但張經、李天寵並不依附於他,獨有胡宗憲委身依附。趙文華大為高興,於是合力排擠張、李二人。倭寇進犯嘉興,胡宗憲以毒酒殺死數百人。及至張經破敵於王江涇,胡宗憲亦為有力的參加者。趙文華將戰功歸於胡宗憲,而盡數抹殺張經的功績,張經因此獲罪。不久又誣陷李天寵,並立即提升胡宗憲為右僉都御史,取代李天寵巡撫浙江。
此時柘林倭寇移駐陶宅,兵勢漸弱,正值蘇、松巡撫曹邦輔殲滅倭寇於滸墅,趙文華意欲居功未能如意,大為遺憾,於是率兵進剿陶宅殘餘倭寇。胡宗憲與其一道行動,帶精銳士卒四千人,紮營於磚橋,約同曹邦輔夾擊倭寇,倭寇拚死反擊,胡宗憲的部下傷亡千餘人。趙文華命令副使劉燾繼續攻擊,又遭慘敗。倭寇趁機進犯浙東諸州縣,殺害政府文武官吏甚眾。胡宗憲於是與趙文華商定施用招撫的計謀。趙文華回朝廷後,大肆詆毀總督楊宜,並向朝廷推薦胡宗憲,於是命胡宗憲以兵部右侍郎職取代楊宜為總督。
首先,胡宗憲派幕客蔣洲、陳可願出使日本,宣諭朝廷詔書,在航行到王島附近時遇上了汪直養子汪誢,汪誢邀請兩位使者去見汪直。此前汪直誘使倭寇入侵沿海州縣,倭人掠奪了不少財富,因此倭寇常裹挾各島的居民一起洗劫地方。在與官軍作戰中,死傷不少,有的甚至整座島嶼都沒有一個人活著回來,死者家屬多歸怨汪直。於是汪直與汪誢、葉碧川、王清溪、謝和等據五島自保,島上的人稱汪直為老船主。胡宗憲與汪直同鄉,他想招撫汪直,從金華監獄中釋放了汪直的母親和妻子,並給了優厚待遇。蔣洲等人這次見到了汪直,就將胡宗憲的意思告訴了汪直,汪直動心了,又得知老母嬌妻安然無恙,非常高興地說:“俞大猷逼得我無路可退,所以落到今天這一步。如果允許我贖罪通市貿易,我願意歸降。但日本國王已經死了,各島無統一之權,須待逐個地勸說解決!”於是留下蔣洲,派遣汪誢等人護從陳可願返回。胡宗憲以厚禮接待了汪誢,並給他以立功的機會。汪誢先後在舟山、列表擊敗倭寇,胡宗憲為汪誢向朝廷請功,朝廷因此賜汪誢等人金幣,讓汪誢等人回島。汪誢大為歡喜,並告之徐海意欲內犯的訊息。不久,徐海果然招引大隅、薩摩兩島的倭寇分路侵掠瓜洲、上海、慈奚谷,並自帶萬餘人攻擊乍浦,陳東、麻葉與其一道行動。胡宗憲固守塘棲,與巡撫阮鶚相為犄角。正逢徐海進窺皂林,阮鶚派遣游擊宗禮邀擊徐海於崇德三里橋,三戰三捷,此後不久宗禮竟兵敗身死,阮鶚逃至桐鄉。
阮鄂部駐紮桐鄉,徐海部眾乘勝將其圍困。胡宗憲私下計議說“:與阮鶚同困於此,於戰事無補。”於是回到杭州,派指揮夏正等帶著汪誢的書信勸降徐海。徐海大驚說“:老船主也歸降嗎?”這時徐海有傷在身,為此頗為心動,就說“:兵分三路行動,由不得我一人呀。”夏正回答說“:陳東已另有約定,所擔心只有你徐公了。”徐海於是對陳東有了猜疑。而陳東知道徐海營中有胡宗憲的使者時,大為吃驚,由此與徐海有了隔閡。夏正乘機說服徐海,徐海派遣使者前來聯繫,並索要財物,胡宗憲盡數滿足他們的要求。徐海於是放歸官軍俘虜二百人,放棄桐鄉之圍。陳東堅持圍攻一天之後也撤走,回到乍浦。阮鶚知道自己不是徐海的對手,也就東渡錢塘江以抵禦其他海寇。
起初,徐海入侵,上岸後焚毀了自己的舟船,以向士卒表明其有進無退的決心。至此,胡宗憲派人跟徐海說:“你已歸附官府,吳淞江那兒有賊人活動,何不出擊賊人而立功呢?再說,可以掠奪其舟船,為自己進退之用。”徐海覺得此言不差,就迎擊海盜於朱涇,殺死海盜三十多名。胡宗憲又密令俞大猷偷偷地焚毀徐海新近掠奪的舟船。徐海心中恐懼,將弟弟徐洪作為人質,並獻上自己平日佩戴的飛魚冠、堅甲、名劍及其他珍奇玩物。胡宗憲因此厚待徐洪,諭告徐海如能將陳東、麻葉綁來,將給他世襲的軍功爵位。不久,徐海果然將麻葉綁到。胡宗憲親手解掉繩索,並令麻葉寫信陳東,要他除掉徐海,胡宗憲又設法將此信內容泄露給徐海。徐海動怒,徐海之妾也受到胡宗憲的賄賂,勸徐海先除陳東。於是徐海又設計捕捉陳東,獻之於胡宗憲,並率其部眾五百人離開乍浦,駐紮梁莊。官軍焚毀乍浦賊人營地,斬首三百餘級,燒死、淹死的也不少。徐海於是確定了請降日期,不料徐海又提前猝然而來,將全副武裝的壯士留在平湖城外,自帶酋長一百餘人,披甲前來,趙文華等很害怕,意欲拒絕徐海等人的晉見,胡宗憲執意接見。徐海叩頭請恕其罪,胡宗憲撫摸著徐海的腦袋,以好言安慰。徐海自己選擇沈莊屯聚部眾。沈莊分為東西兩莊,中間以河為界。胡宗憲讓徐海居東莊,西莊安排給陳東部眾。胡宗憲叫陳東致信餘部說:“督府檄文徐海,要他晚上來捕捉你們。”陳東餘部大為恐懼,於是乘夜攻擊徐海,徐海帶著兩個小妾逃走,在小路上為兵器所傷。第二天,官軍包圍了徐海,徐海投水而死。這時盧鏜也擒獲了辛五郎,辛五郎是大隅島海盜頭子的弟弟。於是胡宗憲將俘獲的徐洪、陳東、麻葉、辛五郎及徐海首級進獻京師。皇帝大悅,舉行告廟大禮,胡宗憲加官為右都御史,加級賜贈金幣。徐海餘部逃往舟山,胡宗憲命俞大猷雪夜焚燒其營地,海盜盡數死於烈火之中。兩浙的倭患漸次平息。
嘉靖三十六年(1557)正月,阮鶚改任福建巡撫,朝廷命胡宗憲兼任浙江巡撫之職。蔣洲在倭人中,諭令山口、豐後二島頭目源義長、源義鎮歸還所掠大陸人口,並備辦鄉物入貢朝廷。宗憲以此事上報,嘉靖帝詔令厚賞來使,將其放還。十月,又派夷人頭目善妙等,隨汪直前來貿易,停泊在岑港。浙江人聽說汪直乘倭人船隻而來,大為驚異。巡按御史王本固也上言不宜,朝臣說胡宗憲將釀東南大禍。汪直遣汪誢前來晉見胡宗憲說“:我們奉詔而來,為的是止息兵戈,安定邊境,應該有使者遠道迎接,設宴犒賞。現今卻戒備森嚴,禁止舟船往來,胡公是不是在欺騙我?”胡宗憲再三解釋,汪直不肯相信。宗憲又令汪直的兒子寫信招請汪直,汪直說:“兒子你多蠢,你父親在,就厚待你,父親來了,全家同歸於盡。”因而要求有一朝廷命官做人質。胡宗憲立即派夏正與汪誢一同前往。胡宗憲曾預先撰寫了請赦汪直罪疏,並將汪誢引入臥室內,偷看了奏疏內容。汪誢告訴了汪直,汪直的疑心逐漸解除,於是偕同葉碧川、王清溪進謁胡宗憲,胡宗憲盡心撫慰,並令汪直等去杭州見王本固。王本固將汪直等人關進監獄。宗憲上疏請為汪直贖死罪,讓汪直戍守海疆,以籠絡番夷之心。王本固上書強烈反對,而社會輿論說宗憲受了汪直等人的賄賂。胡宗憲很害怕,就改變了主意。汪直論以死罪,葉碧川、王清溪充軍邊塞。汪誢與謝和於是肢解了夏正,駐紮舟山,守駐岑港。官軍四面合圍,賊人殊死搏鬥,傷亡甚多。
到了第二年春天,大批新的倭寇增援而來,朝廷嚴旨斥責宗憲。胡宗憲害怕朝廷降罪,上疏陳述戰功,說賊人指日可滅。有關部門指斥其為荒謬之言。嘉靖帝大怒,盡數剝奪俞大猷等將官之職,嚴厲地斥責胡宗憲,命令他在指定期限平定倭患。這時趙文華已獲罪處死,胡宗憲失去內援,他見倭患來了,想討好皇上,恰好在舟山得到一隻白鹿,胡宗憲將白鹿獻於皇上,嘉靖帝大為高興,行告廟祭禮,厚賞銀幣。不久,胡宗憲又上一隻白鹿,嘉靖帝愈發高興,在玄極寶殿及太廟行祭禮酬謝,朝廷百官也前來祝賀,賜加胡宗憲俸祿。不久之後,岑港海寇移駐柯梅,官軍多次進攻而不能得手。御史李瑚彈劾胡宗憲,說他誘捕汪直,挑起釁端。王本固和給事中劉堯誨也上疏彈劾老師放縱海寇,請剝奪胡宗憲的各項獎賞。嘉靖帝命群臣討論,大家都說胡宗憲功勞多,不宜罷免。嘉靖念其擒獲汪直之功,命令胡宗憲仍官居原職。
海寇移駐柯梅後,製造巨大的艦船作為逃走的運載工具。大船竣工後,胡宗憲認為海寇走有利於自己,因此,並不攻擊敵人。海寇將大船駕駛到浯嶼,大肆攻掠福建沿海州縣。福建人大噪,說胡宗憲嫁禍閩人。御史李瑚又疏劾胡宗憲三大罪。李瑚與俞大猷都是福建籍人,胡宗憲懷疑俞大猷說了什麼,於是上疏彈劾俞大猷消極作戰,因此俞大猷被捕入獄。
此時,江北、福建、廣東皆為倭寇所害。胡宗憲雖然盡督東南數十府,但道路迢迢,只是遙控而已,不能詳加籌劃。然而一有小勝就論功獎賞,這樣的事無月不有,如果戰敗了,卻不追究責任。嘉靖三十八年(1559),海寇大舉攻掠溫州、台州,並有另外一支海寇侵擾沿海諸縣。給事中羅嘉賓、御史龐尚鵬奉詔調查此事,說胡宗憲縱養海寇,當置重刑。嘉靖帝並不追究。第二年,論平汪直之功,加胡宗憲為太子太保。
胡宗憲善用權術,喜取功名。通過趙文華結納嚴嵩父子,每年進獻金幣、玉帛、奴婢及珍奇淫巧無數。趙文華死後,胡宗憲更加巴結嚴嵩,威權震於東南。胡宗憲善待賓客,常招請東南士大夫參預軍事謀議,名利雙收。至於身懷各種技藝的各色人等,都予蓄養,施之於恩賞,也就能得其死力。然而胡宗憲創製均徭的征納法,額外加征田賦,人民為此困敝不堪。而且他還侵吞國庫,聚斂富人財物無數。羅嘉賓、龐尚鵬還朝,上疏申訴胡宗憲侵吞國庫,計銀三萬三千兩,其他則無典冊可尋。胡宗憲上疏自辯,說“:臣為國除賊,下誘餌,施用反間計,沒有小恩小惠,是難成大事的。”嘉靖帝對宗憲的做法表示理解,撫慰再三。不久,胡宗憲上疏,請節制巡撫及掌管江都御史之權,如三邊舊例。嘉靖帝即晉胡宗憲為兵部尚書,一如所請。胡宗憲又獻白龜二隻、五色芝五株。皇帝為此又到玄寶殿的太廟祭告酬謝,並加倍賞賜宗憲。
第二年,江西發生農民起義,胡宗憲兼職節制江西。宗憲未到,總兵官戚繼光已剿平地方。九月胡宗憲奏稱“:盜賊屢次侵犯寧、台、溫諸地,我部前後俘虜斬首一千四百多級,賊眾全部剿滅。”皇帝高興,加胡宗憲少保銜。兩廣平定巨盜張璉,也歸功於宗憲。這時嚴嵩已倒台,大學士徐階說:“兩廣討平賊眾,這跟浙江有什麼關係呢?”於是皇帝僅賜給銀幣。不久,南京給事中陸鳳儀疏劾胡宗憲黨附嚴嵩以及奸欺貪淫十大罪狀,朝廷乃下旨逮捕拿問。等宗憲押到時,嘉靖帝說“:宗憲不是嚴嵩之黨羽,我選拔任用他八九年,人們對他並無微詞。自從屢獻祥瑞之物後,被群邪嫉妒。並且開始討論捕獲汪直功勞時答應給他五等封爵,現在如果加罪於他,以後誰還為我做事呢。放他回去閒住吧。”
事情過了很久,胡宗憲在萬壽節進獻秘術十四條,嘉靖帝大為喜悅,又考慮起用他。此時正逢御史汪汝正抄沒羅龍文家,得到一件胡宗憲手寫的文書,原來是胡宗憲被彈劾時自擬聖旨讓羅龍文轉給嚴世蕃的,於是將胡宗憲逮捕下獄。胡宗憲上疏自敘討平倭患之功,說自己因獻祥瑞得罪言官,且告汪汝正接受贓物之事。嘉靖帝對胡宗憲還是有所眷戀,並將汪汝正捕入獄中。胡宗憲最終病死獄中,汪汝正獲釋。萬曆初年,恢復胡宗憲官職,追謚襄懋。
曹邦輔,字子忠,定陶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歷任元城、南和知縣,以廉潔幹練著稱。提升為御史,巡視河東鹽政。巡按陝西,彈劾總督張珩等人冒功,他們都謫戍邊關。調任湖廣副使,補職河南。
柘城叛賊師尚詔造反,攻陷歸德。檢校董綸率民兵巷戰,手刃數賊,與他的妻子賈氏都戰死。敵賊又攻陷柘城,劫獲舉人陳聞詩做主帥。陳聞詩不聽,斬其隨從來要挾他。陳聞詩哄騙他們說:“一定要我同行,就不要殺人,不要放火。”敵賊許諾,將他擁上馬。他三天絕食,到鹿邑自縊而死。敵賊包圍太康,都指揮尚允紹與他們在鄢陵交戰,被敵賊打敗。尚允紹又在霍山攻擊敵賊,被敵賊包圍,官兵沒有敢前進的。曹邦輔將走在最後的士卒斬首,士卒就競相前進。敵賊大潰,被擒斬的敵人有六百多人。師尚詔跑到莘縣,被擒。敵賊起兵四十多天,攻破一府、八縣,殺戮十多萬人。曹邦輔與敵人急戰,將他們殲滅。皇帝下詔令賞賜銀幣,升曹邦輔為山西右參政,遷浙江按察使。
三十四年(1555)拜封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倭寇聚集柘林。他們的黨徒從紹興逃竄轉掠杭、嚴、徽、寧、太平,接著侵犯南京,攻破溧水,抵達宜興。被官軍追逼,逃奔滸墅。副總兵俞大猷、副使任環多次在半路上攻擊他們,但柘林的余賊已經進據陶宅。曹邦輔督副使王崇古包圍他們,僉事董邦政、把總婁宇協助剿敵。敵賊逃跑到太湖,被官軍追上,並被全部殲滅。副將何卿的軍隊被敵人打敗,曹邦輔援助他們。用火器攻破敵賊戰船,前後俘殲六百多人。侍郎趙文華想竊取他們的功勞。曹邦輔的報捷之書先奏上皇帝,趙文華非常厭恨。既而趙文華與浙江巡按御史胡宗憲會同曹邦輔進攻陶宅的敵賊,諸路營軍都被敵人擊敗。敵賊撤退時,曹邦輔進攻他們,又被打敗,被剝奪俸祿。趙文華上奏告曹邦輔避難擊易,致使戰敗,總督楊宜也奏曹邦輔故意違抗節制。給事中夏木式、孫..為曹邦輔抗爭,曹邦輔沒有獲罪。趙文華回到京城,上奏余賊已掃盡,而巡按御史周如斗又奏失敗的情況,皇帝很懷疑趙文華。趙文華因而說“:敵賊容易殲滅,督撫的人員不當,致使戰敗。我過去論告曹邦輔,夏木式、孫..卻生事誣衊我。東南塗炭何時能解除啊。”於是逮捕拘囚曹邦輔,將他謫戍朔州。
隆慶元年(1567),楊博治理吏部,起用曹邦輔為左副都御史,協助處理院事。晉官兵部右侍郎,管理軍政。不久以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他說修治邊牆並非上策,應當緊急練兵;兵練成之後才能謀議邊事。用給事中張滷的話,召曹邦輔為右都御史,掌管院務。皇帝因京營事重,改協理為閱視,將京營交給懂得軍事的大臣,遂以左都御史召還任職。之後,聽從恭順侯吳繼爵的話,又改閱視為提督。
不久,轉為南京戶部尚書。上奏督倉主事張振選不聽管束。吏部因而說:“過去執政喜歡別人取悅自己,屬下的官吏依靠它來作為奧援。構陷朝堂上官員,以至於屈身降意,倒置名份。在外的巡按御史也曲庇進士推為知己,監司賢與不肖出自他的口吻。禍害政治沒有比這更厲害的。”穆宗深深感到這些話是對的,於是貶黜張振選,整治內外諸司,但終不能改變。
曹邦輔多次乞求退休,皇帝不聽。萬曆元年(1573)獲準去京師,又因病請求離去,並且說辛愛有非分的企圖,應當謹慎防備他。於是引退離去。過了三年,死去。贈太子少保。
曹邦輔廉潔剛直。在吳中被逮時,有司送上所儲俸錢,被揮之出去。做官四十年,家裡沒有餘錢。巡撫、巡按向皇帝報告這個情況,皇帝下令派遣右評事劉叔龍為他營造墳墓。
李遂,字邦良,豐城人。弱冠之年,跟從歐陽德學習。考中嘉靖五年(1526)進士,授官行人。升任刑部郎中。錦衣衛送強盜十三人,李遂只用一人抵罪,其他的都被他分辨釋放。確立太子時,大赦天下。李遂請求將“大禮”大案諸臣都列在赦令中,尚書聶賢恐懼不敢,於是和同官一起向都御史王廷相求問,王廷相聽憑他們這樣做,事情雖然沒有成功,但議者讚美他。
不久調他到禮部,忤逆尚書夏言。因事遭彈劾下詔獄,貶任湖州同知。三遷衢州知府,提升為蘇、松兵備副使。逐漸升職為廣東按察使,在位期間釋放囚徒八百多人。進官山東右布政使。江洋多盜賊,於是遷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軍政嚴明,盜不敢發。俺答侵犯京師,召李遂督蘇州軍餉。他沒有向皇上謝恩,就請求關防驗符用新的官銜。皇帝惱怒,削去他的官籍。
三十六年(1557),倭寇侵擾江北。朝廷討論說因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撫,沒有時間對付敵寇,請求特別設定巡撫,於是命李遂用原官身份巡撫鳳陽四府。當時淮、揚三次遭受倭寇侵掠,這一年又發大水,而且天天役使人民拉大木運送到京師。李遂請求增加糧餉增加兵士,撫恤黎民節省開支,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戰、守作打算。
三十八年(1559)四月,倭寇數百艘船侵犯海門。李遂對諸將說“:敵賊跑到如皋,其眾一定會集合在一起。合則侵犯之路有三條:從泰州逼近天長、鳳、泗,則陵寢將受到驚動;從黃橋逼近瓜、儀,以動搖南都,則運輸要道將被梗塞;如果從富安沿海向東都廟灣,則是絕地。”於是命令副使劉景韶、游擊丘陛扼守如皋,而自己親馳泰州首當其衝。當時敵賊聲勢非常強盛,副將鄧城抵禦敵人被打敗,指揮張谷戰死。敵賊知道如皋有準備,準備侵犯泰州,李遂急檄令劉景韶、丘陛遏止敵賊。連戰於丁堰、海安、通州,都打了勝仗。敵賊沿海向東掠去,李遂高興地說“:敵賊沒有能力打了。”下令劉景韶、丘陛尾隨其後,而在廟灣招引敵賊。又顧慮到敵賊突向淮安,於是夜半賓士入城。敵賊不久就到達,李遂督參將曹克新等人在姚家盪抵禦他們。通政唐順之、副總兵劉顯前來支援,敵賊大敗逃走,用餘眾保廟灣。劉景韶也在印莊打敗敵賊,追趕到新河口,焚殺敵人甚眾。廟灣敵賊占據險要不出,進攻了一個多月,還不能攻克。
李遂命令劉景韶堵塞塹要、砍樹木壓平壘陣,用火焚敵舟,敵賊乘夜雨潛逃。官軍占據敵人的巢穴,追趕敵人到蝦子港,江北的倭寇全部被平息。皇帝大喜,用璽書獎勵官兵。
駐紮在崇明三沙的敵人,準備侵犯揚州。劉景韶與他們交戰,連連取得勝利,將他們圍困在劉莊。等待劉顯來支援,李遂下檄令諸軍都歸劉顯指揮。攻破敵人巢穴,將敵賊追趕到白駒場,敵賊全部被殲。這時李遂已遷南京兵部侍郎。評定功勞,賜予他一個兒子官職,賞賜銀幣。御史陳志核實奏上李遂平定倭寇的功勞,前後二十餘次戰鬥,斬獲三千八百多人。再次贈予一子世襲千戶,增加俸祿二級。
他蒞臨南京剛剛數月,振武營發生軍變。振武營是尚書張鏊招募健兒來抵禦倭寇的,向來驕悍。舊制,南軍有妻子的,月糧米一石;無妻子的,減少十分之四;春季和秋季的第二個月,米一石折銀五錢。馬坤掌管南京戶部,上奏減折色之一,督儲侍郎黃懋官又上奏革除新募補額之人的妻糧,諸軍非常怨恨。替代馬坤的人蔡克廉正在病中,諸軍因這一年發生饑荒向黃懋官請求恢復折色到原來的定額。黃懋官不許可,發放糧餉又超過期限。三十九年(1560)二月檢閱演習那天,振武營士兵在黃懋官公署鼓譟。黃懋官緊急招張鏊和守備太監何綬、魏國公徐鵬舉、臨淮侯李庭竹及李遂到來,這時諸營軍已經武裝進入裡面來,給他們銀子,他們爭相搶奪銀子。黃懋官見士兵其勢洶洶,翻越牆壁投到吏舍,亂兵跟著追趕。徐鵬舉、張鏊對亂兵進行慰問調解,他們不聽。竟將黃懋官殘殺,剝光衣服將死屍放在鬧市。何綬、徐鵬舉派遣官吏手持文書,許諾給賞萬金,士兵立即將它撕碎。一直到許諾犒賞十萬金,才漸漸平定。第二天,諸位大臣聚集在守備廳,亂卒也聚集在一起。李遂大聲說“:黃侍郎自己越牆致死,諸位士兵特不應該殘害侮辱他。我據實向朝廷奏說,不用反叛來誣衊你們。”因而指揮眾人退去,許諾恢復士兵的妻糧和原來的定額。給予每人銀一兩補折價,亂兵才散去。李遂於是託病閉閣,給免死券來安慰他們,而密令營將抓捕首惡二十五人,拘囚入獄。皇帝下詔令追革黃懋官和蔡克廉的官職,罷去何緩、李庭竹、張鏊的官職,任用徐鵬舉如前,李遂因有功而被提升。只誅叛卒三人,其餘的戍守邊衛,而這三人已經先死了。李遂感嘆地說“:士兵從此更加驕橫了。”
不久,江東代替張鏊任尚書。江北池河營的士兵因為千戶吳欽革除他們的幫丁,就毆打吳欽並將他縛在竿子上。幫丁是操練防守士兵的每人給一丁兵餉,以資往來費用。李遂已被召封為兵部左侍郎,因言官推薦而提升為南京參贊尚書,由他來鎮壓安撫。營卒被妖僧繡頭所惑,又散布流言。李遂將繡頭捕住殺掉,再三向隊伍申嚴紀律,書寫軍士的姓名籍貫,年齡相貌,系牌腰間,軍士才止息。既而又上奏調鎮武軍保護陵寢,一日解散千人,留都自此沒有禍患。過了四年,因年老辭官引退。
李遂博學多智,長於用兵,但也善於逢迎。皇帝準備重新建造三殿,李遂奏說五河縣泗水中湧現大杉一棵,這是川澤效靈,為助聖主鼎新革故,皇帝大喜。李遂又進獻白兔,皇帝為此派遣官員告於宗廟。從此皇帝更加寵愛李遂。死後,贈太子太保,諡號襄敏。
唐順之,字應德,江蘇武進人。祖父唐貴曾任戶科給事中。父親唐寶做過永州知府。唐順之頗有天賦,從小聰明異常,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博覽了眾多的文獻典籍。在二十三歲時,他參加了嘉靖八年(1529)的會試,榮登榜首,以進士資格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曾為會試主考官的張璁,與翰林學士們過不去,將諸位翰林學士調任其他部門,只想留唐順之繼續供職於翰林院。唐順之堅決地辭卻這一特別恩惠,於是調任兵部主事。為此唐順之稱病歸家休養。過了一段時間,唐順之被任命為吏部官員。
嘉靖十二年(1533)秋天,皇帝下詔從朝臣中選拔翰林學士,唐順之改任翰林院編修,校訂各朝實錄。實錄校訂工作將告結束時,他又上疏請病假,張璁將唐順之的奏疏扣住不予發還。有人進言說唐順之是為了迴避張璁,張璁聽說大為惱火,為皇帝擬出一道聖旨,將唐順之從吏部主事任上罷免放歸,並永不起用。直到十八年,朝廷選拔宮廷官員,才以以前的官職起用兼任春坊右司諫。後來唐順之與羅洪先、趙時春請求朝見皇太子,惹惱了嘉靖皇帝,又被削職歸田。從此,唐順之在陽羨山中隱居讀書十多年。雖然朝廷內外不停地有人推薦唐順之,但皇帝一概不予理會。
當倭寇蹂躪大江南北時,在浙江督察剿倭戰事的趙文華,上疏推薦了唐順之。唐順之被起用為南京兵部主事。由於父喪期限未滿,唐順之並未立即出山。喪期結束後,朝廷召用為職方員外郎,並晉職為兵部郎中。兵部派唐順之到薊州鎮查核軍籍情況。回京後,唐順之上奏報告說該鎮缺額三萬多員,在籍兵員也沒有什麼戰鬥力。為此,他上書提出了九條解決辦法。由於唐順之的報告,薊州鎮總督王忄予以下諸將都受到降級處罰。
不久又派唐順之到南京、浙江督察軍務,與胡宗憲一道商議剿除海盜諸事。唐順之認為抵禦海盜的上策是將海盜阻截在海岸線外,如果讓其登上陸地,內地就都受到禍害。於是唐順之親自巡視海上,從江陰抵達蛟門,一晝夜行駛六、七百里,隨從人員都驚恐嘔吐,唐順之依然精神抖擻。倭寇屯集在崇明三沙島,唐順之親自督水軍邀截攻擊,斬敵一百二十人,沉敵船十三艘。因戰功唐順之升為太僕少卿。胡宗憲說唐順之權力小,不宜於指揮戰事,又加職為右通政。唐順之聽說海寇將進犯江北,於是急令總兵官盧鏜在三沙島阻擊,自己率副總兵劉顯迅速增援,與鳳陽巡撫李遂合力大敗海寇於姚家盪。海寇困窘,退駐廟灣。唐順之乘勢進擊,殺傷部分敵人。李遂意欲將敵人圍困起來,唐順之覺得這不是辦法,於是指揮進攻敵人營寨,用火炮攻擊,但沒有攻克。三沙島的官軍又頻頻告急,唐順之於是又率兵增援三沙,督率盧鏜、劉顯進攻,卻先後兩次失利。唐順之十分憤恨,親自躍馬布陣,海寇構築了高高的..望樓,在樓上看見唐順之軍伍整齊,因而堅守陣地而不出戰。見此情形,劉顯請求退兵,唐順之不同意,他手提戰刀,衝到距敵人營地百多米處,盧鏜、劉顯擔心出事,堅決要唐順之退回。這時正值酷暑,唐順之在海船中居留兩月之久,染上了疾病,於是返回太倉。李遂調任南京,唐順之即升為右僉都御史,並代李遂為鳳陽巡撫。唐順之病日益沉重,由於戰事棘手,他不便辭職歸養。唐順之到達江北時,海盜已被李遂等人剿滅。這時淮、揚二州發生了大饑荒,唐順之因而上疏提出了加強海防、處理善後事宜等九條措施。
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天,汛期到了,唐順之帶病巡視海上,過焦山,至通州病逝,時年五十四歲。訃告傳到京師,皇帝令公祭安葬。按常規,四品官只賜祭,而不賜葬,唐順之因為國辛勞而死,所以得到皇帝賜葬的禮遇。
唐順之學識淵博,天文、樂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諸學,無不探究原委。他還從古今文獻中摘錄有關資料,按類別分為左、右、文、武、儒、稗六編,傳播於世,因其內容深奧讀書人也不能理解其奧妙。唐順之作古文辭,汪洋恣肆有大家風範。平生節儉勤苦,以破舊的門板拼成床榻,鋪蓋也簡樸得很。他曾師從王畿習良知之學,閉門獨坐,整月都忘掉睡覺,在靜坐中頗有所得。晚年由趙文華推薦出山,他曾就此事商議於羅洪先。羅洪先說“:你從前已隸屬官籍,你的身子並非你自己所有,怎么能和一般隱士相比?”唐順之於是出任,然而他的聲名亦因此頗受損害。崇禎中年,追贈唐順之“襄文”諡號。